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信息中心架構師談:物聯網應以用戶為中心
2010-12-14 18: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下什么叫物聯網應用,它的一個典型的特點是什么也介紹一下。第二個就是在針對物質來說,以用戶為中心的的兩個內容。第三個就是結合我的一些項目經驗給大家介紹一下設計的要點,最后是一個總結。
物聯網是通過一些傳感技術實時采集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種可能網絡的接入,將人和物,物和物聯系在一 -
起,這里面有一個緯度非常有意思。最早的時候我們的應用都是連接PC的,然后開始有一些SOS,人和人開始互動了,最后就是人和物的體驗。物聯網最終的一個發展很多是物質和物質的連接。這里面有一個趨勢,現在來說可能我們大家都說社會上商業化開始關注RFID的東西,到2015年可能就會比較普遍了。我們關注的是什么呢,是系統的各種標準開始出現了,在2015年到2020年的時候是行為標準,我們現在都是說的物聯網的一塊一塊的標準,到2015年我們會定一個使用的標準。大家現在還沒有關注到用戶了物聯網使用的情況。典型的物聯網應用是這樣的,WSN是一個無線的傳感網絡,后面是一個接入網,這個可能是互聯網,也可能是家庭的一些網管,也可能是衛星網手機網。接下來是運營管理,就是把下面的東西形成一個可靠的信道,就是在IP下面的一個結構。包括在這個物質網絡里面我們有關的計費等等這些以后的商業模式商業標準的實施大部分在這層里面都可以實施出來。上面是應用,比如軍事應用、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的應用,最后是人,這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的應用。
它執行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我們對物質進行標識,現在可能大家覺得標識的對象已經比較熟悉的就是條碼,但是如果在物聯網里面人只是一個物而已,怎么標識你的,你的指紋、虹膜、掌紋里面的血管等等。集裝箱呢就是形狀和照片是它的標識。完成對物質的標識之后只是說這個設備具備了進入物聯網的可能,并不是說你已經進入了物聯網的應用了。當一個物質進入到物聯網應用之后我們開始進入物聯網應用的一個過程,就是我先要識別是誰,是公的還是母的,是汽車還是人,這就是標識。標識完之后再將信息通過我們傳統的標識完了用戶在WSN之后傳輸到我們的網絡里面。今天我們講的用戶為中心的物聯網里面只是反饋,這個反饋不僅僅是人,可能是兩個物體之間的反饋。所以我們今天的內容是說這個反饋怎么做的。
這是物聯網周刊在第一期的雜志封面,是說什么呢,就是前端的物質通過衛星的接入聯系在一起,再分反饋大我們物質前端,比如車載的系統或是PS系統的一個典型的應用。這個應用的話里面有一個問題是什么,如果把一個人置身在這個系統之內首先就是入口非常多,你現在是面臨的20個系統,但是物聯網的話就會面對更多的系統。如果你說我之前在哪個路口罰單了,你這個罰單哪里開的,你們家的菜哪里買的,你家里的礦泉水過期了,在哪個超市買的這個路口就非常多,這個就不是以用戶為中心,而是以機器為中心。這個人去找的話就比較辛苦。第二個方式是什么,這個里面是非常繁瑣的,我們在使用網站的時候已經有這樣的感覺了,我們通過人的網絡抄襲這個密碼,你會有很多的認證,我們很多人開發物聯網的時候還在使用互聯網應用的特點,但是事實上物聯網里面你們應該更多的采用更多的方式。由于物聯網的系統分散了,所以我們里面的信息是隔閡起來,很久很久你都沒有機會找到物聯網上的有用的信息,而且反復的去做這個車輪和鉚釘。
在用戶為中心我們是不是要反過來,我們之前是以機器為中心,現在我們做物聯網應用要變成以用戶為中心,用戶放在中間。這里面的標準就是大學里面的打分表,兼容性、一致性、靈活性等等,如果把它放在我們應用設計里面之后就變成這樣前面不變,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可支持商業模式的一種方式之后,下面是應用,但是這些應用的話我不是直接提供給你,額是提供一個體驗管理層。比如我發現做了一些物聯網之后最后要有這么一層,通過這一層之后讓我們用戶不去找我車上東西怎么回事,我什么地方開的罰單,什么地方買的礦泉水有一個匯集層,這個就是我坐在這里信息向我匯聚而不是我去找。
