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監管部門擔憂信貸猛增 按季控制信貸

2010-1-19 19: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信貸按季控制重出江湖。
“監管部門要求均衡發放(信貸)、按季度甚至按月度檢測規模,控制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指標。”1月18日,一家股份制上市銀行高層透露。
商業銀行對于按季控制新增貸款的一般理解為3、3、2、2,也即今年一至四季度新增貸款占全年計劃的比例分別為30%、30%、20%和20%。這種信貸規模控制的方式,曾在2007年歲末到2008年第四季度出現。
“目前,各分行實際上執行的是按月控制。”1月18日,一家大型銀行總行人士稱。此言不虛,某大行要求分行1月份新增貸款規模不得超過全年計劃的12%。
2009年人民幣信貸增量為9.59萬億,2010年的新增目標約為7.5萬億,下降21.8%。據此各家銀行的新增貸款額度均有下降。
商業銀行的信貸計劃由其董事會制定;“監管部門不會設定具體的貸款額度,其關注的重點是貸款集中度風險、資本是否充足、撥備是否計提到位、貸款五級分類是否準確等。”銀監會辦公廳有關人士說,核心是保持監管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從2007年、2008年的經驗來看,發出規模控制的“窗口指導”是貨幣政策轉向的前兆。但毫無疑問,信貸的適度管制將有助于提高銀行的議價能力。“2009年銀行業是以量補價,2010年將是以價補量。”1月18日,一位券商研究員說。
按季控制 
“按季控制”的消息在銀行業不脛而走。
1月18日,多家大中型商業銀行中高層人士均告訴本報記者,“聽說過此類說法”。不過,“目前實施的只有按周報貸款情況。”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資金部負責人直言。
當日,一位券商研究員表示,根據他們掌握的商業銀行情況顯示,今年每個季度的新增貸款不得超過全年計劃總額的30%;全年四個季度的新增比例約為30%、30%、20%、20%或30%、30%、30%、10%。
“按季控制的要求是比較確定的,雖然各家銀行對于四個季度的比例安排有所不同,但前兩個季度應該是30%、30%。”一位大行研究部門人士透露。
“我們行的公司業務也有這樣的要求。” 民生銀行一位業務部門人士透露。而一些大型銀行的全年計劃尚未下達,所以各家分行實際執行的是按月控制,其中有的大行明確要求,1月份的增量不得超過全年計劃的12%。
“按季控制是原則性的要求,考慮到2月份的春節因素,1月份可能是個特例,也許會超過12%。”前述券商研究員表示,但“12%”或將成為今年單月信貸新增占比的上限。
“按照往年的經驗,無論信貸如何控制,四個季度的信貸投放都有一個4∶3∶2∶1的比例。”一位金融專家稱。
2009年一至四季度,信貸增量分別為4.58萬億元、2.79萬億元、1.3萬億元和0.92萬億元,占全年增量的比例分別為47.8%、29.1%、13.6%和9.5%;其中,1月份的增量為1.62萬億元,占全年的16.9%。
2008年1至4季度的新增比例分別為27.1%、22.9%、21.0%、29%;2007年則為38.9%、30.6%、22.8%、7.7%。
而今年1月頭幾天的信貸猛增,令市場擔憂2009年初的景象重現。
“我們認為2010年的信貸投放格局實現傳統4∶3∶2∶1季度格局的概率較大,甚至有可能重現2009年5∶3∶1∶1投放格局。”1月10日,華創證券研究員巴曙松表示,其中,1月份新增貸款額有可能接近2009年1月份的水平。
“如果根據市場上關于2010年1月份第一周日均1000億元的傳聞和猜測推算,我們的估算很有可能提前達到。”巴曙松續稱。
這樣的開局顯然令監管部門感到擔憂。媒體報道稱,1月11日上午,監管部門召集大行負責人座談信貸問題,提醒各行按照科學節奏發放貸款,成為重要內容。
多位知情人士說,對于一些已經完成了1月份放貸計劃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1月份剩下的時間內,信貸只能下降,不能繼續增加。
從9.59萬億,到7.5萬億,2010年的信貸增量目標縮水近21.8%。
如何切分這7.5萬億的蛋糕,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2009年信貸冠軍 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下降的幅度較大,當年前三個季度,中行新增人民幣貸款1.05萬億元。有報道稱,下降幅度可能超過30%,但這一消息未獲中行證實。
以價補量 
如何約束商業銀行執行“按季控制”,成為另一個重要問題。
作為2010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央行表示要“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切實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盡量使貸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間、月底之間異常波動”。
“根據我們的了解,央行和銀監會有著一定的分工,央行負責設定貸款額度,而銀監會將負責監管貸款的投放進度。”前述券商研究員直言。
根據前述股份制上市銀行高層的介紹,監管部門不會具體設定各個季度的投放比例,僅是要求商業銀行均衡發放、按季度甚至按月度檢測規模,控制資本充足率、存貸比等。
這也意味著資本充足率、存貸比均為重要的監管工具。
銀監會于18日晚間表示,監管部門始終要求商業銀行以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大額風險集中度、流動性、杠桿率等審慎監管指標為底線,以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為條件,科學把握信貸投放的節奏和質量;并強調,商業銀行信貸計劃由其董事會負責研究制定。
目前,銀監會已提高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其中,大型銀行由8%,提高至11%,中小銀行提高至10%。而資本充足率達標是一家銀行發放貸款的前提。
不僅如此,銀監會還強調動態撥備。撥備是用來抵補銀行信貸的可預見損失,目前撥備覆蓋率的要求,先是從100%提高到130%,進而提高到150%。截至2009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到155.02%,比年初大幅上升38.57個百分點。
此外,銀監會反復強調貸款集中度風險,設計了嚴格的風險集中度控制指標,其中,針對單一客戶的貸款不能超過銀行資本凈值的10%,集團客戶不能超過15%。這一標準要高于國際通行水平,如韓國的兩個集中度指標分別為20%和25%。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監管部門強調按照科學節奏發放貸款,但2010年全年信貸增長7.5萬億的計劃沒有變化。
“而信貸的適度管制將有助于提高銀行的議價能力,尤其是那些中小企業貸款比重較高的銀行。”前述券商研究員直言,對于中國銀行業來說,去年是“以量補價”,今年將是“以價補量”,誰的議價能力提升得快,誰的業績表現將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信貸增量盤子收縮后,一些敏感行業已感受到絲絲寒意。
“最近,一些中小型非上市房地產企業明顯感覺到,銀行的態度非常謹慎。”1月18日,上海某上市房企老總說,房地產的銷售和信貸均出現觀望情緒。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