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 廣州港將打造國際航運中心
2010-12-21 14: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問:奧運會期間,北京地區進行了限產限行,工業生產影響很大,世博會期間,上海地區的生產和貿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今年亞運會在廣州舉行,同樣實行了限產限行等措施,但港口生產似乎影響不大,請分析具體原因。
答:廣州市在亞運會、亞殘運會舉辦期間,實行的限制港口生產有關措施包括:亞運場館周邊地區的船舶限制通航,石油化工作業港區的船舶限制通航和作業,以及亞運會期間的限制疏港車輛通行、相關區域限制港口建設等等。
在確保亞運平安舉辦的同時,為盡可能降低管制措施對港口生產的影響,廣州港務局主動介入、積極應對,亞運前認真摸查、評估管制措施對港口生產的影響,積極與環保、交通、公安和海事等有關部門協調,通過科學調度、引航,以及設置港口貨車專用通道等措施,既保障了重點物資運輸和大型船舶正常進出港,又滿足了亞運安保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問:廣州港“十一五”時期主要建設成就是什么?
答:“十一五”時期,廣州港在國家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地位突出,重點建設項目主要是出海航道和專業化深水泊位建設。期間完成了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南沙港區出海航道拓寬工程等航道建設項目,完成南沙港區集裝箱二期工程、中石化小虎碼頭工程等碼頭工程項目,完成投資約110億元,新增生產用深水泊位15個,增加碼頭通過能力約4800萬噸和253萬TEU.
問:廣州港“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規劃內容是什么?
答:重點做好以下4項建設項目:一是完成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和三期拓寬工程,實現10萬噸級船舶雙向、全天候通航,滿足船舶大型化的發展需要;二是建成南沙糧食通用碼頭,滿足廣州港糧食、飼料等物資的運輸需求;三是完成南沙三期集裝箱碼頭的建設,強化廣州國際集裝箱干線港的地位,并向集裝箱樞紐港邁進;四是啟動南沙散貨碼頭等一批5-20萬噸級專業化深水泊位,為廣州港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
“十二五”期間廣州港預計完成投資約200億元,新增通過能力1.5億噸,港口綜合通過能力突破3億噸。到2015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預計達到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800萬TEU,廣州港的綜合性主樞紐港地位更加鞏固,集裝箱干線港地位基本確立,初步構建廣州國際郵輪母港,中高端航運服務業得到明顯發展。
問:廣州港出海航道的建設歷程是怎樣的?
答:廣州港出海航道自珠江口桂山錨地至黃埔港區,沿經廣州、珠海、深圳、中山、東莞等市,全長約153公里。廣州港出海航道的建設,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廣州港出海航道一期工程。1996~2000年實施廣州港出海航道一期工程,航道水深由-9米浚深至-11.5米,底寬160米,滿足3.5萬噸級船舶乘潮通航并兼顧第三代集裝箱船進出港。
(二)廣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與南沙港區出海航道拓寬工程。2004~2006年實施廣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航道水深由-11.5米浚深至-13米,底寬160米,滿足5萬噸級船舶乘潮通航兼顧第四代、第五代集裝箱船進出港。并在2005~2006年,對出海航道南沙港區以外部分按寬255米,水深-13米實施了拓寬,使南沙港區至珠江口出海航道滿足5萬噸級船舶雙向乘潮通航,兼顧10萬噸級船舶乘潮進港。
(三)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試挖工程。2006~2007年實施了廣州港出海航道三期試挖工程,南沙港區至珠江口出海航道水深由-13米浚深至-15.5米,底寬為226米,滿足5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并兼顧10萬噸級船舶乘潮通航。
問:廣州港務局是如何加強水路運輸行業管理的?
答:目前,廣州港務局轄區共有國內外水路運輸行業企業545家。共擁有船舶1542艘,接近400萬載重噸。為加強水路運輸行業管理,我們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認真落實經營資質管理規定,嚴格準入、后續監管,強化動態管理。二是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提高水運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加強水運市場監管,組織開展市場整治活動,維護市場秩序。四是強化公共服務理念,為水運市場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問:請問廣州港口目前的安全生產總體狀況如何?
答:“十一五”時期,廣州港務局嚴把安全關,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廣州港口生產一直保持穩定態勢。期間沒有發生統計范圍內的港口員工死亡事故,沒有發生港口危險貨物泄漏、污染、火災和爆炸等事故,廣州港務局在市安委辦組織開展的全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中一直被評為優秀單位。
問:目前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非常重視,一般來說貨物裝卸作業多了,事故風險自然也會增加,廣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4億噸,以后的安全生產工作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廣州港將如何繼續保持穩定的安全生產態勢?
安全工作涉及千家萬戶,廣州港石化、危險品碼頭眾多,安全生產工作任重道遠。廣州港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扎實開展各項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加強監管,嚴格考核,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二是依法審批,嚴格執法,規范危險貨物港口作業;三是吸取教訓,突出重點,開展隱患排查和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四是開展培訓,加大宣傳,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五是提高效率,以科技化、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監管水平;六是健全預案,實施演練,提升港口行業的應急管理水平。
問:廣州港危險貨物港口作業量有多少?對危險貨物港口作業主要采取哪些特別的安全監管措施?
