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物流業極速發展
2010-12-27 11: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幾天前公布后,有關“前海打造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呼聲和建議就不絕于耳。記者昨天獲悉,這個立足于全球范圍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一攬子配套服務于工業生產的物流巨艦,目前已然初具雛形,并使多家“嘗鮮”的跨國巨頭受益。
面積占前海合作區1/5的前海灣保稅港區,是前海合作區的“先行區”,一年多前就已封關運作。在這里,由深圳越海全球物流公司斥資建設的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目前已是飛利浦、三星、華碩等世界500強企業重要的采購、物流、結算中心。2010年,這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物流量達75萬立方米,管理信息量100萬條以上,結算量達到50億元。
借助具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管理系統、物聯網技術及獨創的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模式,越海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可以幫助工業及科技企業完成產業鏈上除研發生產以外的所有環節的工作,包括采購與分銷、物流配送、倉儲、進出口、結算、展示、售后服務等,既為跨國企業提供高效的物流、信息流服務,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又可提供充沛的現金流。正因如此,前海灣保稅港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進駐辦理業務,成為全國保稅港區中發展最快的園區之一。
目前,在越海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帶動下,前海灣保稅港區在全球范圍的供應鏈管理,已實現以進口、轉口貿易為基礎,全球供應鏈信息中心、檢測維護中心、展示展覽中心、全球結算中心、國際中轉配送U-TURN、全球采購分銷訂單管理中心等多邊運作的蜂巢結構,初步發展成為聯系珠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影響全球的物流中心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地。
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前海合作區打造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提供了保障。以物流中心為“體”、信息中心與結算中心為“翼”,前海正向“區域生產組織中樞”和“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的目標沖刺。
越海物流也憑借建于前海的供應鏈管理中心,實現了爆發式增長,物流業務量從2007年80億猛增至今年的400億元,服務生產企業1000多家及近萬家銷售門店,客戶遍及世界各地。現在,該公司已是國內IT產業最大的供應鏈服務商,品牌顯示器物流量占中國半壁江山,液晶面板的物流量居全球前列。該公司總經理張泉表示,前海有政策支持,有地理優勢,自己有信心與其他企業一道,將前海建成舉世矚目的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
記者觀察
前海發展物流業“野心”要大
前海是深圳最近一段時間的熱點。繼總體發展規劃上周公布后,首屆前海合作發展論壇又在深圳馬不停蹄地舉行,還有一批知名企業張羅著準備進駐。圍繞現代服務業這個大課題,人們紛紛為前海創新物流、金融等服務業的高端發展模式而出謀劃策。在發展物流業方面,專家和企業家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前海發展現代物流業的“野心”要大,目標是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實現高端發展和模式創新,使前海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和資源配置中心。
走向高端
從國際物流業發展趨勢來看,要把物流業推向技術高端、管理高端,需要通過供應鏈管理流程再造。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胡建華認為,前海引領高端物流主要發展方向應該是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前海灣保稅港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順應了國際物流港口這一全球供應鏈節點整合的趨勢,滿足了現代物流業為生產企業提高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要求。
前海的物流“野心”到底該有多大?且聽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室主任王海峰的一席話:“前海的物流發展,應處于價值鏈最高端,應在研發、設計、專利等服務業領域有所突破,應在品牌、營銷等諸多方面都有突破。”
突破傳統
突破是相對于傳統物流業而言。專家說,目前國內物流業,基本上還是基于加工貿易進出口、倉儲、運輸的傳統模式。向價值鏈的高端轉型、向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發展并為生產企業提供除研發生產以外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是中國物流業大勢所趨。在這方面,天時地利人和、現有基礎良好的前海合作區理應做出表率。它應該通過提供采購配送、信息傳輸、資金結算等供應鏈高端服務,帶動整個華南地區的制造業升級。
前海要想集聚更多的全球物流業務,供應鏈金融必不可少。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說,供應鏈金融可說是物流業的催化劑、潤滑劑、保健劑,貫穿整個供產存銷的全鏈條。發展全球一體化供應鏈服務,離不開金融創新。他建議前海合作區在保稅港區試點“應收賬款憑證化”。如此可行,既是現代物流的升級,也是金融服務的創新。
各方普遍認為,“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不是前海遙不可及的夢。通過探索保稅物流與創新金融、物流與國際采購、配送與國際電子商務科技產業的結合,前海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物流業的高端發展和模式創新。(本文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