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2010-12-28 23: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時期,是全省糧食經濟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全省糧食經濟在破解一個個重大難題中,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省糧食局局長祝業輝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全省糧食流通工作要突出“五個重點環節”,著力在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談到“十一五”期間的糧食工作,祝業輝說,這一時期,是吉林糧食經濟發展最快、成果最顯著的階段。主要表現在: 面對糧食購銷市場化的新形勢,及時提出“三個轉變”的指導思想,即,由過去單純解決農民賣糧難,向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轉變;由過去收原糧、賣原糧的傳統經營方式,向加工增值、品牌開拓、做大做強產業轉變;由過去國有糧食企業一統天下,向以國有企業為骨干,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元市場主體轉變。并一以貫之地加以落實。在此期間,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完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取得新的進展,現代糧食市場體系加快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體系取得長足發展。
祝業輝說,“十二五”期間,糧食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統籌解決“三農”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根本出發點,以加快轉變糧食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創新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以項目建設為支撐,著力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保障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著力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完善和健全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更好地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全面開創全省糧食經濟發展新局面。
談到具體工作,祝業輝說,全省糧食流通工作要突出“五個重點環節”,著力在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把握關鍵,在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全面完成全省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規劃任務,使糧食產量穩定在600億斤以上,保持省內消費350億斤(其中口糧保持在110億斤),確保銷往省外250億斤。積極做好糧食購銷工作,保護農民利益。力爭年均收購總量500億斤,銷售450億斤。保持省級儲備糧食規模穩定,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省地方儲備保持20億斤,食用油0.5億斤,在長春、吉林適當增加市級儲備,并儲備成品糧油小包裝。完善糧食應急體系,確保應急糧油供應。建立起覆蓋全省的糧食市場監測直報體系和糧食儲備、加工、運輸、銷售等應急供應網絡。
項目帶動,在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吉林省糧食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滿足增產百億斤商品糧流通需要,實現產業園區、倉儲企業、物流企業、批發市場和網絡信息協調運作、相互融合的現代化糧食物流體系,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積極推進農戶安全儲糧工程建設,實現農戶糧食產后減損,再造“無形良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標準化儲糧設施,收儲能力達到3250萬噸。有效倉容達到1750萬噸以上,食用植物油罐20萬噸,倉(罐)容完好率達到85%以上。新建和維修改造烘曬設施,年烘曬能力達到1650萬噸以上。年運輸能力達到1750萬噸以上,“四散”比例提高到50%以上。建設科學儲糧倉75萬套以上,全省25%以上種植玉米的農戶使用科學儲糧倉,90%以上實現安全儲糧。
構建平臺,在糧食市場體系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建成以糧食收購市場和零售市場為基礎、批發市場為骨干、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為龍頭、期貨市場為先導,商流與物流、傳統交易與電子商務、現貨與期貨有機結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制度健全、運行規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糧食市場體系。
整合資源,在糧食產業化經營體系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吉林省糧食加工業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趨于合理,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市場競爭力不斷加強,基本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環境整潔、技術進步和持續發展的糧食加工業體系。到2012年,培育15-20個年銷售收入在20億元以上,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帶動能力強的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和整合3-5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新建或重組3-5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備、輻射力強的糧食加工園區,并以加工園區為核心,現代物流為紐帶,城鄉連鎖為網絡,實現糧食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到2015年,年銷售收入在2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要達到30個;新建或重組8個糧食加工園區;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20個以上。
強化服務,在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強化糧食主管部門對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的主體地位,健全和完善職責明確、層次分明、資源配置合理、標準統一規范的省、市(州)、縣(市、區)、企業四級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健全和完善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和檢驗監測各項制度,并認真貫徹落實;加強糧油檢驗技能培訓和鑒定,不斷提高糧油質量檢驗員的技術和業務素質,進一步規范從業行為;建立和完善玉米、水稻、大豆、雜糧等系列標準體系,研究制定糧食安全檢測技術及檢驗方法標準,實施糧食檢測信息化,實現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檢測工作效率;加強各級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的軟硬件建設,加大對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設的投入,更新補充檢測儀器設備,開發研制和推廣使用先進快速檢測儀器設備;加強與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衛生等部門的相互銜接配合,充分發揮糧食部門的質量監管和檢驗技術優勢,實現糧食質量監管和檢驗監測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法制化,全面提升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推動全社會糧油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