浙江海關特色服務助力民營外貿發展
2010-12-29 14: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整個“十一五”期間,浙江民營外貿以年均22.4%的增速,畫出了一條快速攀升的發展曲線。筆者在杭州海關調研發現,作為主管地的國家進出口監管機構,杭州海關針對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特點,從點、線、面三個不同維度為其度身定做了一系列個性化服務政策,有力助推了浙江民營外貿的快速成長。
杭州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浙江省進出口額達到1087.3億美元,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亮化“點”:扶持民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首先,杭州海關首先將目光放在了對行業拉動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身上,推出了基于企業需求的、以“信息互通、關企互動、共同提高”為核心的“一對一”服務。
溫州“奧康鞋業”是我國最大的民營制鞋企業之一,這家公司為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國際鞋業巨頭——GEOX公司合作,引進了先進生產管理,實施流程改造,使一條原來日產600多雙鞋的生產線的產能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多,達到1400雙。
效能的大幅度提升,讓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又喜又憂。喜的是,如此一來相當于不花一分錢就新建了一個工廠;憂的是,由于原材料供應在國外,物流能否滿足生產線需求成了一個關鍵。為此,杭州海關為企業設計了一套通關流程:海運貨物應用區域通關模式,通過“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既方便企業報關,又提高物流效能;空運貨物運用“港港聯動”模式,“奧康”進口的原料一旦到達上?崭,立即通過“卡車航班”將貨物轉到溫州空港就近報關,實現貨物“一單到底”的物流運輸格局。運用這一套通關流程后,“奧康”每年800噸的空運進口貨物基本實現了當天申報、當天審結、當天放行。
奧康鞋業儲運部負責人李海軍說:“溫州口岸的通關速度與我們現有生產流程的物流需要剛好合拍,再也不擔心生產線‘吃不飽’了。”
在海關的系列服務措施下,“十一五”期間“奧康”迎來了一個成長黃金期。加工貿易出口額從2006年的2590萬美元提升到2009年的3790萬美元,加工貿易備案金額也從2006年的2081萬美元發展到如今的4053萬美元。
筆者了解到,海關針對龍頭企業推出的“一對一”服務舉措較好地適應了企業的發展步伐。統計顯示,243家年進出口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浙江民營龍頭企業,今年1~10月實現進出口額301.2億美元,貢獻了千億民營外貿總額的27.7%。
激活“線”:民營企業與特色行業共榮共生
浙江民營外貿的一大特點是產業集群化發展,從“一村一品”到“一鄉一品”再到“一縣一業”,行業發展與地域緊密結合。杭州海關從浙江民企的特征入手,先后為海寧皮革、嵊州領帶、金華汽車配件、舟山船舶制造、溫州眼鏡和低壓電器等行業整合出臺了富有行業特色的通關便利措施,在激活產業發展潛力的同時,帶動產業內的民營企業快速成長。
金華的汽車配件行業,因進口汽車零部件種類多、產品專業知識強,企業報關員經常向海關反映商品歸類難。對此,杭州海關不僅建立起“汽車零部件進口商品歸類數據庫”,讓企業可以便捷地從該數據庫中調出需要的商品稅號,還設立了“汽車零部件專窗”,實行專窗專崗接單通關,又推行了“模糊備案、據實核銷”的加工貿易管理模式,有效化解了汽配行業申報效率偏低、易發生申報錯誤的問題。
今年1至10月金華汽配行業出口汽車零件2.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9.8%,單月出口值已連續12個月保持同比正增長。
嘉興海寧素有“皮革之都”的美譽,然而眾多皮革企業多年來卻為舍近求遠走上?诎秾е挛锪鞒杀酒咚_。杭州海關適時開發并推出“環嘉興港大通關系統”,并配套實施“屬地報關、多點驗放”的通關方案,激活了皮革行業“家門口”的乍浦港的活力,在便利皮革行業出口的同時,極大地節省企業的物流成本。
海寧最大的皮革沙發生產民營企業蒙努集團公司對“出?凇卑岬健凹议T口”所帶來的便捷通關感受頗深,公司進出口部經理肖治煜說:“從船到港、到完成進口申報、貨物出港區,海關通關手續連貫且快捷,在整個進口物流過程中我們不用再往返,異地通關容易產生的疏港、滯箱費用都省下來了。粗略估算,進口通關成本能降低30%~40%。不僅是我們,現在乍浦港已成為包括海利得、富邦集團在內的海寧民營皮革企業進出口貨物的首選港口!
