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公路交通運輸事業繼往開來寫華章
2010-12-10 14:0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訪寧夏交通運輸廳廳長周舒
寧夏新聞網記者 尤天竹
“十一五”期間,寧夏的公路交通事業飛速發展,亮點紛呈。所有市縣一小時內可上高速公路、所有鄉鎮通了瀝青水泥路,“三縱九橫”干線公路網初具規模。12月3日,正值“十一五”規劃收官之時,和“十二五”規劃即將譜寫之際,記者就寧夏公路交通運輸事業五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十二五”期間寧夏公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重點等問題,采訪了寧夏交通運輸廳廳長周舒。
記者:周廳長您好,請您談談“十一五”期間,寧夏的交通運輸建設情況。
周舒:“十一五”期間是寧夏公路交通建設大發展的時期,在這5年,全區完成通車高速公路里程490公里,農村公路建成16000公里。這些項目的完成,大概占公路建設項目投資的70%-80%。2004年,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寧夏的高速公路建設任務是1100公里,目前已完成1030公里.還有70公里在建或即將開建,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寧夏部分基本完成。
寧夏境內的干線公路網原來是“三縱六橫”網絡,2008年,“三縱六橫”公路網擴大到“三縱九橫”,使寧夏的干線公路網更密。另外從2008年開始實施全區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工程,準備用四年時間,完成8000公里農村瀝青水泥路建設(即硬化路)。剛才講的16000公里農村公路有水泥路、瀝青路、也有大量的砂礫路,這個項目的目標就是要讓所有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這個在“十二五”規劃要反映這一點。
另外,“十一五”期間寧夏的公路運輸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公路運輸無論是客運量、貨運量,還是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一直在自治區占主導地位,運量都超過了60%,客運量更達到全區旅客運輸量的95%。所以公路運輸在自治區的交通運輸領域占主導地位。
記者:寧夏的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和運輸能力,在“十一五”期間有了長足進展,那么在“十二五”期間寧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藍圖是什么?
周舒:“十二五”期間,我們準備在國家第二輪西部大開發規劃的指引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寧夏要跨越式發展”的精神指導下,對交通運輸事業“十二五”規劃作詳細的安排。
“十二五”期間,我們計劃投資至少要達到540個億,爭取達到620個億,如果國家政策繼續大力支持的話,我們還準備爭取達到800億。我們制訂了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540億怎么來的?就是按照自治區“十二五”規劃,固定資產投資要完成年均增長25%的話,那么交通增長應該達到540個億。如果年均30%的話,就要達到620個億。如果國家在土地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的話,800億也是有可能的。這么大的投資,是個什么概念呢?寧夏從1949年到2010年年底,期間的交通建設投資一共是460個億,而我們在“十二五”五年最少要完成540個億,就是說5年內公路交通建設投資要超過過去61年的投資。
從具體項目說,主要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這三大塊。高速公路這部分,我們已基本完成了國高網規劃。下一步,經過與交通運輸部初步溝通確定,“十二五”期間在交通部新規劃的國家公路網里,給寧夏新增了600公里的高速公路,這也是根據國家高速公路網要加密、要進一步完善的要求。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以后,這些項目都可以得到國家的支持。另外寧夏境內的國道原有6條,現在要申請增加到10條,原來1300公里,現在要增加到2700公里。增加的國道和高速公路,只要是在國家規劃里,國家都可以給予補貼支持。取得了國家資金、政策上的支持,項目的實施就有保障。如果沒在國家規劃里,就只能靠我們自己,而寧夏的力量很有限,所以現在這些項目都在爭取國家支持,這是我們“十二五”規劃大的方面。
具體說來,寧夏“十二五”期間準備增加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40公里,達到全寧夏1600公里。
國省干線公路準備提高等級,把三級公路改成二級公路,部分二級公路改成一級公路。更大的部分在農村公路,按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十二五”末,所有的行政村要通瀝青水泥路,交通運輸廳提出2012年全區行政村基本通瀝青水泥路,到2015年末全部通瀝青水泥路。為什么這么個提法?因為自治區黨委、政府安排“十二五”期間移民吊莊35萬人,移民吊莊后有些村莊沒有人了,空了,基礎設施就沒必要跟進去。隨著移民吊莊的逐步實現,有些路就不修了,但有些路要增加――新建的移民村要增加一些路,要與移民吊莊的進度同時安排,所以說2012年基本通達、2015年全部行政村通達瀝青水泥路。
記者:目前寧夏在建的重大交通項目有哪些?進展如何?有沒有一個五年時間表?
