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兩面派”下的供需博弈

2010-12-14 18: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方是大力呼吁控制運力,一方是借助市場回暖大下訂單,當前的集裝箱運輸市場似乎陷入了一場艱難的博弈。   記者  劉  俊
  謹慎派齊聲呼吁控制運力
  在11月初于廣州召開的“國際海運(中國)年會2010”上,眾多船東一致認為,在相當長時間內,運力供過于求的壓力將持續存在,控制運力規模成為各方的職責和承諾。如果各方不能有效控制運力,將會重蹈去年全行業巨幅虧損的覆轍。
  韓進海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金永敏說:“2009年,因運力過剩和金融危機,全球主要承運人凈虧損150億美元。”
  中外運長航集團總裁趙滬湘分析,全球流動性過剩、產能過剩、運力過剩等“過剩”背景下的經濟復蘇是曲折而漫長的,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國際貿易和航運市場難以回到前幾年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趙滬湘指出,雖然船公司通過撤單、推遲接船、拆解舊船等多種方式避免運力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但在相當長時間內,運力供過于求的壓力將持續存在。
  趙滬湘呼吁航運界理性投資,積極控制運力規模。金融危機前,航運市場的高行情使得船東們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訂單,新造船不斷投入運營,形成運力嚴重過剩的局面。即使不考慮需求下降因素,航運業也會因供求關系失衡而進入下行周期和結構性調整。
  趙滬湘坦言:“全行業應積極行動起來,建立同行間溝通、協調的合作機制,共同控制運力規模。”
  11月18日,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海運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金佑虎在上海舉辦的“2011年世界海運市場熱點與展望”論壇上,對世界集裝箱運輸市場發展進行了預測。他認為2010年集裝箱運輸市場已恢復至金融危機前水平,“為克服市場蕭條,船公司有意識地實行了船隊減速航行,但2011—2012年8000TEU型以上集裝箱船的交付量將持續上升,所以有必要做好應對2011年以后運力井噴的準備。”
  而一向樂觀的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也一反常態,變得苦口婆心。“世界經濟面臨異常復雜的環境、更頻繁的變化、更劇烈的波動和更顯著的經濟周期,其他諸如運力過剩、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等也存在負面影響。”
  魏家福告誡說:“要在航運市場中建立一個更加合理的預期,航運界必須認識到,新船的大量集中交付正阻礙航運市場復蘇,航運界需要采取措施限制不合理的船隊擴張,各方面的合作要更加緊密,承擔起長期的責任。”
  對于船公司而言,最完美的情況莫過于市場“輕微饑餓”,即運力水平勉強可以覆蓋貨量,從而讓船公司有不斷上漲運價的空間。但與此相對的一個矛盾即是,所有船公司都想通過運力擴張來擴大市場份額。這種矛盾導致的就是盡管近期船公司呼吁減少運力延遲訂單,但新船訂單竟報復性地反彈了近兩倍。
  樂觀派大肆派發新訂單
  金永敏表示:“克服了過去18個月里運力過剩所帶來的擔憂,船東開始大量訂購新船,集裝箱運輸市場信心得以恢復。”
  中船重工副總經理董強也表示:“集裝箱船訂單開始批量投放。”他說,受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制成品海運貿易遭受重創,集裝箱船運力嚴重過剩,2009年集裝箱新船成交僅9.5萬TEU。今年以來,逐步有所成交,特別是7月以來,集裝箱船訂單批量投放明顯,前三季度集裝箱船共成交531萬載重噸、42萬TEU。從近期集裝箱船市場來看,訂單投放多為主流船東,8000TEU以上和4000TEU及以下型的主流船型占據較大份額。