除此之外,針對紹興紡織行業貨運量大、貨物多走深圳口岸的特點,海關為其量身打造可快速直通深圳口岸的“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跨境快速通關”區域通關組合模式,民營紡織企業在“家門口”申報,貨物運抵深圳皇崗口岸后就可直接通關至香港。每年紹興紡織行業經深圳進出香港的5500個標準集裝箱從中受益,僅物流成本一年就可節約1000萬元。
帶動“面”:讓更多中小民營企業享受到優惠政策
浙江民營外貿的另一特點是中小民營企業眾多。在扶持民營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杭州海關還不忘為中小民營企業“謀福利”。
民營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信息不對稱、地域分散等因素,長期以來在與物流通關服務商的交易中得不到重視,沒有“議價權”。針對民營中小企業的這一“心病”,杭州海關專門研發了“e運通”系統,在廣大中小民營進出口企業與口岸物流通關服務商之間搭起了“橋”。通過這個“橋”,中小民營企業不僅可以方便地找到滬、杭、甬三地擁有較高信譽度的優質物流通關服務商,更可以在網上“一站式”完成訂艙、運輸、報關等一系列通關物流手續。在提升物流速度的同時,“e運通”還幫助中小民營企業成功“抱團下單”,享受到低廉物流運輸“團購價”。
杭州天龍皮業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經理朱井兒介紹說,近期公司從韓國保稅進口一批呢絨面料,雖然貨物在通關過程中發生了溢裝、改單的特殊情況,但借助“e運通”系統省下的物流中轉消耗時間,這批面料依然在公司預想的時間內抵達倉庫,保證了天龍皮業的正常生產運作。
除了借助科技力量提升中小企業通關效率外,杭州海關還致力于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享受到海關優惠政策。
2008年海關總署出臺了新的《企業分類管理辦法》,根據企業誠信程度采取差別化的管理措施,A類以上的外貿企業將享受諸如較低的通關查驗率、優先享受區域通關便捷監管模式、優先安排節假日辦理預約通關手續等多項通關便利。
杭州海關企業管理處處長姜德杭介紹說,這個辦法一出來,我們就立即將其列為海關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重點服務項目。通過全省巡回宣講、召開行業、企業座談會、深入企業調研等方式向浙江廣大民營中小企業介紹申請A類企業的相關政策,并建立起“發動、幫扶、驗收、達標通過”的規范企業進出口行為“四步走”工作方法,積極幫助那些符合條件的誠信企業提升管理類別,盡早享受到通關優惠。
在海關采取系列舉措后,截至今年11月底,杭州海關轄區內已有A類以上企業超過4000家。
延伸閱讀
11月浙江省進出口值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今年前11個月的進口增速也在8個月后首次追平全國。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295億美元,同比增長36.3%,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改變了自今年3月以來浙江省外貿進出口增速連續8個月低于全國平均增速的局面。其中,11月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33.8億美元,同比增長47.4%,環比增長18.5%。
進口表現搶眼 機電產品等增速強勁
在這份“成績單”上,進口表現搶眼,月度進口值創下歷史新高。前11個月,浙江省累計進口654.5億美元,同比增長33.6%。其中,11月份,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口68.2億美元,同比增長49.6%,環比增長31.6%,月度進口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進口市場方面,臺灣、日本和歐盟成為浙江省前三大進口來源地。前11個月浙江省自臺灣、日本和歐盟分別進口92.3億美元、89.4億美元和84.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3.5%、26.1%和48.2%,三者合計占該省進口總值的40.7%。
此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廢金屬和農產品占據浙江省進口榜前4位,且增速強勁。前11個月,浙江省進口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廢金屬和農產品146.9億美元、80.6億美元、50.5億美元和36.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9.2%、47.4%、91.8%和52.4%,分別高出該省進口平均增速5.6個百分點、13.8個百分點、58.2個百分點和18.8個百分點。
東盟印度等新興市場受“追捧”
出口方面,前11個月浙江省出口16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7.4%,高于全國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其中,11月當月浙江省實現出口165.6億美元,同比增長46.4%,環比增長13.9%。
從海關提供的“浙江制造”出口目的地分析來看,東盟、印度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越來越受到浙江企業的“追捧”,而歐美日等浙江企業傳統出口市場則增長緩慢。前11個月,浙江省對東盟、印度和俄羅斯分別出口99.5億美元、50.1億美元和45.6億美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41%、44.6%和83.4%。而與此同時,占據浙江出口份額“半壁江山”的傳統市場表現則不盡如人意。前11個月,浙江省對歐盟、美國和日本出口438.9億美元、278.1億美元和95.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4%、32.7%和19.4%,分別低于該省平均出口增速2個百分點、4.7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
據海關人士分析,東盟等新興市場受到我國東盟自貿區合作的積極影響,為了規避出口風險,擴大出口額,浙江外貿企業就會多往新興市場走,加上原來基數就小,增速就顯得很快。此外,這與歐美需求恢復較慢也密切相關。
出口商品方面,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仍然是出口主力。前11個月,浙江省分別出口機電產品、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721億美元、225.5億美元和226.2億美元,同比增長45.4%、31.7%和19.8%,上述三者合計占該省出口總值的71.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加快。同期,浙江省出口高新技術產品134.6億美元,同比增長52.6%,占8.2%。
浙江民營企業繼續領跑
繼10月份浙江民營企業外貿總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后,11月民營企業繼續領跑該省。前11個月,浙江省民營企業進出口1209.7億美元,同比增長43.7%,快于浙江省平均增速7.4個百分點,占該省進出口總值的52.7%。
雖然今年以來浙江省外貿發展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但隨著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放緩、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國際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為此,海關統計專家建議出口傳統商品的外貿企業應加快轉型升級,加強出口品牌培育,提高行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而進口企業則應抓住機遇擴大進口,特別是可以加大緊缺商品、關鍵技術設備、節能環保設備和原料性商品的進口力度,擴大服務民生的醫藥產品和消費品的進口。(本文來源: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