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十一五”完成交通投資200多億元
2010-12-2 13: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路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快步延伸,水陸并舉、南北貫通、東西暢達,株洲與世界的距離越拉越近。
一條條國家級大動脈如騰躍的巨龍,穿越于崇山峻嶺,四面八方的賓客紛至沓來,株洲向世界張開懷抱。
“‘十一五’期間,全市共完成交通公路建設投資200多億元,是“十五”時期的5倍多,為株洲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談起“十一五”發展,市交通局局長劉玉平滿臉的自豪。
“十一五”,株洲進入“高速”時代。時速300多公里的“武廣”高鐵,讓株洲融入湘、粵、鄂3小時經濟圈,2個多小時到廣東,1小時抵武漢。滬昆高速穿越株洲,讓株洲與東部大都市串聯。衡炎高速,讓偏遠的縣城搭上經濟發展的快車。我市還搶抓機遇,爭得岳汝、泉南高速公路株洲段提前至2009年開工建設,讓所有縣市的步伐從此“快”起來。長株高速,20分鐘的路程,把城區與長沙“空港”聯系起來。目前,我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205公里,建成與在建里程達492公里,分別為“十五”末的3.9倍、4.3倍。
十一五,株洲進入“便捷”時代。5年里,我市建設了湘江四橋與五橋、建寧大道,初步構成環繞河東、河西中心區的內環線。相繼配套建設了建寧大橋匝道橋、田心立交大橋等后續工程,新建和改造了泰山西路、長江南路等干道,打通了城市內環和外環與各片區間的聯絡通道,完善了中心城區主、次、支三級路網,構筑了中心城區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統。
十一五,農村節奏“快”起來。曾經,農村公路總量不足、通達深度不夠、技術等級低,是我市交通的“短腿”。“十一五”期間,我市根據新農村建設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瀝青)路”的目標,改善了農村落后的交通狀況。
十一五,水上站港“忙”起來。株洲航電樞紐、湘江旗濱、華新千噸級泊位相繼竣工,港口吞吐能力達380萬噸,為“十五”末的1.6倍。
踏平崎嶇成大道,飛架天塹變通途。交通人鋪就的是道橋,連接的是民心,通往的是幸福。
【“十一五”成績單】
“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有醴茶、泉南等7條共287公里高速公路開建,已建成的滬昆、衡炎、長株3條高速公路共164公里。完成了7645公里鄉村公路建設,建設里程為“十五”期末的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