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嘉興交通樞紐地位確立 實現“與滬杭同城”

2010-12-24 12: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十一五”期間,嘉興市堅定不移地實施市委于2003年提出的“接軌上海”戰略,公路、鐵路、航道等多種運輸方式共同發展,鞏固了嘉興作為長三角重要交通樞紐的地位;主動承接滬杭產業輻射,三大產業在錯位發展中取得了長足發展;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全面接軌,則在共享滬杭城市功能的同時,大幅提升了嘉興市民的幸福指數。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國務院批準實施長三角區域規劃后,嘉興市委與時俱進地將“接軌上海”戰略提升為“與滬杭同城”戰略,欲借高鐵之力、滬杭之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從“接軌上海”到融入長三角,再到“與滬杭同城”,每一次戰略的調整,都是城市發展的一次飛躍。明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嘉興再次站在了全新的發展制高點上,“與滬杭同城”正變得日益清晰。 
  “與滬杭同城”交通先行 
  今年10月26日正式通車的滬杭高鐵,其影響不僅改變了城市間的空間距離,同時也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范圍逐步擴大。在杭州文三路一家IT公司上班的鄭世清是桐鄉人,今年7月,他和妻子毅然將新家安在了海寧臨杭新區。他告訴記者,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日益便捷的公共交通,是促使他作出這一選擇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滬杭高鐵只是近5年來嘉興推進空間接軌滬杭的成就之一。嘉興市合作交流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一五”期間,國家“五縱五橫”、長三角“兩縱三橫一圈”和浙江省“兩縱三橫”綜合運輸通道中多條軸線在嘉興交會。以滬昆鐵路、滬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320國道,以及杭州灣跨海大橋、嘉紹通道、錢江通道為主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已初步形成。隨著滬杭高鐵的建成營運,明顯增強了嘉興與滬杭以及長三角、省內重要城市的通道運輸能力,鞏固了嘉興作為長三角重要交通樞紐的地位。 
  截至“十一五”末,嘉興交通網絡總里程已達10000余公里,其中公路里程近8000公里,鐵路營運里程100公里,定級航道里程2000公里;沿海港口和內河港分別擁有泊位27個和1550個,年通過能力9975萬噸。與上海對接通道共18條,與杭州對接通道共11條。綜合交通網絡覆蓋面和通達度迅速提高,客流、物流的快速性、便捷性、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明顯改善。 
  甘當產業配角 
  爭當產品名角 
  隨著交通建設的加速發展,嘉興產業接軌腳步更是緊鑼密鼓。“十一五”期間,嘉興市注重引導企業明確自身定位,甘當產業配角,爭當產品名角,三大產業均得到了長足發展。其中,“茉織華”的“一搬一返”就是一個成功案例。為了利用上海的市場拓展能力,2006年,“茉織華”把總部從平湖遷到了上海。之后又重返平湖,并投資4億元新建了茉織華工業城,充分利用兩地的資源優勢,完成了在上海研發、銷售,在嘉興生產的空間布局。 
  與“茉織華”一樣,“十一五”期間,嘉興市共有1900多家工業企業與上海建立了生產配套、聯合開發、合資合作、定牌加工、項目配套、成果轉讓、商標使用、投資參股等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合作形式也從原來的引進為主,發展到現在的“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5年間,嘉興市共引進上海企業500多家,引進資金近150億元。通過錯位發展,形成了木業、服裝、皮革、化纖、絲織等年銷售總額在50億元至100億元、享譽全國的區域特色產業。在大力實施“接軌上海”戰略的同時,“連杭蛋糕”也不斷被做大,僅今年前三季度,毗鄰杭州的海寧、桐鄉便引進杭州企業55家,注冊資本達6.68億元。 
  同時,“五芳齋”粽子、“紅船”年糕、“斜橋”榨菜、“干窯”大米、“膳博士”豬肉等品牌農產品已得到上海市民的認可,供滬農產品數量每年增長35%以上。“十一五”期間,嘉興市開通建立的近200個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簽證點,每年免費通行鮮活農產品近500萬噸,減免道路交通費用3000多萬元。供應給滬杭等長三角城市的農產品金額近600億元,較“十五”期間增長60%。而與上海、寧波等地檢驗檢疫局合作建立的“出口直通放行”這一區域間跨關區通關新模式,僅去年就為嘉興企業節約通關成本1200多萬元。 
  同城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要實現“與滬杭同城”,必須實現醫療、社保、就學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的同城化。2008年,嘉興市出臺《上海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在嘉興居住期間醫療費用代辦報銷服務實施辦法》,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了跨省異地醫療保險代辦服務。之后,杭州、嘉興兩市公交IC卡率先在杭州都市經濟圈內實現互通;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成功落戶,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科技、人才支撐。 
  根據《嘉興市實施“與滬杭同城”戰略,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工作三年指導意見》,未來幾年,除繼續加強交通、產業等方面與滬杭對接外,我市還將以民生視角描繪“與滬杭同城”藍圖,通過加快推進與周邊城市公交、教育、醫療保險、異地養老、郵政“一日達”、移動產品資費同城化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彰顯我市在實施“與滬杭同城”戰略中關注居民生活質量的色彩。(本文來源:嘉興日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