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點亮“海之眸” 為區域經濟添騰飛之翼

2010-12-1 7: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天津海事局營口航標處傾力服務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
從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點一線”,到中央決策的“遼寧沿海經濟帶”,依托于丹東、大連、營口、錦州、盤錦和葫蘆島等6個沿海城市,振興中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又打開了一扇走向世界的新大門。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天津海事局營口航標處應時而動,以敏銳的戰略眼光,在履行航海保障職責的過程中,力爭做地方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從復州角至址錨灣北,綿延1000余公里的海岸線,營口航標處轄區范圍幾乎覆蓋了遼寧沿海經濟帶的三分之二。該處轄區地跨5市,內有營口港、盤錦港、錦州港、葫蘆島港、綏中港等5個港口(10個港區),均處于我國沿海緯度最高、冬季冰情最嚴重的遼東灣海域。由于冬季海冰影響,該處每年都要進行春、冬季兩次換標作業,面對人少標多、無專業航標作業船舶等困難,營口航標人迎難而上、毫無怨言。
“轄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遼寧沿海經濟帶大建設大發展的態勢,要求我們正確分析內外形勢,調整發展思路,進一步提高服務航運經濟發展和保障轄區航行安全的能力。”營口航標處負責人擲地有聲的話,掀起了該處服務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的新一輪高潮。
服務至上 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面對區域經濟新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營口航標處黨委明確提出“創新服務舉措,為轄區航運經濟發展提供堅強后盾”。在這一核心發展目標的指導下,營口航標人始終恪守“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送給企業”,始終堅持從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出發,主動為港航企業排憂解難,為服務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提供堅強支持。
2010年9月28日,長江以北地區跨度最大、被譽為“東北第一橋”的遼河特大橋正式通車,標志著遼寧沿海經濟帶路網建設邁進了新的里程。它連結起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多個港口、城市,將帶動和協調遼寧沿海經濟帶“主軸”區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在這座意義重大的特大橋順利通車的背后,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2007年4月,營口航標處工作人員應邀參加遼河特大橋建設方案審查會,針對原有建設方案對港口通航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提出了改進的建議,得到了與會專家的認可,遼河特大橋建設方案據此得以修改。按照“前期理念滲透、設計方案引導、實施過程控制、后續監督檢查”這一原則,在大橋建設前期,該處就遼河大橋橋梁航行標志配布方案與橋梁設計方和施工方進行溝通,指導設置了兩座臨時燈浮標,保障了大橋的順利施工和船舶通航安全。如今,遼河特大橋順利建成通車,營口航標處的社會形象也在這個優質項目中得以彰顯。
傾力服務遼河特大橋建設只是營口航標處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熱情服務盡職盡責,共保港口航道暢通”、“兄弟情誼深,危難見真情”……一面面錦旗訴說著關于“服務無止境”的一個個故事。 在營口航標人的“字典”里,“服務”一詞的核心地位是永遠無法撼動的。他們把主動踐行“服務發展排頭兵”理念作為工作信條,把追求“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作為服務標準,不斷創新著服務舉措,拓展著服務內涵。
葫蘆島港,這顆鑲嵌在環渤海經濟圈上的明珠,正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戰略的起步而散發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作為遼西的重要出海口,葫蘆島港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2009年初,葫蘆島港7萬噸級航道工程建設伊始,營口航標處就主動介入,組織專業人員對該工程的航標配布調整方案進行了細致周密的研究,綜合考慮葫蘆島港周圍海域狀況與錦州港航道改擴建工程等因素的影響,宣貫航標政策法規,開展航標技術指導。一年多的時間里,為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驅車三個多小時趕赴葫蘆島與港方進行溝通交流,對處領導來說早成了“家常便飯”。積極跟蹤港口建設發展動態,主動服務仙人島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項目、綏中電廠改造、盤錦新建外港、錦州港擴建……在以行動響應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過程中,營口航標人實實在在地奮斗著。
多管齊下 突破冬季助航瓶頸
“冬季冰期來臨后,營口港區會封港停運,但營口航標處連續多年通過靈活決策春冬季換標作業時間為我們延長港口運營期,可以說是幫助我們港口完成生產任務的重要‘功臣’。”營口港埠公司生產調度部經理亢軍這樣說。
