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美貿易上月大幅反彈比增二成
2010-1-20 15: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美國是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場,廣東對美國直接、間接出口占到了全省出口總值的40%左右。盡管隨著新興市場的發展,廣東對美貿易的比例不斷下降,但其仍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廣東對美進出口去年12月繼續大幅反彈,當月對美進出口總值達到79.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8.8%,環比增長9.2%,為2008年11月以來的月度進出口新高,并創下2007年3月以來單月同比增幅最高紀錄。
【亮點】
私企成為廣東對美貿易第二大主體
記者近日從廣州海關獲悉,2009年,廣東對美貿易進出口總值808.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8%,分別小于同期廣東對歐盟和日本同比降幅3.3個和0.9個百分點,與同期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體降幅持平,占同期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3.2%。
其中,廣東對美出口688.7億美元,下降10.9%;自美進口120.1億美元,下降10.3%;對美實現貿易順差568.5億美元,下降11%。
對美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上升
去年11月,廣東對美進出口結束了連續12個月的同比下降,實現正增長。
去年12月繼續大幅反彈,當月對美進出口總值達到79.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8.8%,環比增長9.2%,為2008年11月以來的月度進出口新高,并創下2007年3月以來單月同比增幅最高紀錄。其中對美出口增長16.7%,自美進口大幅增長30.8%。
2009年,廣東外商投資企業對美進出口531.2億美元,下降11.7%,占同期廣東對美進出口總值的65.7%。
同期,私營企業對美進出口135.6億美元,增長4.4%,占同期廣東對美進出口總值的16.8%,比重上升2.4個百分點,超過國有企業上升為廣東對美貿易第二大主體。此外,國有企業對美進出口115.2億美元,下降22.7%。
而加工貿易作為廣東對美進出口第一大貿易方式,2009年合計進出口537.1億美元,下降14.3%,占同期廣東對美進出口總值的66.4%。其中,加工貿易項下出口下降13.6%;進口下降23.1%。
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對美進出口增長1.8%,占同期廣東對美進出口總值的26%,比重上升3.2個百分點。
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降幅小于整體降幅
在廣東對美前10大類出口商品中,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據5席,2009年合計出口163.7億美元,下降6.6%,降幅小于同期廣東對美出口整體降幅4.4個百分點。其中對美服裝出口增長18.8%。
同期,廣東對美出口機電產品443.5億美元,下降13%,占同期廣東對美出口總值的64.4%。其中,單12月對美出口機電產品42.1億美元,增長18.9%。
糧食進口逆勢增長超六成
2009年,廣東自美進口高新技術產品36.7億美元,下降16.7%,比同期廣東自美進口總體降幅大6.4個百分點,占同期廣東自美進口總值的30.5%。
同期,在自美進口值前10類商品中,初級形狀的塑料、糧食、廢金屬、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和鮮干水果及堅果等5類商品進口保持逆勢增長,增幅分別為8.5%、67.8%、80%、5%和68.2%。
【分析】
對美貿易恢復增長仍面臨重重考驗
2009年11月廣東對美貿易結束連續下降,12月繼續大幅反彈,主要原因是什么?
海關人士分析,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支持出口措施取得成效,以及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結束連續4個季度的下滑態勢,正逐步走出衰退,都為中美進出口貿易恢復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以來,美國頻繁對中國發動貿易保護措施。僅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月8日,美國對華貿易救濟案件就立案8起,初裁12起,終裁15起,立案頻率之高在世界貿易救濟史上極為罕見。而美國針對中國鋼鐵的“雙反”案件不斷擴展,也呈現出新的特點,訴訟的目標正從過去的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移,同時,很多出口量并不大的產品也被美國產業界盯上。美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強勢抬頭,阻礙了我國對美出口復蘇進程。
同時,盡管美國經濟部分指標出現明顯好轉,但其整體復蘇基礎仍不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0年美國失業率月均將進一步上升10.1%,直至2014年才會回落至5%。有經濟學家把目前美國的經濟形勢形容為“無就業復蘇”。失業率高企和第二波房貸違約潮嚴重影響美國居民消費能力,消費需求短期內難以全部恢復,我國產品對美出口的增長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我國經濟增長勢頭顯著強于其他主要經濟體,人民幣升值壓力重新增大。金融危機后,美國居民消費觀念由過度消費向理性消費轉變,對廉價產品更為青睞,人民幣一旦重拾快速升值態勢,將削弱我國產品在美市場的價格競爭優勢,不利于進一步擴大對美出口。
因此,專家建議,一方面,應加強對美國經濟形勢及貿易政策變化的監測力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引導企業增強防范貿易摩擦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對外經貿交涉力度,積極利用高層戰略對話和WTO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我方正當利益,為廣東產品出口創造有利的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