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果蔬一路新鮮到京津
2010-12-20 13: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12月19日訊(記者紀燕玲 通訊員 潘垣臻 陳勇)“北京—天津”經濟發展軸的中心,由海墾人打造的大項目天津環渤海熱帶(海南)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矗立其中。
該項目是海南農墾根據省政府安排打造,由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和省國資委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額2.86億元,占地227.1畝。旨在建成海南及東盟地區熱帶農產品、天津及環渤海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集散地”;京津地區配送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的“中央大廚房”。
奮戰10個月
海南物流中心在津試運營
該項目位于天津市武清區北側,京津塘、京津兩條高速路之間。今年2月中旬,海南農墾總局在接到省政府關于“發揮海南農業主力軍作用,承擔建設該項目任務”的指令后,立即成立項目籌備組,注冊成立了項目運作公司、天津綠海農業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并選派邢貽標擔任總經理,負責項目建設及運營等工作。
3月份項目正式動工。目前已經建成蔬菜、水果、海鮮等3個多功能農產品倉儲交易大廳、海南熱帶經濟作物展示及花卉交易廳、商務中心大樓、商業鋪面及宿舍樓主體等一批工程,并投入試運營。
天津綠海農業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笑著用“白+黑”形容當時的繁忙狀態。項目建設期間,由于附近小餐館缺乏,工作人員的早餐就是方便面,有時甚至是一天三頓都吃方便面。
12月的海南冬交會上,該中心與東北商家簽訂農產供銷大單,投入試運營。
打造中轉平臺
海南農產實現南北大流通
據介紹,投巨資打造這個環渤海區域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有省政府深層次的考量:在農產品主要銷售地區建設相應的大型交易物流中心,可以較大程度解決海南省農產品出島銷售問題,是省政府有效服務“三農”的重要舉措。
省長羅保銘等省領導對項目的建設高度重視,多次對項目作出指示。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以及省發改委、商務廳、農業廳均在資金上對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
天津綠海農業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作為海南農產品在北方主要銷售地和中轉平臺,充分發揮環渤海區位優勢和海南熱帶農產品的資源優勢,為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和南北大流通發揮重要作用。
據了解,天津環渤海熱帶(海南)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的市場定位是:努力建設成海南及東盟地區熱帶農產品、天津及環渤海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集散地”;京津地區配送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的“中央大廚房”;環渤海地區服務華北、東北、西北“三北”城市,輻射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農產品交易“平臺”和物流“中轉站”。
全冷鏈儲運
海南果蔬快速運到內地
項目所在地武清區位于北京、天津兩大城市之間,史上素有“京津走廊”的稱謂。在天津綠海農業貿易股份公司建設現場,記者看到,項目周邊現有12個高速公路出入口、3條鐵路、6個客貨混合車站,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依托以海南農墾為核心的海南熱帶農產品生產基地,天津環渤海熱帶(海南)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將得到源源不斷的貨源供給。
據介紹,該交易物流項目采用集裝箱存儲、輪船運輸的全冷鏈儲運方式。這樣可以保證農產品質量,降低農產品損耗,減少運輸費用,節省營運成本。專業會計公司的測算數據表明:采用輪船海路運輸方式,將貨物從海口市運到黃河以北的城市,每噸運費可以比汽車公路運輸節省50—300元,節約的運費成本可以轉化為公司運營的成本優勢。而全程集裝箱儲運方式,可以將農產品運輸過程的損耗率從目前的15%—20%降低到5%左右。
天津綠海農業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邢貽標認為,隨著天津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大投資、大發展和環渤海經濟圈的加速崛起,這一區域將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權威統計資料表明:環渤海地區每年可銷售海南農副產品140.26萬噸,交易額可以達到48.9億元。天津環渤海熱帶(海南)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項目建設運營,預計能達到年銷售海南農副產品60萬噸,交易額20億元,完全有可能建設成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一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海墾集團投資管理部有關負責人告訴南國都市報記者,以前海南農產品運輸出島的方式太少,成本較高,該項目的投入使用將有效解決海南農產品如何快速運到內地的問題,其采用的全冷鏈儲運方式,還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同時,搭建起海南農產產銷溝通的橋梁通道,產地和銷售緊密連接起來。
“屆時,‘三北’地區市民有望消費低菜價”,該負責人表示。而對于海南農墾,將農墾產業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貫通,實現了企業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