  中海集團副總裁張國發也表示,截至9月初,集裝箱船的訂單占現有船隊的比例為24.9%。“而且隨著市場的回暖,部分公司重啟造船計劃,新船訂單迅速增加。根據Alphaliner9月初的最新統計,年內僅集裝箱新船訂單已上升到24.2萬TEU。”
 金永敏表示,韓進海運將“為了滿足正在恢復的對集裝箱運力的需求訂造集裝箱船。”韓進海運將盡早在年底宣布訂造中型集裝箱船。由于美國和歐洲經濟增長刺激了對亞洲制造商品的需求,明年全球集裝箱運量將增長8%。 

  長榮集團副總裁謝志堅表示,年初已經訂造了20艘新船的長榮集團正在舉行購買10~12艘集裝箱船談判。謝志堅稱,他對明年全球航運業“謹慎樂觀”并希望擴大公司船隊以滿足預期需求。謝志堅說,“7月份和9月份公司訂購的新船是向三星重工訂造的,單船價格大約1億美元,公司計劃總共訂造30多艘。”
  10月份,謝志堅在深圳舉行的《商業雜志》跨太平洋海事會上指出,新訂造的集裝箱船運力將在8000TEU以下,該運力范圍的集裝箱船,既可以承擔跨太平航線貿易運輸任務,又可以承擔亞洲區內貿易航線運輸任務。到目前為止,亞洲區域內對集裝箱船的需求正在增長,彌補了美國和歐洲市場的需求減緩。
  船東搶下訂單,一是看好后市,二是看中船價正值低時,三是各國政府紛紛對造船企業采取政策救市。波羅的海國際公會總裁Robert Lorenz-Meyer指出,以往銀根緊縮之時,船東因資金無法到位只好取消訂單,但現在有的亞洲政府為了拯救造船業,通過本國銀行給外國船東發放貸款,支持其下新船訂單。
  供需矛盾依然是主因
  從現有的分析數據來看,對于2010年的供需態勢,市場基本持有樂觀的判斷。金永敏表示,由于集裝箱船隊的增長依然受到抑制,而集裝箱貿易量增勢良好,2010年運輸需求增長將會超過運力供求增長。“因此,2010年全年集裝箱承運人的營運利潤較預期有快速、明顯的增長。”
  但是,船公司對于后市判斷已經出現了明顯分歧,一方是大力呼吁控制運力,一方是借助市場回暖大下訂單,
  中投證券的研究認為,根據拆解量以及交付計劃,預計今明后三年船隊規模增長率分別為10.5%、10.01%和7.33%,而2010年海運貿易量預計增長11.5%,2011年預計增長10%。
  謝志堅認為明年集裝箱船市場有10%~15%的成長空間,集裝箱船供給量預計增長9.5%,供需大致平衡,市場發展謹慎樂觀。
  對于謝志堅的看法,陽明海運總經理何樹生表示認同,但也指出現在市場情況變得和傳統的循環不同,市場變化很快,10月中旬廣州交易會的接單狀況會是個重要指標,船東不能掉以輕心。
  萬海航運總經理周佰智則認為,明年貨量應有5%~6%的增長,但目前市場運力增長9.5%可能被低估,每條航線運價都在下跌,價格雖然還在可接受的范圍,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跌過頭,必須謹慎看待。
  中遠集運副總經理韓成敏在11月30日舉行的“上海航運交易論壇”上預計,2011年集裝箱運輸市場貨量的增長總體不改穩步上升勢頭,供求關系相對平穩,但仍有運力過剩壓力,供需形勢不會勝于2010年。
  韓成敏指出,明年世界經濟增速明顯低于今年,預計2011年世界經濟增幅將達4.2%,全球貿易增幅將達7%。隨著全球經貿的進一步復蘇,2011年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也將有進一步的增長,增幅可能在8%左右。
  運力方面,韓成敏預計2011年集裝箱運輸市場運力同比增幅6%~7%。同時,加船減速也有助于消耗部分運力,將由歐美航線延伸至其他航線,如南北航線、波灣紅海線等。
  從新船交付來看,預計明年全球交付的新船運力約100萬TEU,其中8000TEU以上型大船的交付量將達到64萬TEU,約占現有該類型船舶的六成。“可以預見,2011年是航運市場萬箱大船交付高峰,而貨運需求的增長會比2010年放緩,市場仍存在運力壓力,尤其歐美航線市場,估計8000TEU以上型待交付新船將全部用于升級歐美干線,歐美航線明年運力升幅有可能達15%~20%。”韓成敏預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