以正常年份為例,營口港區慣例是每年11月20日封港,翌年3月20日開港。但一般來說,封港時港口并未出現冰情,開港時節冰期也早已過去。為了充分挖掘航標助航潛力,營口航標處密切跟蹤冰情,科學決策春冬兩季換標作業時間,在正常情況下,將撤標期延至12月1日以后,翌年3月1日以前設標,直接為港方增加了1個月以上的生產時間。針對其它冬季不封港的港區,營口航標處也同樣實行靈活的換標時間,以增加港口的便利運營期。由于冬季部分船舶在港口改換冰標之后需強制引航才能進港,因此,延遲更換冰標,意味著幫助港方提高了船舶進港效率。
幫助港口延長有效運營期或是便利運營期,直接給港方帶來了效益,可對航標部門卻意味著換標時的天氣更加惡劣,換標任務也因此更加艱巨。2007年3月4日,遼寧地區遭受特大暴風雪和風暴潮襲擊,該處轄區航標大面積受損,特別是營口港區,助航設施全部癱瘓,港區被迫處于停航狀態。關鍵時刻,該處緊急啟動應急反應預案,僅用3個晝夜就將港區航標全部恢復,為港區迅速恢復通航創造了條件。
由于轄區地理緯度高,年年防冰、年年抗冰,已成為營口航標處的工作常態。如何突破困擾港口冬季通航安全的助航保障瓶頸?營口航標處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港口冬季助航的主要保障來自兩套系統,即陸地航標和海上浮標。我們結合多年經驗,一方面優先保障陸地航標,最大限度發揮陸地標性能,另一方面逐步改進海上浮標性能,對冰期水上標易移位,標體、防冰罩易損壞等問題各個擊破。”營口航標處楊力副處長介紹說。
據介紹,為提高冬季服務質量,該處通過在部分陸地導標上安裝顯形光帶增加標示效果、在重要燈樁上安裝雷達應答器,以及加大導標、燈樁等陸地標志的巡檢和AIS、DGPS臺站的運行監控力度等措施,確保陸地航標效能的正常發揮。同時,該處廣泛征求用戶和相關專家意見,邀請通航、引航、港口等單位共同對冬季港口布標方案進行研討,結合冰況、潮流特點,合理制定了冰期浮標配布方案。2009年入冬前,該處提前引進了高強度太陽能一體化燈器和改性聚碳酸脂防冰罩,改善了燈器和防冰罩容易損壞的問題。同時,將傳統的4噸鋼筋混凝土系留沉石,更換為5噸鑄鐵沉石,至少增加抓地力2.5噸,從而解決了浮標移位問題,降低了冰災對船舶交通安全和港口運營的不利影響。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2010年初,北方海區遭遇三十年不遇的嚴重冰情,該處有針對性地采取多項措施,取得了陸地和無線電航標效能正常發揮、轄區冰標無一移位的良好效果,為港口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助航服務,打了一場漂亮的抗海冰戰嚴寒攻堅戰。
“三個法寶” 破解人少標多難題
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轄區航運經濟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轄區內港口建設、生產規模和交通流量有了飛躍性的發展,這對航標管理部門充分發揮航海保障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肩負重任的營口航標處,卻是一支僅有50余人的團隊,人標比例超過1:4,且每年需要進行春、冬季兩次換標作業,航標維護壓力巨大。克服著人員少、任務重等多重困難,通過不斷地積累經驗,營口航標處在實踐中逐漸掌握了“三個法寶”,有效破解了人少標多這個困擾發展的難題。營口航標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打造出了平安、優質的通航環境。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做好人才開發和內部挖潛工作是重中之重。自2003年以來,營口航標處新進青年職工15名,為了促進青年快速成長進步,該處加大普通員工“走出去”的力度,多次分批派出職工到兄弟單位學習,例如到廈門學習如何促進航標信息化、到寧波學習保障跨海大橋施工的經驗、到青島學習質量管理經驗等。在處領導班子的細心培養下,逐漸打造出一支團結穩定、富有戰斗力的營口航標團隊。
近年來,營口航標處不斷推廣應用科技成果,信息化、科技化的普及降低了人力耗費,緩解了人力緊缺的局面。2009年底,該處轄區所有150座水上燈浮標全部安裝了航標遙測遙控系統和太陽能供電系統,普及率雙雙達到100%。航標遙測遙控技術的普及,實現了通過無線網絡對燈浮標進行定位跟蹤、監控報警和信息查詢等任務,大幅延長了船舶出海巡檢周期,從而降低了人力投入,同時也實現了節能環保、低碳發展,綠色環保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可謂一箭雙雕。2010年起,航標運行保障中心開始獨立運行,將遙測遙控、AIS、潮汐自動觀測等系統整合到一個平臺,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實現了對航標狀態全天候的實時監測,大幅提高了航標應急反應能力和轄區航海保障水平。
充分借助社會資源則是該處克服人少標多、點多面廣等困難,提高轄區助航服務能力的又一個法寶。因引航船舶進出航道頻繁,營口航標處與轄區引航站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在航標配布調整、航標效能評估、日常航標巡檢等方面加強了協作。另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員隨引航船舶或港方拖輪出海巡檢,通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擴展信息來源渠道,不僅提高了航標效能,也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按照國家和地方“保增長、保安全、保穩定、上水平”的總體要求,營口航標處切實加強轄區航標管理力度,全面提升轄區航海保障能力,他們的不懈努力正在結出碩果,轄區管理的207座各類航標,航標正常率連續多年達99.95%,航標維護正常率達99.98%,為促進轄區航運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