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將步入良性發展期
2010-12-24 12: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7歲的小陳是鞍山人,在大胡同幫人“推包”已經5年了。每年這個時候,是整個大胡同生意最好的時候。他說,最近的貨太多了,每天差不多200個,一個站點需要四五個人才能忙得過來。
由于年底運量的增多,以及大霧雨雪天氣的干擾,整個物流行業在一片繁榮中陷入混亂:爆倉、延誤、丟損……近日,北京甚至爆出5公里快遞等了一星期的情況。
物流收入年均漲三成
小陳常常送包裹到大胡同都行四樓給王平,最近差不多每天都有一到兩個。王平說,年底這段時間,每個臺子平均一個月三四十個包裹很正常。王平的包裹主要來自湖州織里,旺季時每天會有兩三車的貨物發往天津,每車10到15噸。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第三方物流業務收入的年均增長達到33%,像王平這樣的商家常常只是通過電話通知對方發貨。王平說,大胡同發貨是非常講究時效的,而汽運要比一般的火車托運快上兩三天,“早到一天就把握了更大的商機。”
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流通,不只給商家帶來便利,也使越來越多的“舶來品”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王平去年在浙江東陽看上一套木雕家具,交了費用寫好地址和電話,一周后家具就送到了家里,“運費才500多塊,”王平對此很滿意,“算下來比在天津買便宜不少。”
像王平這種異地采購的情況可能不會經常發生,但電子商務卻越來越強大。天津市郵政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本市的快遞業務量已經達到3600萬件,收入接近13億元,同比上年漲幅超過三成。
快遞慢達實屬無奈
然而物流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關于延誤、丟件的投訴也越來越多。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關于快遞業務的有效申訴中,反映快件延誤的占42%;反映快件丟失及內件短少的占30.5%;反映快件損毀的占15.2%。
而很多業內人士卻對此表示非常無奈。劉斌在快遞公司做客服經理已經5年多了。他表示,物流快遞行業存在諸如天氣、交通以及中轉環節等很多不可控因素,“前不久的大霧就致使很多單延誤。” 另一方面,每年第四季度節日比較集中,都是快遞行業的“春運期”,一般會有三成的增量。劉斌表示,人手不足在這個時期特別明顯,所以節日前后只能把公司其他崗位的員工也調去一線送貨,“但因此造成的延誤和丟損也很難避免。”
在低價競爭中惡性循環
劉斌承認,一些快遞公司硬件和軟件跟不上是事實。“低端市場上,低價競爭的情況很嚴重。”
每年要快遞4萬單的淘寶店主周立衡表示,他首選韻達快遞的原因就是價格便宜。
據一位從業人士表示,很多快遞公司是三五個人加一套民房起家的。而快遞區域網絡需要強大的資金后盾,為壓縮成本,不少民營快遞企業會采取“轉包”或“分包”,來解決網絡覆蓋的不足。
一份快遞公司內部資料顯示,10月份本市通過順豐的快遞業務為1.5萬單,申通0.7萬單,韻達0.49萬單,圓通0.3萬單。順豐雖然價格偏高,卻贏得了更大的業務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專業的系統是順豐成功的關鍵。
“畢竟,低價格就是低利潤,低投入,甚至零投入,這根本就是惡性循環。”劉斌對此這樣表示。
主流快遞企業爭相漲價
劉斌表示,快遞公司根據自己的情況都有不同定位,主營中高端市場的公司雖然定價比較高,但對快件的到達時間和安全都有嚴格的承諾和違約賠償制度。而爭奪中低端市場的快遞公司,大多在拼價格,而這種低價格正是以服務跟不上為代價的。
基于這種情況,劉斌對圓通、韻達等快遞公司近期的提價非常理解。上個月,圓通和韻達分別在官網發布消息,表示從11月起上調快件價格,漲幅為每筆1~2元不等。劉斌說:“這并不是擴大利潤,而是因為之前的低價競爭根本承擔不起任何變動,油價等等的稍微變化,都會導致其漲價。”
而繼兩家快遞公司上調價格后,近日,“宅急送”也搭上了漲價的“順風車”。與其他兩家快遞公司不同,宅急送是通過更換服務內容,進行價格調整。同時,根據所發送地區的不同,漲價幅度也有所差別。
記者致電宅急送客服電話,客服人員說:“公司已經從12月15日起實行新的資費標準,目前價格體系為在原價格基礎上整體上調9%。不過我們推出的新業務,根據所選時間不同,價格與原來相比可能會下降。”
記者了解到,宅急送快遞首重最少漲了2元。以同城快遞為例,原來資費標準為首重8元,超重每公斤加2元,而現在為首重10元,超出每公斤加1元。而天津到北京,首重較原來也漲了2元錢,續重并沒有變化,仍為每公斤2元。
同時記者了解到,雖然針對不同區域,宅急送新業務中資費也做了調整,但價格還是在上漲。以天津到上海為例,原來資費為首重15元,超出每公斤10元,次日到達。而現在次日遞的資費為首重17元,超出每公斤加9元,首重漲了2元,續重卻降了1元。不過記者也發現,其針對天津到上海新增的3日遞業務,資費為首重12元,超出每公斤加6.5元,與原來相比卻便宜了。
BtoC企業欲擠占物流市場
根據《快遞服務》國家標準的征求意見稿規定:同城快遞最長時限為1個工作日,國內異地快遞最長時限為3個工作日。國內快件徹底延誤期限是7個日歷天;國際快件徹底延誤期限是10個日歷天。如果快遞公司在徹底延誤期限內不能送達快遞,消費者有權以快遞丟失為由索賠。
“目前國內物流業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BtoC行業服務需求。”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曾表示。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物流行業無法提供以客戶體驗服務為首位的增值服務,未來有一定規模的BtoC企業都將自建物流體系,加快送貨速度。
大浪淘沙時代已經到來
根據2009年10月1日實施的新《郵政法》的規定,從事同城快遞業務,注冊資金要達到50萬元,跨省則要達到100萬元;而且必須取得監管機構頒發的快遞經營許可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快遞企業來說,這無異于一場地震。
據天津郵政管理局局長齊亞力介紹,本市目前除了已經取得經營許可證的63家快遞公司外,還有一些具有營業執照但還沒能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小型快遞公司。而在已經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公司里,也存在總部直營、網點加盟等情況。齊局長表示,希望這些快遞公司將更多網點收回直營,并在管理人才和軟硬件設施上加大投入。更多業內人士也表示,直營制是未來民營快遞發展的趨勢,直營模式對各分部網點有直接的控制權,方便統一全國快件價格,共享快件收款現金流。
宅急送創始人陳平此前說過:“現在的困境對許多民營快遞來說也是個轉機,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走到了末路,因此可能會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等方式來提高附加值,轉出價格戰。”而業內人士則表示,每個行業的發展都必然經歷陣痛,中國物流行業已經進入大浪淘沙時代,新《郵政法》和市場現狀勢必會淘汰小而差的民營快遞企業,并敦促存活下來的企業逐漸進入良性發展,他說:“快遞行業再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了。”(本文來源: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