下面我們結合我個人的體會針對之前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原則,我們逐步來看一下。第一個就是兼容性,這是一些典型的輸入設備,這個是遙控器,PC。你認為這個兼容性好還是不好呢?也好是吧,也不好。分時分地而已,同樣一個東西,如果讓我父親使用的話就是只要用這個遙控器操作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其他的,比如說在 一個需要密集的交付的場所來說可能就是一個黑板。所以用戶為中心的兼容性來說是通過環境來設計它的兼容性的。在物聯網應用里面,絕大多數情況下鼠標是沒用的,要么就是人直接接觸,要不就是通過菜單導航去做的,這是一個東西。另外做物聯網應用的話你每個操作要符合用戶的期望,大家發現說我現在到了ETC的通道口的時候我的期望是什么呢,因為我技術不好,怕我的車刮到水泥上,就是希望在50公分之后讓我刷卡過去。這個系統比較成熟,如果我們自己做的系統有沒有考慮這樣的問題,就是你要做物聯網系統,你的用戶,就是你駕駛車輛的用戶或是駕駛或是拿這個物聯網接觸設備的用戶是不是在一個合理的物理空間里面考慮這些問題,這些都是兼容性需要考慮的東西。另外一個就是你要用這些用戶最喜歡最常規的東西來輸入這個設備來使用的。
第二個是一致性,大家都開過車,紅燈是停止的意思,綠燈是放行的意思。我們往往通過一個字表示通過還是不通過。舉個例子,大家手動交換這兩個指頭你覺得需要多長時間,如果讓你選的時候開關換手指的話需要多長時間。現在我們考慮的就是這個黃燈的時間,這個黃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物聯網當中的過渡的狀態,就是它要給人一個時間或是給車一個時間。也就是這個界面的標識是否一致,前面一個狀態認為黃燈可以過,后面一個狀態認為黃燈不可以做的,如果你是一個很大的單位,單位里面有很多的物聯網系統,最重要的一個架構把它家中在一起的時候就考慮所有的標識和信息是不是一致的。關鍵是這個黃燈你怎么考慮,黃燈多長,有多少個黃燈,黃燈、橙色燈什么意思這些都是一致性。
另外就是說,你的顯示和用戶輸入方式是不是一樣的,這里面我現在可能大家之前在做一些,現在用的一些初級的物聯網應用的時候,就是家庭多媒體的時候就說我這個海信的電視是這樣輸入海爾電視是這么輸入,如果你坐在一個辦公室里面窗簾什么時候拉開,根據光線調整的時候這時候你做的選擇就完全不一樣。希望大家在做物聯網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像我們做項目定義一樣,我要定義好這里面的顯示、編碼的一致性。
第二個,這是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性。大家對這個可能非常的熟悉,這是我們經常用的。計算機執行的時候很容易,但是大家考慮的時候,如果你走在路上你同事說不認識路了你走在前面帶路這是一個情況。設計物聯網應用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往往給我們的系統留出后備的方案。舉個例子來講,如果變成這樣的情況,一輛貨車,這是一個小汽車,在我們廠里面走,本來就是單行路,上面有一個變壓器。物聯網的時候只是一個計算機的程序在里面,計算機程序運行的環境是不是也設計出來,這個車走到這里的時候夠不夠轉過來是一個問題。同樣如果我們做以前的互聯網系統的時候你說出錯了圖片換掉就很容易的,但是我現在這條路很窄前面的車壞了你怎么走。比如做物聯網系統的時候我們要做更多的檢查,留出更多的后備方案,還有什么呢你要重新調試和重新嘗試的過程,在以前互聯網系統里面很多都可以跳過一個頁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物聯網里面如果我這里開了一個門,這個門進去以后發現它是死路然后再退出來。你記住,物聯網系統不只是一個程序,而你運行的物理環境也包括在里面,是不是有后門可以繞過去或是走過去。同時用戶在這種情況下他是否能夠很靈活的獲得各種各樣的提示。你走到這里了大家說,你堵住了,給你指條路,這個貨是要拆箱的,有50箱放在這里,另外的20箱放在其他的地方,我會給你一個地圖告訴你去哪里。比如你是一個新司機從北京把這個貨運到廣西的時候這個電子地圖給你的作用也不是很大,物聯網里面可以給你很多的信息而不只是看一個地圖就足夠了。所以物聯網系統的靈活性隨著你的情景隨時變化,而不是我在互聯網環境下提示的。
另外一個就是可學習性,這個是條碼,這個是上海以前的廣告,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怎么拆都可以,事實如果你在物聯網系統里面,如果是這些很關鍵的時效性同行或是什么都比較高的,比如高速公路系統里面,如果你給這種提示的話很麻煩。所以我建議大家在物聯網的時候盡量不要用縮寫,及時縮寫也要不要太拽的。事實上,如果太拽用戶不知道,就是開貨車的司機不知道,你明確的告訴他干什么就可以了。而且由于大家都在做這種很多是部件的,因為物聯網里面用的是部件,升級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東西疊加進去,之前我們用的是普通的衛星,后來手機功能提升了飛機上都可以打電話,這些功能疊加之后要給客戶一個可需要的環境。而且這個部件的升級對不同年齡不同用戶不能一刀切。我作為物聯網的開發商,我希望在我應用的截面里面嵌入一個有關我們自己公司的廣告和推薦的信息,但是甲方又不允許。這時候我選擇其他的方式,在屏幕角上有一個小扭,如果說以前我們在物聯網的時候用戶沒登陸之前我不知道是誰,沒關系,但是物聯網之前你可以通過人連識別,通過指紋和人的標識就知道他馬上是男性還是女性。所以你需要在這個里面很快的調整說我這一點它的顏色,讓你的用戶提示說我愿意做這個操作。一方面你的界面要可持續性,另一方面誘導你的用戶來使用。因為它更新換代比較多,出現的數量比較多。
