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300億購機 擴張國際航線
2010-12-2 7: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航空業自去年第四季度產生翹尾行情后,今年以來仍然保持旺盛增長力,尤其國際航線增長明顯優于內地及港澳臺區域,國航是國際航線復蘇的最大受益者。
國航經過近7年的國際市場培育,目前國際航線尤其是歐洲航線已經到了收獲季節。公司前三季度累計國際航線客座率達到82.3%,領先于南航75.7%和東航75.1%的水平。
國際航線加大投放力度
明年隨著居民收入增加,消費升級,多家機構預測,民航市場仍有較好表現!笆晃濉逼陂g,國航沒有大規模引進寬體機,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十二五”期間,如無特別事件發生,寬體機將成為國航引進的主要機型。
國航11月18日對外宣布,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國航進出口有限公司與空客公司簽訂飛機購買協議,向空客公司購買10架A330飛機和10架A350飛機。A330飛機的基本價格合計約為19.6億美元,A350飛機的基本價格合計約為25.3億美元總計約4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300億元,實際飛機價格在空客給予價格優惠后要低于這個價格。其中,飛機的基本價格包括機身、附加部件及引擎的價格。
正是這個公告一出,將國航未來幾年大力投放國際航線的策略顯露無遺。
國航董秘黃斌11月23日對《投資者報》表示,此次簽訂合約實際上跟國航未來總體的戰略有關系。國航“十一五”期間主要引進的是窄體機,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和周邊市場需求,近年來和未來幾年引進的飛機機型以寬體機為主,適合國際長航線飛行。
因此,國航未來幾年將在國際航空市場上逐步加大投入,改變現有的國際國內航線產出結構。明年國航仍將保持約10%的運力投放速度,市場需求增速在13%左右,運力仍然偏緊。
華泰證券亦認為,當前航空市場旺盛有“十一五”壓抑的需求釋放因素,明年即使寬體機引進也不會出現運力過剩,仍看好2011年的航空市場需求。
實際上,國航從“十一五”期間開始做機隊的運力簡化,到2014年之前整體退出757、767、737-300等機型,以簡化機型,降低維修等各方面成本。
隨著國際航線收入攀升,未來國航頭等艙和公務艙(下稱兩艙)收入還會增長。多位航空業權威人士強調,國際航線收入的重中之重是兩艙。
目前國航兩艙收入占比國內為8%,國際為23%,合計為13%。從中可以看出,當前比2009年好很多,甚至比2007年要好。黃斌表示,隨著提升渠道管理水平和加大服務投入力度,兩艙收益未來仍有上漲空間。
隨著兩艙收益的增加,國航與新航、國泰航空在國際航線上的經營能力距離在拉近。目前新航和國泰航空兩艙收入占比為50%以上,而國航國際航線只有23%,提升空間很大。
目前,中國出境人口比例僅為韓國的15%、日本的30%,尚處于起步階段,接近日本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水平;預計未來2~3年國際航線增速為20%左右。
受高鐵沖擊小
除了國際航線收入大增外,國內航線發展也正進入收獲期。國航表示,收購深圳航空令集團彌補了于南方市場的航線需求,其財務狀況亦已好轉,深航將專注于國內及地方性航線。運力方面,管理層指出,國航將于明年退出部分波音757、767及737-300老舊飛機,將削減單位成本,并僅維持運力增長10%。
盡管隨著京滬、京津、滬杭、滬寧、武廣等高鐵的開通,讓航空業800公里以內的短距離航線發展堪憂,然而相較于其他三大航空公司而言,國航航線目前及未來的發展精力著重于長距離航線,受此影響有限。
黃斌表示,高鐵對國航影響較大的是北京周邊短距離的航線以及京滬線,但也看到隨著高鐵路線的延伸,部分航空公司無法到達的地方,今后航空公司可以和高鐵聯運,以便將更偏遠區域旅客帶到航空樞紐機場,利好航空公司。
國航三季報顯示,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大增。國航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91.34億元,同比增長62.1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8.60億元,同比增長158.79%;基本每股收益0.80元,同比增長150%,業績增長超出市場預期。從中可以看出,國航利潤大幅增長源于市場需求旺盛,主營業務利潤創出歷史新高。
其中,國航控股深航后,航線網絡更為均衡,在深圳和廣州等華南市場增強了市場控制力。目前來看,北京樞紐是亞洲最佳的中轉飛歐美的航空樞紐,繞航率最低。公司加密了去歐美黃金航點的頻次,收益水平逐步提升。
對于近期攪動航空業的低空空域開放所引發的通用航空發展迅猛的消息,國航內部人士表示,除了低空空域發展進入成熟期尚需時間外,對于高空航空業來說,由于乘客基數大等原因,仍然影響有限。
投資國泰前三季獲利28億
投資國泰航空讓國航賺得盆滿缽滿。前三季度國航獲得投資收益27.88億元,同比增長5倍。國航持有國泰航空29.9%的股份,國泰航空全年盈利有望達到120億元。此外,國航財務費用同比降低129.97%,主要原因是匯率變動,2010年1~9月匯兌凈收益同比增加10.06億元,受益于人民幣升值。
相較于受益于人民幣升值的說法,黃斌認為,應多層面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因為隨著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影響出口貿易,而這將影響國航貨運收入。
除此之外,備受關注的國航與國泰航空合資的國貨航已經獲得發改委、商務部等所有相關政府審批,今年底或明年初將正式成立。
國航表示,合資公司成立后的主要運力將投入上海市場,國泰自己的貨運業務在3年內逐漸退出內地的航空貨運市場而專攻其他國際市場,中國內地市場主要交由與國航的合資貨運航空公司來運營,同時,國航也將買斷國泰航空到內地航班的腹艙帶貨業務。
可以明確的是,國航貨運收入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復蘇,以及行業供需偏緊影響,收益進一步提升,不再只是計劃。交易完成后,國航持有國貨航51%的股權,國泰將通過直接認購國貨航25%的股本權益,以及通過向一個海外信托公司提供貸款的回報持有國貨航另外24%的經濟權益。國泰在此項合資交易的總投資額為16.7億元人民幣。此外,國泰還會出售四架波音改裝貨機和兩部后備發動機給國貨航。至此,國航貨運業務進入全力發展期。
從目前來看,2011 年航空業供需仍有差距,國航市場控制力大,利于維持高客座率和高票價,四季度是國際航線旺季,經7年培育,國際業務進入收獲期。合并深航后,集團協同效應逐漸展現,人民幣升值彈性增強,并且高鐵影響最小。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下,國航“超級承運人”的規劃再度被提起,只是實施起來未來仍會受市場環境和經濟復蘇進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