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內河航道改造 美了環境富了船民
2010-12-20 11: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臨河而居的村民富了;
以船為家的船民腰包鼓了;
借水興業的臨港企業壯大了……
“十一五”期間,湖州內河航道大規模改造升級,加速了“低碳船”更換,致富了沿岸百姓,加快了港口碼頭建設。
這幾天,在湖州航區航道沿線鄉村、船民和企業采訪中感受到,生態低碳內河水運給他們帶來的巨大變化。
“航道改造讓村民得實惠”
——和孚鎮洋東村村支書張阿四
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一條生態航道的改造提升,富了沿岸百姓。
“現在,這條生態航道變得又寬又漂亮,旦頭村靠水產養殖的村民都富了,有的村民年收入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提起湖嘉申線航道改造給沿線村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南潯區和孚鎮洋東村村支書張阿四樂開了懷。
地處和孚漾東的洋東村旦頭自然村,有1000多畝魚塘,當地村民主要從事水產養殖業。一條湖嘉申線航道把民居與魚塘分隔兩方。
張阿四說,在航道改造前,河面狹窄,岸坡坍塌,兩艘稍微大一點的船交匯都困難,擱淺、碰撞之類的事時有發生。由于交通不便,村民賣魚只能選在冬季,靠肩挑人扛運到市場,辛苦到年底也賺不了幾個錢。
2007年底,湖嘉申線湖州段千噸級航道建成通航后,沿線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村的新農村建設與航道改造同步進行,全面整治了村莊衛生環境,疏理了穿村支流小港,建通了鄉村公路,村里的生態環境變美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睆埌⑺恼f:“生態航道建設,最大的受益者是咱老百姓!
如今,暢通的湖嘉申線湖州段航道上,依托水運優勢,投資2.5億元的匯源石化大型企業已落戶航道畔;跨航橋梁開通了,河對岸的魚塘變“活”了,裝魚的貨車可以直接開到魚塘邊,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魚價,還拓展了水產品種類,打開了市場銷路,村民一年四季可以賣魚,經濟收入大大增加。
點評:5年間,湖州航道建設規模、工程質量、管理水平創歷史新高,累計投資17.9億元,重點建設了湖嘉申線、長湖申線、妙湖線、鐘新線等8條航道,改造航道里程174.6公里,逐步形成了干支直達、通江達海的航道網絡。同時,我省內河首條千噸級航道湖嘉申線湖州段建成通航,成為全國內河生態航道建設的典范。
“低碳船鼓了我的腰包”
——長興船老大許步榮
在長湖申線湖州八里店大橋南堍,碼頭岸邊?恳凰覂群印昂侥浮,船上正在吊卸煤炭。長興船老大許步榮樂呵呵地抱著孫子,船上還有他的妻子、兒子與兒媳。
提起眼下船上生活,今年55歲的老許臉上流露出喜悅:“現在跑一個月運輸能賺上2萬元,居住條件一點也不比城里的商品房差,過上了小康生活水平”。
開了30年船的老許曾經也后悔過,因為他一直沒舍得淘汰掛槳機船,一家人擠在一條70噸小船里,用帆布搭起簡易船篷,遮風擋雨,一年辛苦下來,除去開支,賺不了幾個錢。看到周圍的船民紛紛更換船舶,船越換越大,生活越來越富裕,老許坐不住了。
借助全國內河推行標準化船型這波浪頭,老許狠狠心,換了一艘260噸的落艙機船。
2006年底,湖州5057艘運營掛槳機船全部退役后,大多數船民跟老許一樣,開上了內河標準化船,住上了冬暖夏涼的水上“公寓房”。
老許的船換大了,路程跑得更遠了,施展的空間變大了。運輸航線也從杭嘉湖拓展到了上海。
“那時水運行情相當好,貨運量非常大,跑運輸都來不及。從長興裝水泥熟料運往上海,返程帶回煤炭,每個月來回跑6個多航次,除去開支,凈賺5000多塊錢”。老許的腰包鼓起來了,一年后,他換了一艘500噸的船。
在老許眼里,這是他一生開的最大的船,每月收入達到八九千元,也該心滿意足了。
可是,到了2008年底,長三角高鐵、城市交通、民生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及上海世博場館建設加快;
湖嘉申線、長湖申線航道改造成千噸級航道……
一個接一個“利好”消息,讓老許動了造大船的心。
2009年9月,造價135萬元的1000噸級內河“低碳船”建成下水。
老許算了一筆生態經濟賬:從長興到上海青浦來回420公里航程,在相同的航速下,原先260噸的船耗油600公升,而1000噸船則需要900公升。同樣裝載1000噸貨物,大船跑一趟,小船要跑3趟,可節油900公升,降低運輸成本6000多元。
點評:老許的船一次又一次更新換代,正是我市內河水運發展一個縮影。船舶運力結構優化,單船平均噸位提升,節能減排效益凸顯。截至目前,湖州在冊營運船舶運力138.4萬載重噸,單船平均噸位255載重噸,與2006年初相比,凈增41.4萬載重噸,單船平均噸位提高99載重噸,節省燃油3.7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1.5萬噸,相當于種植了6.26萬多畝人工林的面積。
“借水興業成大企”
——富鋼集團白雅芳
在長湖申線南潯舊館航道邊,一個大型現代化企業富鋼集團臨河而居,挖入式港池航道直接延伸到廠區的“核心”,一邊運輸船上的半成品鋼坯直接輸送到廠房里,另一邊成品的鋼材裝滿船只運出,非常繁忙。
浙江德隆物流常務副總白雅芳自豪地說,“現在,我們企業借水興業,年產量上百萬噸,年銷售產值達35億元,在整個南潯區排名已上升3至4位!
其實,富鋼集團原先臨靠一條支流河道,是一家小規模企業,年生產鋼材幾十萬噸。由于航道狹小,只能靠小船,運量很小,大部分貨物進出依靠公路。
“因為公路運輸成本高,產品利潤小,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規模難以發展壯大”。 白雅芳說,“我們看中長湖申線高等級航道的水運優勢,擴大規模,把改建廠房搬移到了航道邊上。”
2009年4月,新建的富鋼盛特隆金屬制品企業正式投入生產。當時,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國內鋼鐵企業市場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盈利很低,不少小規模企業難以生存,關停并轉。白雅芳說,“我們企業在風暴襲擊中不但沒倒下,反而取得驕人的戰績,主要得益于產品的轉型升級和低廉的水運成本”。
白雅芳算了一筆經濟帳,每年進出的鋼坯、鋼材、煤炭達160萬噸,60%的貨物走水路運輸。水路與公路相比降低成本70%,一年可節省3000余萬元。
沿著長湖申線浙江段航道邊,不僅僅富鋼集團借水興業,還有中國制造500強的金洲集團、為世界八大頂尖汽配軸承企業配套供貨的“辛子精工”,以及大型民營企業“永興特鋼”等,一大批高新龍頭制造企業依河而建,沿線已聚集形成了南潯的木地板加工、吳興的金屬管道與不銹鋼、長興的新型建材等臨港產業集群,成為拉動地方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
點評:5年間,湖州累計投入港口建設資金7億元,新建港口碼頭泊位70個,關閉小、散、亂碼頭54座,改建1座。截至目前,湖州港共擁有1000噸級泊位4個、500噸級泊位38個,港口年吞吐能力達1.47億噸,為“十五”末的1.6倍。2009年湖州港首次跨入全國億噸大港行列,成為國內沿河首個億噸大港。(本文來源:湖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