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成的轉型與跨越
2010-12-19 22: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張艷
歷史上,通成經歷過兩次大的轉型。也正是這兩次轉型,成就了今天的通成,更為未來實現更大的跨越奠定了基礎。劉天力相信,已經走進新時代的通成,在信息化這個重要推手的大力支撐下,必將走上跨越式發展之路,迎接又一次騰飛。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運輸時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產業結構調整也導致了對運輸需求結構的變化,單一的整車運輸形式已無法滿足企業需求,零擔運輸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快件運輸正在快速崛起,成為我國貨運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
新時代通成(上海)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通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目前已經成為國內零擔貨物和包裹運輸領域最大的承運商之一。
第一次轉型:奠定發展基石
通成創建于1995年8月,那時還只是一家很小的民營企業,“剛開始,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根本沒有專門的定位、規劃。”劉天力告訴記者,經過5年多的發展,到2001年,公司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先后在廣東、上海等多個省市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和營業網點,并將主業定為公路零擔運輸。
在初創階段,通成也和其他物流公司一樣,主要利用外部社會車輛承擔運輸任務。但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利用外部車輛所帶來的隱患也逐漸凸顯出來。“一個是安全性差、風險大,客戶和企業自身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一旦出事,車主沒有能力承擔風險,只能由企業自己承擔。”劉天力告訴記者,社會車輛管理難度大且不容易掌控,這樣對客戶也不負責。此外,隨著通成的發展壯大,一些與通成長期合作的社會車輛車主也成長起來,由于一些原因,雙方的合作也越來越難。因此,通成開始自購車輛,成立自己的車隊。
盡管自有車輛的購買和管理成本都很高,但考慮到企業的長遠發展,通成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目前,通成的短線自有車輛有500多臺,長線自有大型運輸車輛達150多臺,自有車輛投入產出利潤已經占到企業總利潤的30%。
建立自己的車隊后,車輛如何管理曾讓劉天力頗費了一些腦筋。熟悉零擔運輸的人都知道,車輛運輸過程中有很多花費是難以界定的,比如換輪胎、履帶的費用等,為了摸清車輛管理的花費,起初劉天力都是親自跟車,逐步摸索合適的管理方法。
同時,為了加強對車輛運輸過程的管控,公司還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早在2003年,公司就已經初步運用了信息化管理,但那時候對信息化的重視還不夠。直到2008年,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已經到了非上信息化不可的地步,公司隨即開始了大規模信息化建設。
劉天力介紹說,目前在信息化方面,通成配備了先進的管理和通訊設備,實行了微機網絡控制、GPRS衛星定位跟蹤系統,運營線路增至近百條,實行定時定點發車,使貨物運營、財務核算及業務查詢走上了科學化管理軌道。公司目前已獲得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經過一系列的戰略調整和努力,奠定了通成在國內零擔運輸行業的龍頭地位。現在的通成,已經是集倉儲運輸、貨物配送、物流信息咨詢于一體的新型企業集團。現有員工3000余人。擁有600多輛各型廂式貨車用于各區域城市內接送貨物,貨場及倉庫總面積50多萬平方米;服務網點遍及全國近100多個主要縣市,公路運輸網絡覆蓋華南、華東、華北、東北的所有地區及西北中原地帶的主要城市,并與近萬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承運關系。
第二次轉型:謀求更大發展
2009年底,新時代國際運輸服務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新時代)正式投資通成,全新的“新時代通成物流”由此誕生。
我國現有零擔運輸企業數十萬家,其中絕大多數企業僅經營一條或幾條線路的業務,零擔運輸行業的大規模整合已成為大勢所趨。在行業整合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新時代的投資在業內激起不小的漣漪,眾人紛紛猜測通成此舉背后的深意:究竟是“大魚吃小魚”被外資吞并,還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通成目前依然保持著較快發展,與新時代合作后,企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廣闊。”劉天力說。
在此后的近一年時間里,公司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與新時代的整合上,這包括雙方原有業務的整合,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革新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在業務整合上,互相借力,優勢互補。通成借助新時代的資源平臺,將原有業務拓展到空運領域,實現空陸聯運,不但拓展了市場空間,更提升了服務附加值。而新時代原來在國內沒有網點,只有操作平臺,今后也可以利用通成的自有網點,實現公路航空一體化,降低成本和風險。