周舒:我們“十二五”規劃的重大項目一個是東線高速公路,是我們新規劃的一條高速公路,也是交通部初步同意列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就是從寧蒙交界的鄂托克前旗,經過寧夏鹽池、惠安堡、預旺、彭陽,與甘肅的平涼市相接。這一項目在寧夏主要經過鹽池、同心、彭陽等貧困地區,以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太陽山基地等。這條高速公路,主要是為將來寧東、太陽山兩個基地的進一步發展做準備。我們知道鄂爾多斯是離寧夏很近的、中國重要的一個能源基地,這條路就是把寧東、太陽山,甚至彭陽、固原,和鄂爾多斯連起來。另外也為寧夏貧困地區的發展做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的準備。另一個是西線高速公路。這條路從石嘴山起,經過銀川,到中寧、中衛為止。石嘴山是寧夏工業發展比較快、比較早的地區,銀川的各方面發展更居寧夏前列,中寧、中衛近幾年發展也很快,這條路把這幾個地區連接了起來,同時為解決近年來京藏高速公路車輛漸趨飽和、運力不足的問題做準備。西線高速也列入了國家的“十二五”規劃。
還有一些項目也列入了“十二五”規劃。如羊場灣到馬兒莊的一級公路,這條路在寧東基地內部,是基地內的重要運輸通道。還有一些大橋,也是“十二五”期間的重點項目。比如兵溝黃河大橋、葉盛黃河大橋新橋、中寧黃河大橋和中衛黃河大橋加寬工程、石嘴山橋等。還有就是桃山口到紅寺堡的高速公路、六盤山隧道。另外還把所有的農村公路列為重點項目。
記者:那么,寧夏優化公路網絡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周舒:優化公路網絡,寧夏主要從高速公路入手。過去因為寧夏的高速公路交通量比較小,為了節約建設投資,降低成本,建設標準是按照極限的低限來做的,這樣的話高速公路能滿足低交通量的需求。但是隨著這幾年的運行,交通量逐年增加,每年都增加20%左右。所以“十二五”期間,要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進行改造或大修,讓它適應大交通量的需求,有些不夠寬的要加寬。另外,我們過去的路面,按規范是要鋪三層路面才能通車,我們鋪一層就通車了,通車幾年后再鋪第二層,再通幾年鋪第三層。但交通量一大就滿足不了,這時就要加鋪路面。寧夏有些高速公路路面狀況不是太好,就是這個原因。包括服務設施,如情報欄、信息板,這些設施都要補上。國省干線主要是提高等級,三級改二級,有些二級要改一級,有些要改渡為橋,有些改過水路面為橋,要加強安全設施,提高防洪、排水、抗災害能力,這些都是要優化改善的。農村公路,過去就是一條土路通進去了,現在要所有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路面硬化了,這個本身就是優化改善。
記者:請您談談寧夏物流業的發展成果。
周舒:交通運輸廳從2009年開始抓物流業的發展。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寧夏物流業上不去,第三產業、服務業就上不去。物流業也是為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化生活提供方便條件,這兩年寧夏的物流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在寧夏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到186家,2010年寧夏的物流業產值比2009年提高了40%。下一步還要引進一些國內大型的物流企業進駐寧夏,物流園區還要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而且要把物流業真正做到高附加值和社會真正需求的第三方。寧夏目前的物流業還處于低端水平,要讓它向高端走,這是我們要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的,這也是我們“十二五”期間投資比較大的。“十二五”期間物流業投資要達到100多個億,這一塊也是交通職能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
記者:改善民生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請問今年寧夏交通運輸事業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何成果?
