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中國價格”還有多少競爭力?
2010-1-19 18: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外的客戶打電話來詢價,我都不好報價。”2009年底,浙江省紹興市蓮華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少華的心情有點矛盾。以棉花為首的紡織原料市場出現了一波瘋漲,突如其來的漲價讓紹興的紡織企業措手不及。 臨近年關,是不少紡織企業接訂單的重要時段。然而訂單來了,卻要面對原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全球經濟氣候尚冷,國際需求恢復緩慢,石油等原材料價格卻漲勢“喜人”,這對中國出口商而言無疑是雙重壓力。“接還是不接”成了不少外貿企業新的難題,價格“提還是不提”更令人左右為難。
“中國價格”還有多少競爭力?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而對外貿企業來說,更困擾的問題是中國出口的下一個春天何時到來?
在金融危機瑟瑟寒冷中,中國外貿步履蹣跚。中國海關總署2009年12月11日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達2082.14億美元,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2%,較10月份的13.8%有較大幅度的縮窄。進出口總值實現2009年內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長。這一“拐點”的出現,讓飽受外需萎縮煎熬的中國外貿企業看到了曙光。
樂觀的前頭帶著“謹慎”。盡管進出口數據同比增速接近“轉正”,但這并不意味著外貿形勢完全樂觀,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
2010年,這些情況會有所好轉嗎?會有哪些新情況發生?中國外貿將遭遇怎樣的挑戰?通過探索關于中國企業出口的幾個問題,我們將看到一個更清晰的未來。
A>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會提高嗎?
“價格競爭早就不合時宜了,必須盡快進行創新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吃了10多年的圣誕飯,浙江岱山縣興發玩具廠負責人潘立云深有感觸。
該公司每年有100多萬個圣誕老人出口,這些小玩意每年能帶來5000多萬元的銷售,但金融危機的沖擊不可避免。所以趁著危機影響還未完全消除,他下定決心,在專業化基礎上提高產品檔次,增加科技含量,比如2009年新研發了跳舞系列、搖滾系列,既喜慶又有創意。另外還加了智能芯片,光控、紅外遙感、聲控的智能圣誕老人也成了老外的新寵。“雖然量比2008年少了些,但這些新產品價格能上去,利潤也高了。”潘立云說,目前公司里最貴的圣誕老人能賣到50~60美元,在國外市場的零售價基本能翻10倍。
專家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中國商品出口仍有勞動力優勢
從目前情況看,出口屬于階段性回暖,主要是西方圣誕節和采購商補庫存兩大因素在拉動訂單增加,出口前景依然不樂觀。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提價難度非常大,除非一些創新和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此外,中國出臺的上調出口退稅率等扶持政策,也被國際采購商用來向中國出口商壓價。
看看現在世界海洋上漂著的大船,有一半是跟中國相關,不是把零部件運到中國,就是從中國把產品運出去,內地很多港口的吞吐量位列世界前十位。那是因為決定產品成本的不僅是勞動力價格,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同時,中國的勞動生產效率也在快速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避免出口互相“殺價”
由于我國產品大量出口歐美市場,在國外的市場份額較大,因此廠家之間互相“殺價”的現象比較嚴重。往往是一開始出口價格并不低,可是自己搞價格競爭,最后吃虧的是我們的企業。這就需要我國政府花力氣扶持行業協會的成長,讓行業協會成為一個共享信息、協調價格和交易量的平臺。
B>外貿企業的日子會好過些嗎?
盡管過去了一年多,但玩具巨頭合俊的轟然倒下至今讓很多人觸目驚心。倒閉潮不只是中小企業的“專利”,倒閉潮或許已悄無聲息地降落在他或者你身上……
金融危機令美國人學會存錢,花錢沒以前那么大方了;外需市場正在急劇萎縮;部分海外訂單將永遠消失……這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很多企業的擔憂。2010年,這些噩夢會離我們遠去嗎?我們的好日子快了嗎?
