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供應體系變得越來越脆弱
2010-12-25 20: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竇含章
現在中國農產品供應體系變得越來越脆弱。今年的農產品價格集體暴漲就是這種脆弱性由量變到質變的一種暴發。
首先,大城市農產品自給能力嚴重弱化。根據相關報道,全國除上海外,各大一線城市的蔬菜自給率都不到30%,北京的蔬菜自給率只有10%。蔬菜糧食等農產品大量依靠外運,不僅運輸成本高,而且會造成交通嚴重擁堵,且易受天氣變化影響,供應不穩定。以今年夏季的京藏高速大堵車為例,由于北京農產品大量依靠外運,極大地增加了北京周邊的交通負擔,僅張家口每年供應北京蔬菜就達180萬噸,需15噸載重貨車12萬輛次,如此巨量的農產品運輸,再加上煤炭等物資運輸,北京周邊高速焉能不堵?為緩解高速堵車,惟一的辦法就是再修建新的公路,而新的公路又將侵占破壞大量耕地,如此一來,就形成 “占耕地需外運-需外運要修路-要修路占耕地”的惡性循環,不僅使北京這類大城市的農產品供應體系變得越來越脆弱,還降低了整個國家經濟運行的效率,耗費了大量的能源資源。
其次,全國各類農產品的生產布局失衡,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嚴重削弱。現在,經濟發達地區耕地的逐步喪失,使一些農業發達地區的農產品產量占比越來越高,某一地農產品產量的高低往往可以左右全國某品種農產品的價格,比如:新疆的棉花、廣西的蔗糖、吉林洮南的綠豆、山東金鄉的大蒜、黑吉兩省的糧食都是如此。今年綠豆和大蒜價格暴漲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再以棉花為例,原來山東、河南、湖北、安徽等省都是產棉大省,可是由于房地產熱的發展、其他品種的擠占,這些省近年來棉花種植面積不斷下滑,這使新疆棉花在全國棉花產量占比逐年提高,2009年已達40%,新疆棉花成為左右中國棉花供應的最核心因素。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蔗糖生產,廣西蔗糖產量占全國的60%,在這種高度集中的生產布局下,一旦新疆或廣西遭遇自然災害,棉花和白糖價格自然會像今年這樣暴漲。而黑吉兩省的糧食外運量占全國糧食外運量的65%以上,如果黑龍江、吉林兩省遭遇嚴重自然災害,糧食大幅減產,則整個中國的糧食安全就將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