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日照:發展農村交通 構建“三通一養”新體系

2010-1-18 16: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年來,日照市抓住村村通油路的政策性機遇,創造性地堅持把村村通與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把村村通工程轉化為村村通公路、通客車、通物流,探索建立配套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構建起“三通一養”新體系,加快了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服務農村發展的交通運輸網絡,有效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繁榮農村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堅持交通為民,打牢基礎,村村通公路

  2003年以來,該市共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18.8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027公里,新建農村橋梁384座,新增直接受益人口164.7萬人,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部行政村通油路的奮斗目標。一是重點突破,全面鋪開。堅持先從農村主路抓起,把資金、精力、時間向改造主路傾斜, 2008年底,全市行政村通達率達到98.8%。在此基礎上,今年又以偏遠村通硬化路為重點,集中資金修路315公里,使一些閉塞的村落都修上了硬化路,成為全省率先實現全部村村通油路的市。二是用好政策,最大惠農。全市70%以上的村借國家和省對農村硬化路全面補貼的政策之機,加快硬化了村內主干道,有些村居甚至修建了硬化的露天活動廣場,有效地改善了日照市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了政策效益最大化。在高質量、高速度完成建設任務的同時,防止了亂集資、亂攤派和引發不安定因素,全市未發生一起因建設農村公路增加農民負擔、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引發的來信來訪案件。三是調整路網,服務經濟。注重把農村道路發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向資源集中地延伸,向經濟集中區延伸,做到了修建一條公路,繁榮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東港區的三莊鎮、嵐山區的虎山鎮借助“村村通”工程,分別開發了龍門崮旅游景區、引資建設了“黃海九寨溝”景區,莒縣的萬畝大姜基地、嵐山的萬畝茶園等也頗受益,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四是嚴格監管,保證質量。針對農村公路資金投入大、工程項目多、質量要求高、管理難度大等特點,交通部門著力強化全面管理、全程控制、公開監管、嚴把質量、資金、廉政“三道關口”,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工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四項制度,有效地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幾年來,全市工程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達到80%以上,實現了“干部優秀、資金安全、工程優質”的大好局面。

  二、堅持交通便民,搞好配套,村村通客車

  堅持把推進客運村村通與油路村村通一并列為全市的民生工程來抓,建立起覆蓋廣大農村的客運網絡。目前該市共開通農村客運線路212條,客運班車達到642輛,日發車1300多個班次,全市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99.5%,基本實際了以干線客運為主體、區域網絡與支線網絡相結合、鄉鎮與鄉鎮相連接、主要農村集市相互溝通的城鄉一體化客運網路。一是放寬營運政策,多渠道、多形式發展鄉村客運。明確只要符合“定標準車型、定服務承諾、定服務價格、定運行區域、掛牌運行”的總體要求,就可進行農村客運運營;經營主體既可采取分段、分區、滾動發車、循環運營的方式,又可以調整、改造、延伸現有線路。同時,還先后出臺了“新開農村客運線路在一定時間內減半征收客運(還貸)基金、客流量增大需增加運力時由開發業戶優先發展”、“以冷帶熱”、“冷熱線捆綁運營”等相關政策,打破地區和行業封鎖,創造性地開辟發展農村客運線路。二是鼓勵規范經營,確保農村運輸優質安全。堅持以文明優質服務為標準,面向全社會公開招標農村客運線路經營者,既規范了客運市場經營主體,嚴把了市場準入關,又為廣大乘客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實現了行業管理部門、經營業主和人民群眾滿意的“三贏”局面。針對各鄉村客流流量、流向不平衡的現狀,重點抓好線路優化、運力更新、運輸秩序等薄弱環節的整改提高工作,保證農村客運穩定發展。三是完善硬件配套,營造良好的農村客運環境。按照鄉村客運站點便民化、綜合化的要求,積極完善農村交通硬件配套設施,設計了統一的客運站牌(棚),目前全市已設置安裝的69個站棚、1819個客運站牌;全面啟動鄉鎮客運站建設工程,建成40座“前站后所”客運站,在客運站周圍統一設置了旅客候車廳、發車場、售票窗、服務臺、宣傳欄等便民服務設施,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極大的出行便利。

  三、堅持交通富民,拓展服務,村村通物流

  村村通油路的目標實現后,該市以嵐山區為試點,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物流村村通工程,建立了以交管所為節點、以區縣為平臺,與“山東日照交通物流信息中心”實現對口鏈接的農村物流局域網,有效盤活了城鄉物流資源,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2008年嵐山區推進農村物流試點,新增服務業項目87個,為農村增加就業崗位6000多個。一是整合物流資源。以村為單位,由各村負責本地的貨運資源信息調查,定時上報鄉鎮的貨運辦公室。同時,利用交通運管優勢,把農村的貨運車輛進行統計調查,由貨運辦公室把相關信息匯總,統一調度安排。二是搭建信息平臺。以嵐山各鄉鎮運管所為節點,組建了統一的嵐山物流信息網,把網絡接入到全市的交通物流信息端口,及時發布更新農村物流信息,并保障暢通。三是加強資源管理。嚴格按照貨源名稱、貨源地點、年貨流量、貨物流向、車型、噸位、數量、聯系方式等項目,統一造冊,輸入物流網絡,制成版面圖表、管理登記臺帳,做到對貨源信息墻上(交管所版面)、紙上(交管所臺帳)、網上(交管物流網)一目了然。日照市通過在嵐山試點物流村村通建設,找到了新時期交通工作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切入點,進一步規范了農村營運市場秩序,推進了農村交通事業長足發展。

  四、堅持長效惠民,創新保障,完善管養網

  該市不斷強化新建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明確一個責任、確定一個主體、落實一個渠道、建好一支隊伍”的路網管養新機制。明確一個責任。就是明確了全市各級政府和交通部門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已建成的農村公路,必須按照統一的標準,全部重新進行路肩培筑和實施公路綠化。路肩培筑要達到縣道不少于1米,鄉村道不少于0.5米,且有效行車部分必須要滿足5米以上,以保證會車的需要;因地制宜、一步到位,全部實施綠化,為日常管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確定一個主體。針對農村公路線多面廣、量大分散的特點,考慮到縣管范圍大、村管能力小的實際,日照市確定了鄉鎮政府是鄉村道路管養的實施主體,具體負責本轄區鄉村道路的日常管養。落實一個渠道。日照市確定了“以市、縣區補助為主、鄉鎮配套”的資金保障渠道,縣道養護交通部門全部負責,對鄉村道路日常管養,市財政按不低于600元/年公里的標準補助,縣區財政安排用于鄉村道路日常管養資金不低于市級標準,鄉鎮、村籌集的日常管養資金不低于400元/年公里。建好一支隊伍。全市各區縣成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領導小組,在區縣交通局設立辦公室,履行監督管理職能;各鄉鎮分別抽調專人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公室,制定了養路員日常管理辦法和考核獎懲規定,全市3275名“村村通”公路養路員經過培訓上崗后發揮了突出作用,初步構建起路網布局合理、路域環境優美、運行安全暢通的現代化農村交通網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