廣州港目前從事危險貨物港口作業的企業有70家,今年危險貨物作業量達3700萬噸,作業船舶29500艘次。
一直以來我們將危險貨物監管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生產必須安全,安全才能生產”原則,確保危險貨物港口作業在具備安全條件下進行。具體措施主要有:一是嚴把作業資質關,嚴格審批危險貨物港口作業認可證;二是嚴把作業審批關,實行“一作業一審批”;三是嚴把安全評價關,每兩年對危險貨物作業企業開展一次現狀安全評價;四是嚴把安全檢查關,建立“企業自查、分局日常督查、局綜合督查”的安全檢查機制;五是嚴把應急處置關,完善應急救援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在建3艘先進的消防船,投入使用后廣州港將成為全國水上消防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問: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對外貿易大港,近幾年來,主要的發展成效體現在哪些方面?未來的發展重點在哪里?
答:近幾年來,廣州港已發展成為全球十大集裝箱干線港,成為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主樞紐港。發展成果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一是穩固確立了世界大港地位,港口吞吐量與集裝箱吞吐量穩居世界第六位。二是實現從支線港到干線港的轉變。穩步跨入世界十大集裝箱干線港行列。三是實現從內河港到海港的轉變,港區范圍跨越多市。四是港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大力發展港口經濟。五是出海航道不斷浚深,滿足船舶大型化發展需要。六是航運事業快速發展,航運市場逐步壯大。七是港航體制進一步理順,實現航道、引航、錨地和通訊調度管理的“四統一”,為構建安全、通暢、高效的現代港口管理體系提供了堅實有效的體制保障。
問:廣州港未來的發展重點在哪里?
“十二五”期,廣州港將繼續擴大港口規模,提升港口能力,拓展港口功能,進一步增強港口服務經濟、帶動航運、促進外貿、保障民生的軟硬實力。具體來講,有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港口競爭硬實力。整合港口資源,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大型化、專業化、現代化建設步伐。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打造亞洲物流中心。加快形成以港口為龍頭,以信息化為手段,以物流園區為重點,以綜合運輸大通道為動力的物流體系。三是加快發展港口現代服務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和規模化產業集群,著力打造港口、航運“軟實力”。
問:最近國內幾大沿海城市都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在這方面有何舉措?
答:《珠三角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廣州要強化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由于港口及港口經濟在國家中心城市中的功能地位,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將是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和任務之一。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廣州港下一步的目標是: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和港口現代物流業,努力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與香港錯位發展的國際航運中心。
目前,市政府已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港口發展領導小組和港口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全面啟動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的相關工作。“十二五”期間,廣州將積極推進港口經濟轉型升級,立足于提升港口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建設國際航運聚集區和交易中心,從貿易、土地、口岸等方面出臺和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目前,扶持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已經在研究和制定中。
問:國家在大力提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廣州港在轉變發展方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廣州港轉變發展方式將緊緊圍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目標,大力發展港口現代物流業和現代航運服務業,推動航運交易、航運信息、總部經濟、游艇產業、航運金融等中高端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目前,黃埔臨港商務區建設正在積極推進,航運金融作為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已納入規劃,南沙粵港澳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方案正在抓緊編制,廣州航運交易所正在開展籌備工作。其他各項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
問:廣州港“十二五”期發展目標和方向是什么?
答:“十二五”期間,廣州港將通過實施“國際強港戰略”、“珠江樞紐戰略”、“產業驅動戰略”和“港城協調戰略”等四大戰略,進一步優化港口結構,使港口功能和港口能力適應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要求,同時加強與港澳和周邊地區合作,逐步建設與港澳錯位發展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具體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港口競爭硬實力。二是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打造亞洲物流中心。三是加快發展港口現代服務業,建立健全港航服務業新體系。
隨著腹地經濟的發展,廣州港將發展成為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貨中轉和集裝箱運輸為主,具有裝卸儲存、中轉換裝、多式聯運、運輸組織、通信信息、現代物流、臨港工業、保稅加工、客運旅游、綜合服務等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港口。
問:廣州港近年來一直努力開辟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答:廣州港已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個港口有海運貿易往來,與國際14個港口締結友好港,世界前十大集裝箱班輪公司均在廣州港開辟班輪航線。今年廣州港有航線71條,其中有外貿直航航線31條,并在2009年開辟了首條海峽兩岸直航航線。同時利用珠江水系的便利條件,廣州港開辟了19條“穿梭巴士”駁船航線,連通廣州港與周邊和廣西的中小港口,降低了運輸成本。隨著廣州港集裝箱貨源和吞吐量不斷增加,對船公司開辟新航線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近幾年來我市也一直對為廣州港集裝箱發展做出貢獻的船公司給予獎勵,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航線掛靠廣州港,港口與航運企業合作也將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