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草船借箭”說物流謀略
2010-12-21 18:2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宗喜
三國演義故事中,有一段物流佳話,那就是 “草船借箭”。曹操親率八十萬大軍攻打東吳,隔江對壘,形勢緊張。東吳大都督周瑜,正為缺少雕翎箭愁得寢食皆廢。諸葛亮從戰略全局出發,為劉備制定了聯吳抗曹的總戰略,只身渡江赴東吳。他審時度勢,立下軍令狀,于三日之內交都督十萬支箭。于第三日夜,諸葛亮親帶數百名兵卒,駕數十艘船,駛向曹方。是夜,大霧鎖江,能見度很低,靠近曹營時,諸葛亮令兵卒們擂鼓吶喊。曹操聞報,急命弓箭手放箭。原來諸葛亮每船上都扎有許多稻草人,盡數將射來的箭收入船上。待曹孟德省悟,命人追趕,早已來不及了。諸葛亮將十萬支箭如數交予周瑜,譜寫了一曲神奇的物流贊歌。
每每讀到 “草船借箭”的故事,我都掩卷感嘆,諸葛亮真乃物流謀略大師也!他向敵營取物的物流謀略,膽大而心細,周密思考,巧妙運作,取得了物流的勝利。諸葛亮物流謀略,之所以能夠成功,首先得益于他對氣候變化規律的掌握,他判斷三日內必有大霧,大霧給曹營制造了被偷襲曹營的假象,使得曹操誤認為東吳發兵襲擊,不敢正面交鋒,只得以箭射之。其次,他十分了解東吳船只的行駛速度,料定曹船一旦省悟,也難以追上東吳借箭的船,所以才大膽地吶喊:“謝丞相贈箭!逼湮锪鬟\作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天時、地利、人和,是謀略得以成功的基礎條件。天若不降大霧, “借箭”何以得逞?若無長江天險,恐曹軍早已蕩平江東也;曹軍雖號稱八十萬,但大多是臨時從北方召集的散兵游勇,既不團結,又不識水性,而東吳船上盡數是訓練有素的忠勇之士,人和之便已占盡也。取箭于敵的物流謀略早已具備了七成勝算,加之諸葛亮精心運作,自然就順理成章地完成了物流任務。
任何一個物流謀略,首先在于謀心,兵書上所說的攻心為上也是這個意思。要對敵我雙方物流官兵的心態十分了解,既知道我方物流人員的心思,又了解對方物流人員的想法,巧妙地運用這種心理差異,實施物流謀略。我人民解放軍在與國民黨軍隊長期作戰中,毛主席總是能夠全局在胸,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其謀略的要點也是謀心。人們總是戲稱 “蔣介石是我們的運輸大隊長”,不正是反映了我人民解放軍物流謀略的勝利嗎?!我軍相當多的武器裝備都是蔣介石給送來的,在那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我軍續寫了多少精彩的物流篇章,都閃耀著物流謀略的光輝。
在和平建設時期,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流領域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惟有高瞻遠矚、正確運用物流謀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穩操物流勝券。
至于官渡之戰的物流博弈,且容我下次接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