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認證培訓

如何除掉校企合作“攔路虎”

2010-12-25 20: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李衛衛
    國家的政策助推、行業的迅猛發展和高校的積極響應,讓物聯網在所有的戰略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中,成為當之無愧的“明星”。各地高校都以異乎尋常的熱情投身到這一專業設立中。
    而這種“扎堆”景象,讓人不禁想起1999年設立電子商務專業時的“一窩蜂”。
呼喚校企合作
    在親身經歷過那場“電子商務狂潮”的艾迪凱教育公司總經理張云看來,“新生”的物聯網專業,與正在走向“沒落”的電子商務專業開設之初的情況驚人地相似:“剛開始都是一個概念,高校一下子申報了一批相關專業。”
    也正因為如此,張云認為,目前電子商務專業所面臨的發展窘境,更像是對物聯網專業未來發展的一種警示。“在那股電子商務專業開辦熱潮之后,很多院校由于辦學方向不明確,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導致專業之路越走越窄。現在不少學校開始轉向,有的甚至已經停辦。而在專業不斷‘萎縮’的同時,企業的人才需求卻在逐年增加——問題的癥結就在于院校培養和企業需求之間的嚴重脫節。”張云說,這種供需之間的脫節,對正處于起步階段的物聯網專業建設,尤其需要引以為戒。她的觀點,也得到了很多院校的認同。
    那么,如何縮小這種供需之間的矛盾呢?專家認為,必須通過提升物聯網專業與行業、企業的密切程度來實現。這就要求院校在建設物聯網專業時,要加深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于是,圍繞著物聯網相關專業在校企合作中正在或者將要面臨的問題,日前,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院校負責人濟濟一堂,希望能夠為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把脈開方”。
資金缺口難堵
    說起校企合作,福建工程學院軟件學院負責人可以說是滿腹苦水。他坦言,他們從辦學之初就開始和企業合作,但一路走下來,卻感覺“相當不容易”。其中,光是向合作企業繳納費用一項,就讓他們非常頭疼。
    原來,為了能夠將校企合作做深、做實,該學院和一些軟件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約定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和頂崗實習機會,同時學院要向企業支付一定的資金作為學生的培訓費。而正是受困于巨大的資金壓力,福建工程學院軟件學院學生,只能在極小范圍內赴企業實習。
    “學校本身就承擔著人才培養的任務,在學費之外再向學生收取相關的培訓費用,既不合適,也不現實。所以,我們向企業繳納的費用只能由學校來出,但學校經費有限,這也造成學生實訓覆蓋面偏窄。”他坦言,雖然學校每年在學生實訓方面投入巨大,但由于資金掣肘,每年能前往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的學生,也只能達到畢業生總量的15%。
    在他看來,要想把校企合作真正做好,還是要依靠國家的政策扶持。“希望國家能夠拿出相應的政策,要么給予合作院校一定的補貼,要么在企業接收學生進行實訓后,能夠給企業一定的政策優惠,比如減免稅收。惟有如此,才能調動起企業和學校的合作積極性。”該負責人充滿期待地說。
需求難以匹配
    除了資金的障礙,校企合作過程中,雙方需求的不對等,也為兩者的順利合作徒增了不少難題。
    對此,一所高職院校的院長可謂是深有感觸。他介紹說,在校企合作之初,他們也希望企業能夠為專業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但事實證明企業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不少企業都抱怨說學校培養出來的人不好用,可當我們請企業就培養方案等一些具體的問題提要求的時候,多數企業卻說不上來,最多能針對某項內容談一些感受。而對于培養方案如何制定,課程體系如何構建等,并不能提供實質性的幫助。”這位院長表示。
    除此之外,一些院校對于個別企業的表現也不甚滿意。一位專業教師就直言,學生到企業后,能不能學到真本事還存在不小的變數。這其中,除了學生的主觀因素,很大一部分也和企業的自我保護有關。“企業的有些技術不讓學生接觸,我們也沒有辦法。”
    而目前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的行業現實,也為學生大規模實習實訓造成了不小的阻礙。“現在很多企業都熱衷搞訂單班,可是我們學院一年招生的規模超過了1000人。而一個訂單班的容量也不過幾十人,沒有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福建工程學院軟件學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針對這一問題,張云也在積極倡導,希望能夠將一批院校和企業集中在一起,組建一個校企合作聯盟。通過將聯盟企業的崗位信息“打包”的方式,進行資源整合,提升企業吸納學生的能力。
約束機制松散
“我們好不容易把企業的技術人員安排進了我們的課程體系,可有些人經常臨時一個電話就不來了,這嚴重打亂了我們正常的教學進程。”一位老師抱怨說。
    這一問題在校企合作中也很常見,不少院校都遇到過被企業人員“晃點”的情況。福建工程學院軟件學院的負責人就搖著頭說:“請企業的技術人員來講課,真痛苦呀。”
    他介紹說,他們學院曾經有一門課,好不容易請來合作企業的一位技術骨干來講授。可是好景不長,因為工作繁忙,該人士在授課過程中,不停地調課、換課,最后還干脆撂了挑子,致使學院不得不取消了這門課。
    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在老師看來,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來規范校企雙方的權利和責任。
    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企業無疑在校企合作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也就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院校則更多的只能被動接受,這就造成企業在校企合作中會表現出很大隨意性,在投入的時間、參與的積極性、實施的效果等方面都沒有保障。“所以,我們希望能有一種約束機制,來規范校企雙方在合作中的權利責任,也只有這樣,校企合作才能真正深入下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