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央企注資煙臺港 整合物流鏈四大環節
2010-1-18 16: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861年開埠,一直到19世紀末,煙臺是當時山東省惟一對外通商口岸,在北方海區與牛莊、天津成鼎足之勢,被稱之為中國北方“巨大貿易中心”,煙臺成為擁有近10萬人口的商埠和膠東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世紀初,青島、大連兩港崛起,后來居上,港口規模和貿易量迅速超過煙臺港。
2007年12月25日,煙臺港集團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歷史性地跨入億噸港口行列。
本月16日,煙臺港攜手寶鋼、中海、國投交通三大央企組建煙臺港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各方行業資源優勢,走出了邁向“強港”之路的第一步。
龍口港一景
煙臺港碼頭裝卸
我省首家整體戰略重組港口
煙臺港股份有限公司由“四方六家”戰略合作伙伴共同設立。投資主體分別是:煙臺港集團、寶鋼集團及所屬寶鋼資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所屬的中海投資公司和中海碼頭發展公司、國投交通公司。煙臺港集團成為我國沿海港口中首家由三大央企同時注資重組的港口企業,也是山東省首家實施整體戰略重組的港口企業。
投資總額51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33.66億元人民幣。各方持股比例分別是:煙臺港集團占67.56%;寶鋼集團及其所屬寶鋼資源共占20%;中海投資和中海碼頭共占10%;國投交通占2.44%。
決策引進戰略投資者
2004年底,煙臺港實施整體轉制,組建成立煙臺港集團,港口發展步入快車道。2006年集裝箱突破百萬箱大關;2007年吞吐量突破億噸;2008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11億噸、集裝箱153萬標箱,分別是2004年的2.5倍和4.1倍。在全國沿海港口排名由第17位上升至第11位。
另外,港口規模躍上新臺階。目前煙臺港轄芝罘灣、蓬萊、龍口以及正在大規模興建的煙臺港西港區共四大港區,控制著膠東半島北部百余公里的岸線資源,總資產超過100億元。
在去年的全市港口發展座談會上,煙臺港集團董事長周波表示,今后三年煙臺港的發展戰略是:突出一個中心,解決兩大核心。中心目標是實現由億噸大港向億噸強港轉變,著力解決兩大核心問題:一是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戰略重組;二是努力爭取油品、礦石、煤炭、集裝箱四大貨類擠進區域經濟戰略層面。
三大優勢拉長短板
業內人士分析,央企紛紛入股煙臺港,是因為眼下煙臺港有著三大優勢。
———西港區,位于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季家東北海域,離芝罘灣港區35公里,最大水深達到負28米,是目前中國北方為數不多的適宜建設大型深水碼頭的絕佳岸線。用周波的話說,“目前我國北方地區只有西港區的自然條件能夠靠泊40萬噸級的大型船舶,而船舶大型化已經是發展趨勢”。
港區規劃水域面積約5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約50平方公里,其中港口作業區24平方公里,臨港工業區26平方公里,碼頭岸線總長1.9萬米。港口作業區規劃為石油、液體化工、大宗散貨、通用散貨、集裝箱等五大部分,將建成5萬至30萬噸級泊位65個,最終實現港口吞吐能力2億噸和1500萬標準箱。
西港區將逐步發展成為原油、成品油、液化產品儲備及中轉分撥基地,向腹地鋼鐵企業及周邊港口提供服務的礦石中轉分撥基地,為臨港工業服務的通用散雜貨集散地,北方國際集裝箱中轉樞紐港,最終發展成為煙臺港未來發展的核心港區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臨港產業基地。
———龍煙鐵路的興建。膠濟鐵路建成的第三年,青島港吞吐量一舉超越煙臺港,并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去年11月,龍煙鐵路開工建設,它與德大鐵路、大萊龍鐵路相連成為德龍煙鐵路,全線貫通后將有望成為我省北部的“膠濟鐵路”,打破長期以來境內只有藍煙鐵路“一條腿”輸運的障礙,為煙臺港通向華北、西北和環渤海地區增添一條新的運力充足的快速鐵路通道。德龍煙鐵路建成后,煙臺港到南北大動脈比青島港還近14公里。
———保稅港區。煙臺保稅港區去年底國務院批復設立,成為全國第13個、全省第2個保稅港區,也是按照“功能整合、政策疊加”要求,全國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區和臨近港口整合轉型升級形成的保稅港區。保稅港區實行如下政策:國外貨物入港區保稅;貨物出港區進入國內銷售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國內貨物入港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在保稅港區政策的帶動下,預計3至4年時間,煙臺港可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樞紐港之一,成為沿黃九省區進出口貿易集散中心和功能最全、規模最大、政策最優惠的綜合性大港。
煙臺港碼頭裝卸
煙臺港鳥瞰圖
整合物流鏈四大環節
煙臺港擁有148年港史,現在引入這些重量級國企,正式進入了跨越發展的新紀元。”周波說。
2009年,煙臺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3億噸,這其中金屬礦石貢獻吞吐量2590萬噸,礦石占到全港散雜貨吞吐量的30%以上。煙臺港也是寶鋼在北方投資的第一個港口。
寶鋼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寶鋼目前重點發展鋼鐵供應鏈、技術鏈、資源鏈,在全國布局中,煙臺是環渤海重要港口,在溝通東北、華北、華南方面作用重大。西港區是北方為數不多的深水良港,30萬噸級碼頭和德龍煙鐵路的興建,使得煙臺港承接大宗貨物優勢增強。多方聯手這一新的重大投資決策將充分發揮各自的行業優勢、資源優勢,形成資源“聚集”效應。
“現代港口的競爭不再是單一裝卸效能的競爭,而是整個物流鏈的全面競爭。寶鋼帶來穩定的礦石貨源,中海集團帶來航線資源,煙臺港提供現代化的碼頭裝卸設備,國投交通帶來能源和交通資源,四方分別代表物流鏈上的四個環節。”周波說。
未來三到四年,煙臺港股份有限公司將抓好效益、規模、規范三個方面,醞釀上市。
為地方經濟貢獻10倍效益
國內外發展的實踐表明,港口城市通常都是經濟率先繁榮發達的地區。美國的紐約、洛杉磯港口城市群,日本的沿太平洋工業帶等,至今都在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潮流,我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經濟活力板塊,也都或靠海或臨江。據統計,目前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集中在沿海港口地區,60%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100公里以內地區。
中國港口界有一個黃金分割定律———8:17:75,即港口每有8塊錢的效益,航運公司就有17塊錢的效益,地方經濟有75塊錢的效益,港口發展會給地方帶來近10倍的收益。
2008年,港口對全市GDP的貢獻值達到147億元,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30萬個。港口建設還有力地帶動了臨港產業發展,擴大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增強了城市交通樞紐功能,形成了“城因港立、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港城共榮”的良好局面。
去年,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了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高端產業聚集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區“三大戰略”。搞好港口的建設與發展,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突破口。煙臺港引入戰略投資者之后,將進一步邁開發展步伐,帶動全市經濟蓬勃發展。(YMG記者耿晶 實習生蔡惲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