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斌:明年經濟可達中速增長
2010-12-17 19: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目前經濟社會發展處在由‘十一五’向‘十二五’過渡的重要關口,宏觀調控政策處在由應對金融危機沖擊向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調整的重點階段,經濟發展方式處在由主要靠投資和規模拉動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向推進的重點過程。”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在2010中國工業行業排頭兵企業發展論壇上總結了2010年工業經濟運行態勢。
國家信息中心對2011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有一個預測,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黃利斌表示,從預測的角度來看,有可能達到高速度的增長,但通過宏觀調控,中速增長更可行。
經濟運行回升態勢向好
黃利斌表示,在中央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續作用下,工業經濟總體上延續了上半年回升向好的運行態勢,呈現出生產增長較快、效益狀況改善、結構逐步優化、出口加快恢復的局面。具體表示在以下幾方面: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8%,預計第四季度增長13.4%,全年增長15.5%左右。輕重工業發展趨于協調,輕工業增長值同比增長13.6%,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快釋放勢頭得到明顯的遏制。1~11月,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3.8%,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持續好轉,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1~11月,規模以上的工業完成銷售產值同比增長30.7%,其中內銷產業增長31.5%。東、中、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投資繼續向中西部傾斜。1~11月,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18.5%和15.4%,中西部地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的比重達到52.3%。
企業重組積極推進。鋼鐵行業,本鋼兼并北臺鋼鐵、首鋼兼并通鋼、鞍鋼與樊綱實現聯合重組、天津4家鋼鐵企業聯合成立天津渤海鋼鐵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兼并重組進展順利。
汽車行業,廣汽與長豐,長安與哈飛、昌河重組后經過一段時間磨合,運營狀況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有色金屬行業,中國五礦集團控股湖南有色控股公司,遼寧中旺集團重組青海國鑫鋁業股份公司,中國有色礦業集團與太鋼集團、云南冶金集團與寶鋼集團簽署了重組的協議。
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各地已經基本完成今年落后產能關停任務。
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良好。1~10月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型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增速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快1.7個百分點。
工業運行呈現四大特點
針對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黃利斌總結了四大運行特點:
消費品工業保持平穩較快的運行態勢。1~11月消費品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5.2%,增速同比加快4.7個百分點,其中輕工、紡織、煙草、醫藥4個行業同比增長16.6%,12.6%,11.9%和15%。出口交貨值基本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投資拉動裝備制造業保持較高的增速。1~11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2個百分點。投資類產品的生產增勢良好,1~11月裝載機、挖掘機和壓實機械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8.7%,48.7%和35.3%。機床行業逐步走出低谷,1~11月機床產量同比增長0.9%。機電設備出口穩步回升,1~11月裝備制造業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9.8%。造船市場形勢好轉,1~11月全國制船完工量達到了565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5.4%。
節能減排倒逼原材料工業調整生產節奏。1~11月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其中冶金、有色、建材行業分別增長13.8%,13.3%和19.6%,石化行業增長10.4%。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隨著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力度的加大,進入下半年以來,粗鋼、10種有色金屬和水泥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1~11月粗鋼產量達到5.77億噸,同比增長10.7%。
其中主要產品價格震蕩上行。今年以來,國內市場鋼材的價格經歷了三輪波動,11月末綜合價格指數達124.51,比年初上升17.28點。國內市場銅、鋁價格總體處于上漲態勢,11月份銅、鋁現貨平均價格分別達到63747元/噸和16221元/噸。上半年重點企業水泥出廠價格基本保持在290~295元/噸的范圍波動,進入三季度后受限產等因素影響,10月、11月價格分別達到了337元/噸和359元/噸。近幾個月,主要化工產品價格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有所上升。
外需好轉拉動電子制造業快速回升。電子制造業外向依存度高,前11個月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6.1%,出口交貨值占行業銷售產值的比重高達64.2%。隨著國際市場的回暖和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果逐步顯現,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2%,盡管增速低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但同比仍然加快13.4個百分點。
未來形勢不容樂觀
黃利斌表示,從外部環境看,2011年不明朗、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仍然較多。發達經濟體增長動力不足,財政金融風險制約還將進一步顯現,國際金融危機和商品市場動蕩加劇。工業運營主要存在以下幾大難:
第一,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的價格上漲壓力加大,將進一步加大企業運營的成本。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6%,比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4個百分點,其中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6.9%。
煤炭、原油、天然氣、鋼材、建材和有色金屬產品的國內外市場價格基本處于振蕩上升態勢,糧食、棉花等大宗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幅度已經很大。同時,國內能源、資源總體處于供求緊平衡狀態,價格繼續上漲。
第二,推進結構調整任務艱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仍在加劇,淘汰落后產能面臨稅收減少、人員安置困難等諸多制約因素。企業兼并重組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財稅分配、資產處置等方面還面臨許多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創新激勵機制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轉化不暢,一些行業準入門檻過高。
第三,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二季度以來能耗形勢有了較大程度改善。總體上看,通過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所形成的倒逼機制,大大增強了地方、企業在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緊迫性和責任感,取得了較好結果。但在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明年容易出現放松懈怠傾向,一些關閉的高耗能企業甚至會出現死灰復燃。
第四,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仍有待優化。企業反映稅費負擔依然較重,各種名目的收費項目依然過多。部分優惠政策申報程序復雜,享受政策成本高。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仍然突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社會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一些機構的服務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總體偏小,使用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