另一方面,通成希望借助新時代的管理平臺,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走上規范發展之路。
管理的不規范一直是中國物流業,尤其是零擔運輸行業發展的軟肋。特別是管理過程的粗放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已經成為零擔運輸企業發展中的最大瓶頸。特別對于像通成這樣的中大型企業來講,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很難根據實際運作狀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從而難以避免地在管理上遭遇或大或小的“失控”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進一步擴大。
因此,在與新時代的合作中,除了企業自身的實力,通成更看重新時代的管理能力。經過近一年的整合與磨合,目前通成管理層的管理理念有了很大變化。“以前是小作坊的管理思想,現在高層更多的是根據宏觀形勢和國家政策導向,在企業的整體市場布局上考慮。”劉天力說,“現在通成的管理結構層次更分明,通過加強總部職能來實現矩陣式管理體制,強化了各地區及分公司的執行力度。”
隨著業務整合與管理理念的革新,通成與新時代的企業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融合,不僅雙方領導層在戰略眼光和管理理念上達成一致,通成的人才建設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首先是完善了競升機制,通過內部選拔與外聘,遴選管理人才;其次,實行人才的本土化;三是提高培訓質量和水平。
劉天力坦言,以前物流行業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也較低。現在通成非常注重人才培養,給員工提供更多培訓機會,每年都會選拔一些人員去知名高校進修,今年就有一批人被送往清華學習。
如今,通成已經實現了寧波、無錫、天津、沈陽、大連等地的空路聯運。新時代通成成功轉型成為國內公路貨運、報關報檢、國際航空貨運一體化服務的綜合體。
劉天力告訴記者,下一步,通成將在進一步深化與新時代的業務整合的基礎上,在內部管理、薪資結構、產品等方面將進行大的調整。此外,還將推出很多新產品,如次日達、城際班車等。與此同時,通成在今年“練好內功”的基礎上,正在為今后幾年業務拓展及服務網絡建設作大量的積累及準備工作。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漸向內地延伸,通成下一步將大力加強其國內服務網絡的建設工作,并計劃在未來3年之內實現網點規模在現有的基礎上翻兩番,基本實現對國內各主要經濟地區的全覆蓋。
另外,據劉天力介紹,通成目前在企業形象及市場推廣方面也正逐漸加大投入力度。在新時代今年介入通成管理后,已對公司的整體品牌形象,產品定位及市場推廣戰略進行了明確的定位。公司各地的車輛及營業網點也通過形象工程改造逐漸由傳統的零擔貨運站逐漸轉變成為真正全國統一的連鎖公路快運企業。通成下一步將借助品牌形象的建立,服務水平的提升,產品及服務的統一推廣及宣傳等手段,進一步加強其在公路零擔運輸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服務向供應鏈上端拓展的目標。
信息化:支撐企業發展
其實,通成在整合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部分,就是信息資源整合。利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規范現有的業務模式、業務流程,形成競爭優勢、整合外部社會資源,是實現物流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
近期,通成和新時代一起實施了一套由全球軟件業巨頭甲骨文公司推出的智能化運輸管理系統為基礎進行定制、開發的全新物流操作系統。通成該系統不但將企業原有的信息系統都整合起來,還通過模塊化的程序設計模式,改造、優化了整體業務流程,使得企業在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時,信息化能夠更好地支撐企業的快速成長。
談到此次實施信息化的感受,劉天力說,以前上信息化,總是想著軟件開發要滿足企業的個性需求,要完全按照企業自己的業務流程設計,但效果并不理想。這次通成是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在業務流程上設計相關節點,在每個階段通過模塊程序來管理。“像搭積木一樣,不同的節點,選擇不同的程序模塊,小模塊就拼成了整個大系統。”劉天力介紹說,“這套系統目前在零擔運輸行業是首次應用,并且還為將來業務拓展預留了接口。系統很先進,可以隨時增加模塊,只需把相關數據輸入進去就行。”
劉天力告訴記者,他們就是希望通過實施這套系統,達到改造和優化業務流程,真正提高和規范企業運營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談到信息化實施效果,劉天力坦言,想要應用到理想的狀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信息系統給企業帶來的收益是可以預期的。他告訴記者,一方面是通過運力優化配置,直接增加了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信息化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能夠排除人為因素,提高管理效率,規范企業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劉天力說,信息化為企業現階段實現規范管理,規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而除了管理效率,通成還通過信息化提高了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如用戶可以根據運單號查詢貨物的實時位置信息。“將來整套系統實施完成后,用戶查詢到的信息將更全面,更具時效性。下一步,系統還將建立客戶檔案,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劉天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