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蘇花公路年年塌方多次
2010-11-8 14: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蘇花公路位于臺灣東海岸,1932年開始通車,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到花蓮市,臨海道路全長118公里。每當臺風來時,蘇花公路就會出現多處地段坍方,據統計,從1994年至2006年,蘇花公路至少中斷84次。花蓮縣在10年前就要求改建這條公路,但因為環境評估報告一直沒有通過,所以一直遲遲沒有動工。
年年塌方
臺灣時事評論員黎建南介紹說,臺灣從北到南是五大山系,百大山岳,中間最艱險的地方就是蘇花公路這一段。蘇花公路一邊是太平洋,另一邊則是奇巖峭壁。
由于環境天險,看上去很壯觀,所以吸引很多人前去參觀,蘇花公路也因此被稱為臺灣最美公路。
蘇花公路以前是單線道,只有中間有幾個會車的轉角,1965年蘇花公路拓寬為雙線道。45年來,蘇花公路每年會有14到20次的小塌方。一旦塌方,對花蓮人來講,出外回家的路完全就沒有了。
“蘇花公路每年會有100多人死亡,大部分都是發生在雨天或者雨天過后一個禮拜土石松動的時候。
整個蘇花公路最危險的兩段,一段在宜蘭縣,另一段在花蓮縣,這次出事的清水斷崖就在宜蘭縣。”黎建南說。
利益紛爭
1996年臺灣計劃建設一條從蘇澳到花蓮的高速公路,但是后來因未能通過環境評估,計劃受阻。
蘇花公路可以說已經是年久失修,改建非常有必要。但是為什么這個看起來比較可行的蘇花公路改建工程遲遲不能動工呢?
臺灣時事評論員唐湘龍說,公路建設是政治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所有公路的建設都必然牽涉到土地利益。“換句話說,一條公路被踴躍支持新建的時候,多半是沿線土地的開發對大家都有好處。
可是偏偏花東這個地方雞不生蛋,鳥不拉屎,沿線沒有人得到好處。”所以在沒有大的商業利益,沒有土地利益,沒有炒作利益的情況下,就無法動員財團與地主踴躍支持。蘇花公路或者說蘇花高速是臺灣目前所有交通建設項目里最不會牽涉到土地利益的,但也因此成為最難興建的一條路。
唐湘龍說,大家還質疑這個工程要挖很多隧道,東部地區土石結構破碎,可能會破壞地下水層。第二,挖出來的大量的土石處理不好,對環境是一個很大的破壞。這些林林總總的理由大家都會覺得言之成理,如果不能克服,就應該暫緩興建。“不過在這次塌方事件之后,蘇花替代道路在未來幾年之內,應該是可以看得到的,可是花蓮人已經付出慘痛的代價了。”
改善安全
“蘇花公路改善工程應該立刻進行,并且要嚴格管制品質。”黎建南說,其次,希望禁止通行大游覽車。大游覽車是走高速公路用的,至于一般的山路,應該只有中小型游覽車。再者,嚴格管制,遇災害禁止通行,嚴格執行游覽車要有衛星定位系統,一旦受災,可以馬上獲知方位。這一次一些旅行車上沒有裝定位系統,所以沒有辦法知道具體位置。
唐湘龍表示,蘇花公路是一個封閉系統,如果從花蓮出發要回到臺北,一旦上路,進到清水斷崖之后,中間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沒有交流道的。所以即便接到氣象局或者地方政府的通知說前面雨下得很大,不能再往前走,沿線也沒有什么地方可以躲。花蓮當天其實并沒有什么大雨,可是上路后由于它是個封閉系統,只能往前走,沒有回頭路,到了宜蘭、蘇澳那一帶的時候,雨越來越大。
“其實沒有什么地方是絕對安全的,只能把安全系數標準提高,然后盡快對蘇花公路進行大規模的改善,能夠有一條替代道路,往內陸移動。雖然工程的困難度有一點高,因為腹地并不太夠,但這是唯一的選擇。否則以目前蘇花公路情況來講,上路之后就只能期待自己能夠平安到達終點。”唐相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