專家觀點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教授周世儉:中國外貿企業要做長期“過冬”打算
金融危機最終導致了美國經濟危機,失業率不斷上升,2009年失業率將上升到10.1%,汽車工業到2013年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
美國消費習慣將發生變化,從享樂時代走向節儉時代。預計美國復蘇之路漫長而緩慢,其需求疲軟將嚴重影響中國出口貿易,中國外貿企業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打算。建議外貿出口企業進一步落實市場多元化戰略,內貿和外貿并舉,出口和進口并舉,調整產業結構,朝深加工方向努力。
2010年對企業而言是抓機遇的一年,如何練好內功,這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經濟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抱團發展增強出口競爭力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一些外貿企業原來是給一些出口企業代理出口,從代理商收一些手續費。
國際金融危機來了,大量的生產企業沒有流動資金,國家不給它貸款,同時境外的進口商也不給預付款,一部分外貿企業就通過銀行的授信擴大自己的商業信用,給一系列生產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通過融資服務入手,擴大其他服務,包括物流服務、通關服務、結算服務、出口信用保險等,把很多外貿生產企業都連在一起,“抱成一團”。用經濟學的語言就是通過生產性的服務把大家連接成一個供應鏈,提高流通效益,降低流通成本,從而使原來競爭力受到削弱的外貿產品現在得到了一些緩解,受到了補充。
因此,這些地方的外貿出口下降很小。這種方法很值得借鑒,不僅增強了外貿生產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也為我們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創造了新的經驗。
C>來自歐美的國際訂單會增加嗎?
2009年11月份,從廣交會回來后,從事外貿行業多年的浙江慈溪一家小家電出口企業負責人陸榮平深有感觸:經濟回暖只是剛剛開始,屬于后金融危機的久寒乍暖。他最關心的是,國際市場需求什么時候才能得到根本性好轉?主要出口歐美市場的訂單會增加嗎?
部長答疑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真正的市場恢復回升需要3~5年時間
我國外貿形勢的扭轉主要還是要看歐美經濟的恢復,這場危機改變了很多西方的消費觀念,即便危機過去,西方的消費方式也會有所改變。綜合各方因素看,歐美等主要消費市場正逐步恢復,但真正的市場恢復回升需要3~5年時間。
站在一個國家政府的角度,在出口方面主要是制定一些激勵出口的、符合WTO規則的政策,讓企業能夠更輕裝地出口。更多的是我們也和他們一起參與應對國際貿易的摩擦,按照WTO一些規則,在國際上幫助他們能夠“走出去”,同時也組織更多的貨物進來,使貨物的貿易能夠相對地平衡。
專家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美國儲蓄率上升,不必悲觀
從經濟政策線索的角度來看,中美之間在應對危機時期的表現具有十分明顯的對應,例如,在美國表現為去杠桿化、提高儲蓄率、減少消費,在中國則表現為再杠桿化、降低儲蓄率、提高消費,同時減少對于出口的依賴。
從趨勢看,不能對美國居民儲蓄率的上升做過于悲觀的預計。從2009年的美國居民儲蓄率的演變看,在2009年上半年美國經濟迅速惡化的時期,美國居民的儲蓄率一度達到7%,離格林斯潘上任之前的8%左右的平均水平只有一步之遙,所以可以看到,2009年上半年中國的出口一度面臨十分困難的局面。
海外評論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美國經濟強勁復蘇的可能性不大
伯南克2009年12月7日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講話時表達了他對經濟復蘇的謹慎態度。他警告,判定美國經濟已實現持久復蘇還為時尚早。他說,由于各國政策制定者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舉措應對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得以避免陷入新的“大蕭條”。就美國經濟而言,盡管仍面臨諸多“頂風”,包括就業市場不振、消費意愿不高以及信貸市場緊縮等,但經濟復蘇的跡象已相當明顯而廣泛。
伯南克認為,2010年美國經濟將可能出現溫和增長,從而有助于降低美國的失業率。但他承認,美國經濟復蘇的步伐比他們期望的要慢,而且還面臨一些“巨大的困難”。針對有人對美國經濟再次觸底的擔心,伯南克說:“我們無法保證它不會發生。”經濟強勁復蘇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