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上海農產品流通體系變革提速 控制菜價上漲

2010-12-19 21: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日前宣布對蔬菜、肉類交易商提供總額100萬元的補貼;市農委和市商務委聯手啟動“產銷直供對接”試點;各區、街鎮紛紛開展“菜攤子進社區”試驗……以降低流通成本促蔬菜價格穩定,保民生惠民生是各方共同的目標。 
    今年尤其下半年以來,為了兼顧“菜籃子”與“菜園子”,避免出現農民利益與市民利益的“蹺蹺板”現象,上海著力削減農產品流通成本,因而有效控制了菜價上漲。更引人關注的是,“市場”敏銳地對“市長”的舉動作出回應———農產品流通體系的變革悄然提速。 
    “市長”力降“中間費用” 
    “蒜你狠”、“豆你玩”、“蘋什么”等熱辣新詞,從今年上半年起就在不斷提示農副產品的價格異動。進入10月,當綠葉菜等主要食品價格出現較快上漲,上海真正感受到了“菜籃子”的沉重。11月初召開的上海九屆市委十三次全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多次提及,綠葉菜等的價格穩定與否直接影響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必須密切關注。 
    當月,市政府就保障蔬菜供應和價格穩定問題與全市18個區縣政府分別簽訂責任書,簽約中確定了“農商聯合、產銷對接、安全供應”原則,“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費用”成為各級政府的共識。 
    11月末,上海宣布自12月1日起對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進滬免收通行費。與此同時,徐匯區政府撥出500萬元作為菜場調控專項基金,并推行“一費用”登記制,明令各管理公司除向攤主收取合理租金外不得再收其他費用;還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永久免除了原先向菜場征收的工商管理費每年約600萬元。12月4日,閘北區政府宣布對全區范圍內26家標準化菜市場蔬菜經營攤位減免攤位費10%-20%,并減免垃圾清運費。虹口區部分菜0場則開辟“農民自售攤位”,攤位費直降30%…… 
    農民進城“練攤直供” 
    “市長”力促降低“中間費用”的行動觸動了“市場”。身處供應鏈第一環的農民心動了,尤其是那些已經組織起專業合作社、建起加工廠的農民,開始憑借集約化優勢率先進城“練攤直供”。 
    金山菜農組建的“銀龍蔬菜”已經成為上海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但一向以向酒店、機關供貨和做出口業務為主。 
    最近,它也把觸角伸進了居民小區:普陀區長壽街道在10個居民小區里開出了"銀龍"的銷售點,每天早上6點到10點,"銀龍"將新鮮菜蔬從田頭直接送到居民家門口,以"田頭價"銷售。營運總監張俊萍告訴記者,有三件事為"銀龍"到社區"練攤直供"打開了通道:其一,"菜籃子工程車"上高速免收費;其二,街道與居民協調之后,小區內設攤免費;其三,社區提供"義工"當銷售員。 
    農民自己到菜場練攤的路也開闊起來。楊浦、普陀、閘北、虹口4區的8家專業規模菜市場經營管理公司旗下的40家標準化菜市場,與滬上8家蔬菜專業生產合作社簽訂了協議:菜場拿出10%的蔬菜攤位提供給農業合作社直銷本地綠葉菜。上海市商委市場運行調控處處長吳星寶用"擴大正規銷售渠道"來形容此舉的意義。 
    "田頭直供灶頭"的熱情,改變著傳統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通過流程再造擠出了降價空間。最早提出"農民直供"概念的家樂福有一本帳:由于歷史原因,國內農副產品流通大體要經過農民、農貿市場、小批發商、大批發商、供應商等環節,使他們采購到的農產品價格比農民直供至少高出20%。這與商務部的統計大致相符:農產品流通大致有產地收購、中間運輸、銷地市場批發和終端零售等環節,每一環節至少加價5%到10%。為擠壓這個"20%",家樂福從2007年開始向23個省的130多家農民合作社直接采購蘋果、土豆、胡蘿卜等35種蔬果,結果,農民賣出農產品時的收益提升了15%,而超市農產品采購價比傳統方式降低10%,今年農產品價格飆漲期間,家樂福菜價基本穩定。 
    這一共贏格局正是上海當下全力推進各種"農超對接"方式的目標。據統計,在"市長"和"市場"共同發力之下,已有近50%的上海本地產蔬菜通過直銷直供和配送等產銷對接途徑進入消費終端。 
    現代服務再擠"水分" 
    "農超對接"遠不是上海"菜籃子"變局的終點。憑借現代服務業的優勢,物流體系和銷售組織模式的革新有望再擠農副產品價格中的"水分"。受油價和人工費用上漲等因素影響,流通環節的成本在最近幾年持續上升。倘若能夠改變物流行業當下粗放型發展的格局,流通成本就有下調空間。"目前中國農產品流通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上海陸上貨運交易中心總經理奚政介紹,以海南為例,由于物流體系建設薄弱,大量蔬菜運不出、耗損大,物流成本高達35%左右,直接抬高了銷售成本。 
    發展"頭腦型"物流企業可以擠掉物流環節的水分。上海陸上交易中心設計了一個類似"淘寶網"的信息平臺,通過集成"平臺經濟"、物聯網、通信技術以及金融服務等諸多要素,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據統計,經他們撮合成功的物流成本占比銷售成本不到10%,明顯低于全國普遍18%的水平。明年第一季度,上海陸上交易中心將正式參與海南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預計物流成本最多可以降低近五成。 
    終端銷售組織模式的創新有望降低租金、人工等成本對菜價的影響。在上海"菜籃子"維穩工作中,大型商業企業擴編了它們的"賣菜部隊"。其中,"城市超市"把流動送菜車開進靜安區的37個小區,并且與南京西路街道聯手搭建"網上菜店",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價30%左右;光明食品集團旗下的都市菜園正與長寧區合作,力爭把平價菜店開進居民小區。農民合作社也在創設新型銷售模式:目前已有百余家合作社聯合在一些居民小區設立"新鮮配送亭",仿照訂牛奶的樣式做銷售,售價比超市低10%-15%。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