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房地產行業的三大矛盾,決定其泡沫與“政策”對決為期不遠

2010-1-13 15: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我們就目前的房地產政策來分析認為,2010年房價很難避免繼續泡沫化。
原因是2008年那次不成功的地產調控做出了壞榜樣。那一次房價“未跌已救”使更多人看清了房地產實乃政策這軟肋。更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再害怕房價下跌,于是,不斷推高“地王”水平;更多的購房者不再相信房價會下跌,于是,陷入恐慌性購房潮流。對此,我們認為,其中主要的問題是,房地產行業的三大矛盾,難已解決。
1、政策與市場的矛盾: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提保障性住房建設,房地產市場的“雙軌制”已漸露端倪。但是,保障性住房雖有發展的必要,卻不是解決房地產市場問題的關鍵。“經適房”發展多年,仍然房價飛漲、民怨沸騰,已經說明從發展保障性住房入手,很難根本性解決問題。房地產亂象的根源其實在于政府的“高地價”政策,也就是賣地收入構成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這一制度安排。
2、增長與穩定的矛盾: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已顯示出一種近乎偏執的“保增長”情結。其實,增長與穩定并不存在線性關系。日本經濟近二十年的低增長并未傷及其社會結構的穩定,而全球范圍內的諸多事件顯示,經濟增長并不必然帶來社會的穩定。因此,保住穩定的不是增長速度,而是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的均衡。
房地產業無疑是2010年“保增長”的主力,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基建投資下降、消費刺激政策效應遞減的大環境下,房地產業身負“保增長”與“促消費”的雙重“重任”,遺憾的是,隨著房價的漸漸泡沫化和征地拆遷中政府與群眾的沖突日益增多,房地產正漸漸成為妨礙穩定的因素。
3、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矛盾:當部分地區房地產的泡沫化已影響到社會穩定的時候,將導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矛盾激化。中央政府的首要職責是保證國家的穩定與安全,房地產雖貴為“保增長”的主力,但當泡沫的確影響到穩定時,壓制泡沫是是必然的政策選擇;但賣地收入是地方政府獲取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壓制泡沫等于損害地方政府利益,必然遭到地方政府的抵觸。2008年房地產市場調整后期,廣東、杭州等地急切地出臺救市措施阻止房價下跌,南京市原政府官員揚言“哪個開發商敢降價就跟誰急”,這些行為都已擺明了地方政府為房價“托底”的決心。
這些積聚的矛盾將在2010年開始進入爆發階段,未來3-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將漸漸步入“高危期“,這可能迫使房地產相關政策醞釀大變局。
當一個市場只有漲沒有跌,風險與收益嚴重不匹配時,就會吸引社會資金紛紛擠入市場,使泡沫迅速膨脹。隨著資金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看清形勢,紛紛擠進房地產業,中國式房地產泡沫已進入加速膨脹階段。
我們認為,不管出于主動還是被動,中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都不是一件太遙遠的事情。如果以十年為觀察期,房地產已不再是一項好的投資標的。理由可以簡單概括為:
A、房地產業的自然增長拐點臨近: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功實施將使中國人口結構在未來5-10年內出現急劇變化,人少了,房子的需求也少,現在的空置不再像10年前那樣容易消化了。
B、房價對城鎮化的制約:城鎮化的前提條件是城鎮就業收入至少可以覆蓋城鎮生活成本。但現實是收入增長遠遠跟不上生活成本的上升。這樣的現實會在客觀上阻礙城鎮化進度。
C、以泡沫與政策“對決”的必然來臨:中央政府希望以發展中小城鎮房地產對沖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政策結果卻更可能是“一、二、三”同時向上,二、三線漲得更快,最終全面泡沫化。房價上漲的“剛性”和中央政府捍衛社會穩定的“底線”之間的矛盾,終有一天會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迫使中央政府“痛下殺手”,刺破房地產泡沫。
從房價已引發的社會不穩定現象看,泡沫與“政策”對決的時點已為期不遠。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