周舒:交通運輸廳今年的民生計劃主要是農村公路新修2000公里、新建一批農村客運站和行政村的招呼站、行政村通班車率達到96%以上,現在都已經超額完成。其中做得最好的還是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這讓廣大農村,尤其是深山里的村民走上了安全、便捷的瀝青水泥路。這一點非常重要,有了這些路為基礎,他們的汽車、農用車、拖拉機的進出,甚至僅是走路也比過去好走了很多,所以這一點對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非常重要,可以算是真正的亮點。至于建客運站、通班車,讓農民安全出行,這些都也很重要。現在寧夏行政村通班車率已達到96.5%,過去都是坐三輪車、拖拉機、農用車出行,很不安全,農民也知道不安全,但沒有班車讓他們坐。交通運輸系統想方設法提高通班車率,盡管農村通班車非常困難,人口少、地域分布很廣,但還是盡量通過各種辦法,采取各種措施,提高通班車率。而且這個是越往后做越難,有時一個村就幾十公里,但幾十公里進去以后,沒有幾戶人家,可是這些人也該坐班車。這個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包括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關注的農民安全出行的問題,提高生產生活水平和質量的問題。所以我們把這個事作為民生計劃很重要的一部分。
記者:您覺得這五年里,寧夏發展交通運輸事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這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周舒:在“十一五”期間,寧夏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問題。建設投資越來越大,想修的路越來越多,路的等級也越來越高,社會和廣大群眾對公路交通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就感覺資金不夠。寧夏自己的財力很有限,基本不能滿足公路建設的需求,只能想辦法依靠中央的支持,也就是說依靠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政策、中央向西部傾斜的政策,多把寧夏的項目向中央申請,主要向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申請。爭取了國家的資金支持以后,用國家的資金作為資本金,然后向銀行貸款,這是我們主要的渠道。另外靠我們自己融資,自己融資主要靠通行費收入(為擔保)。通行費收入除了還本付息以外,一部分還作為公路建設的資本金或公路養護管理的資本金。
還有很大的一部分靠節約。前面增收,這里講節支。節支怎么做呢?前面講到,寧夏的有些公路交通量并不大,但是有國家政策支持,我們現在要不修,以后沒有機會修,國家沒有這個支持政策了。所以寧夏借此機會把它修上了,但交通量確實沒有外地、沒有東部交通量大,怎么辦?我們采取措施是:把建設標準降低。這個降低要低到國家標準允許的最低限。剛才講了國家標準路面三層通車,我們做一層就通車了,這一層通車的優點是省錢了。因為兩三年以后再鋪第二層,再過幾年再鋪第三層,這樣一次投入的錢分幾次投入,錢省下來了,財務成本降低了,養護費用也降低了,也滿足當時的交通量需要,這就是我們節約的很重要途徑。
除了這樣的節約,有些東西該取消的也取消了。我們寧夏的高速公路沒有緊急電話,外省很多高速公路有緊急電話,按規定一公里一個,我們認為現在不需要,因為寧夏全區都有無線通訊網絡,我們高速公路修到哪,移動通訊基本就把網絡覆蓋到哪,司機出門一般都帶手機,即便他沒有手機,過往車輛也都有手機,所以我們覺得緊急電話沒必要設。一個緊急電話光是話機就四萬元,如果高速公路兩邊一公里一個,1000公里高速公路要設多少?這就能省好多錢。
寧夏的交通量不是很大,這是我們降低成本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交通量小,有些設施就可以不上。比如防眩板,我們在姚(伏)葉(盛)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上種了很多樹,這些樹不僅是為了綠化,主要是為了防眩(夜間對面車打過來的燈光,對這一邊的車司機視線有干擾)。在交通量不大的路段,基本上就不種樹了,也不增加防眩板。有些地方不適宜種樹,要上防眩板、防眩網,這板、網也是非常貴的,一公里要幾十萬、上百萬,這些錢現在都省了。還有一些綠化的資金,按照工程項目的辦法搞綠化,投入非常大,我們的辦法是依靠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搞綠化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們給地方政府一些錢,發動群眾,很快就可以把路兩邊的樹種起來。綠化的效果有了,而且樹種得也很多很好,有人管活,比我們自己種要好很多。如果是工程項目的干法,就要把稅收、利潤都考慮進去,而且還要很多的條件,這個成本就很高。另外就是一些服務區的建設,利用國有大企業,比如中石油,來經營和管理我們的服務區,他來投資服務區的建設,他很愿意做。
這樣中石油也高興,我們也省錢。所以我們有很多省錢的辦法,這就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也是我們最大的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