我先說一下原則,大家看了這個視頻里面有哪些屬于典型的反例哪些是正例子,如果很好的交付的話會有相關的數據輸入有整合的方式,同時同一個數據是不是只輸入一次,另外系統是不是有很多的默認安全,默認的輸入,提供這樣的信息。如果用這樣的標準我們評價剛才這一小段視頻的話,其中有幾個典型的是正面的。正面的只有一個,就是咖啡杯子做的很好,告訴你45度變成44度了可以喝了,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它是通過你用戶的一次拿杯和放杯進行刷新的結果。這里面有兩個典型的反例,這次的廣告里面只要有玻璃的地方感覺就是一個輸入的界面,這里面我看到有兩個錯誤,最少交付的反例,一個是這個人拿了玻璃板拷出來拿到會議室面和同事討論,其實這個很土的,如果你選擇了到會議室一甩就可以了。還有一個植物學家比如你已經接受這個方案了,接受完之后,當時你工作的這個報紙上已經顯示了內容了為什么還要照一下,而且照了兩次。所以大家做物聯網應用的時候要想到如果你要做上游應用的話要對低下的東西全部兼容起來。我對人的操作盡量的少,對下面操作來是物和物交互最好要少,就是如果是一些小的快件的話可以有盡量少的交互。流水線都在這里我前面就檢查你的來源地或是仿爆的東西,如果對一個包裹來說就是交付兩次了這個沒有必要。如果作為一個未來的物聯網的設計商的話應該考慮它只交付一次,它的標識進來以后,后面的分析都一次做好然后告訴它說是過還是不過。
下面這一頁這個字大家不知道是不是認識,火星文,最少記憶負擔。大家可以看到這是一個一個調音臺,這是一個標準的導航系統,對于大家來說,你覺得讓你接受這兩個東西哪個簡單一點,這個東西覺得很復雜,但是它非常的直觀,因為它不需要進入菜單現場操作,所以它是一個最簡單的設備。也就是說要根據你物聯網實際用戶界面的內容或是物質所需要的復雜程度,你來設計應用之間的界面。其實物質和物質之間的界面大家說我這幾個信號做一個表,哪幾個信號做在一起,這個信號你做的復雜還是簡單,如果在物質世界里面,B2B的過程的話,如果你做的是一個復雜的物質信號的話是很好開發的。當然你的問題是你道路的信息要給你,下一個應用系統。但是如果你做物聯網前面的用戶這部分的界面的時候,這個大家是要把這個東西做的簡單一點,而且要分層的,就是比如最簡單的應用里面是不是用戶來點連接和斷開,其實這個不需要,如果你說這個連接和斷開是收費的。你這個里面一般用戶來說如果你復雜的話你可以做多級的菜單。一個用戶使用的應用可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你要做的就是讓他的記憶度降低。盡量把所有的東西放在一個界面里面。在物聯網里面就是怎么樣跟快的走,所以在一個界面里面不是什么壞事。
最后就是一個指導用戶,這個我選擇了一個手機上的菜單,告訴用戶一步一步怎么樣來做的。現在我看到物聯網應用現在是在扎堆開發,我告訴你,你有沒有幫助這個按紐,如果沒有這個按紐的話對你這個東西的推廣是有問題的。另外一個是什么呢,就是需要和,最好是你的一個應用適應性多一點,能和很多東西做一些介入和集成,而且介入和集成的時候,大家覺得互聯網我做一個網站和數據應用有OK了,但是物聯網的話你怎么樣做,是否提供一些低的配置。
最后時間比較趕我們說幾個要點。要點第一就是實時數據庫,我們做應用的時候就覺得我做的越大越好,但是物聯網應用里面每個小應用都是具體的東西,既要管理用戶的交互的東西,既要管理外面大量的設備,還有根據用戶的配置信息等等這些太麻煩了。這些東西的話你盡量采用實時數據庫現場處理。我們現在已經提出了ISR2415,這個在互聯網都采用的都比較多,如果你采用數據庫的話你根本來不及處理。我個人感覺有一個實時數據庫的話就可以比較好的解決你想發揮的作用。
第二個就是要做工作流。大家以前都說工作流是把人串起來,現在我們說的就是物聯網里面是把設備串起來。另外就是要流出非常多的異常通道,比如那個車。還有就是要提供更全面的人的感知的設備。另外一點就是說,作為物聯網應用里面要注意安全和隱私。剛才那個非常意思,我和你談判,這個桌子是感知的,一會一個同事也過來了,如果你要廁所的話手機一放人家就知道你是誰了這個很有意思。大家注意,物聯網的時候你的隱私是很容易泄露出去了。剛才一個人在飛機場里面只拿一個手機就知道怎么走,在哪里喝咖啡,如果我們物聯網不做任何準備,不做任何矗立在里面隨時傳遞的話等于是把你的意思泄露出去。
我最后做一個總結,物聯網這個東西B2B也好什么也好,最終是給人用的,所以大家做物聯網應用的時候要明確出來你哪塊是給東西用的,哪塊是給人用的。另外就是強調人和人的協同人與設備的協同,還有就是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