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經貿關系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2010-1-16 14: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陰影的逐漸消退,在新的一年里,中埃經貿關系將如何發展?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駐埃及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曹甲昌。
記者:中埃兩國目前的經貿關系總體情況如何?
答:埃及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較為明顯,2008—2009財年的經濟增長率從上一財年的7.2%減至4.7%。在此大背景下,中埃經貿往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具體表現在雙邊貿易額下降,雙邊投資及工程承包項目減少,但中埃雙方積極發展經貿合作的愿望和信心并未下降,雙方政府和企業互訪仍然頻繁。自2009年下半年起,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步減弱,在中埃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經貿關系出現了全面好轉的跡象。
據統計,2009年1月—9月,中埃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1.95億美元,同比下降14%,其中我國對埃及出口37.53億美元,下降16.6%,進口4.42億美元,增加了17.7%。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第三季度雙邊貿易額較前兩季度有明顯增長,我國對埃及月平均出口額由4億美元增至4.5億美元,增幅達25%;自埃及進口的增幅更為明顯,第三季度的進口額為上半年進口額的2.6倍。中埃雙邊貿易回暖的趨勢較為強勁。
在投資和工程承包等方面,截至2009年9月,我國對埃及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為1.7億美元,中國對埃及累計投資超過6億美元,興建工廠和企業59家,創造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截至10月底,埃及在華投資項目125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145萬美元。我國在埃及累計簽訂工程承包合同額44.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6億美元;累計簽訂勞務合作合同額999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731萬美元。
記者:埃及投資環境總體情況如何?埃及的優惠政策有哪些?
答:近年來,埃及政府積極推進經濟改革,大力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推出投資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快速增長,引資環境日益改善,對中國企業來說,埃及總體投資環境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傳統友好關系不斷深化。自1999年兩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戰略合作關系以來,兩國領導人互訪頻繁,各層次交流密切,這是中國企業投資埃及的堅實基礎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是獨特的區位和貿易優勢。埃及地處中東地區中心,緊鄰阿拉伯、非洲和歐洲市場,擁有蘇伊士運河這一世界貿易的黃金航道。埃及還與歐盟、美國、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簽署了多個自由貿易協定。
三是較為完善的引資政策。埃及先后頒布了《投資保障和鼓勵法》和《經濟特區法》,2004年成立投資部,專門負責投資環境改善工作,推行一站式投資服務,在稅收、土地、水電等方面給予外資企業一定優惠。
但是,埃及用工限制嚴格、勞工生產率較低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埃及的總體投資環境。
記者:中國公司在埃及投資的機會有哪些?在埃及中國公司的總體表現如何?
答:自2004年起,為擴大國內需求、改善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埃及政府大力實施私有化改革,推動工業現代化,連續推出并大力實施上埃及開發、開羅周邊新城建設等重大計劃,加之其本身擁有的近8000萬人口和不斷增長的龐大市場,埃及不少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投資機會遍布農業開發、食品加工、通訊和信息技術、醫療衛生、物流與運輸、紡織、石油化工、可再生能源、旅游等諸多領域。對中國企業來說,尤其在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鞋帽、機械制造、建筑材料生產等領域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伴隨中埃雙邊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逐漸融入埃及市場。在中國政府倡導下,天津泰達公司正在埃及建設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以期為雙邊投資進一步發展搭建良好平臺。工程承包方面,中國大型工程承包公司在最近兩年進入埃及市場,天津水泥設計院、中國港灣工程總公司、中建總公司、華為、中興等在埃及水泥、港口建設、運河疏浚、基礎設施建設、電訊等領域進行了雙贏合作。此外,中國企業在我國對埃及援建項目中也有出色表現。
記者:中埃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前景如何?答:自2009年下半年,在中埃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兩國經貿關系出現了全面好轉跡象。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出色表現以及過去30年間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增強了埃及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發展經貿關系的信心和愿望。2009年11月第四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的成功召開和中國宣布對非合作八項新舉措,為中埃經貿關系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