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P(層次分析法)在供應商選擇中的應用
2010-1-13 1: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宋麗娟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尤其是與戰略供應商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因此,供應商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
供應商管理是企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是指對供應商的了解、選擇、開發、控制和使用。其中,了解是基礎,選擇、開發和控制是措施,而使用是最終目的。從中可以看出,如何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的、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供應商,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供應商選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集中在供應商選擇標準上,另一方面集中在供應商選擇方法上。
在供應商選擇標準方面,研究影響最大的是Dickson G.W.(1966)。它通過分析170份對美國采購經理協會的采購代理人和采購經理的調查結果,得出結論:“質量、成本和歷史配送水平是供應商選擇最重要的3個標準。”國內早期關于供應商選擇的標準研究,提出供應商選擇的標準包括:企業業績、業務結構與生產能力、交貨期、成本、服務、創新、質量系統以及企業環境等一級指標的供應鏈合作伙伴評價體系。
在供應商選擇方法方面,國外對供應商的評價及選擇研究已經形成一些較為成熟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及二者結合的方法。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國內學者也在供應商選擇方法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目前常用的供應商選擇方法有主觀判斷法、考核選擇、招標選擇和協商選擇等方法,但是供應商選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各因素之間的聯系難以精確定量和不完全確知,如某第三方物流公司在進行MRO(修理、維護、運營部件)供應商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
一、短期因素
1.成本2.質量3.交貨期4.服務水平5.履行合同的承諾與能力
二、長期因素
1.財務狀況
2.供應商組織與管理
3.供應商配合與支持程度
仔細分析選擇供應商時所要考慮的因素之后,可以看出這些因素共同體現了供應商的實力、供應商合作的意愿、選擇該供應商企業所需支付的成本等,最終我們應根據這些因素對供應商作出綜合評價,以此決定對供應商的選擇。但是,僅僅依靠上面所提到的定性方法和一般的數學評價方法很難做出合理、準確判斷,因此,本文將使用AHP(層次分析法)完成該第三方物流公司對MRO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
三、AHP(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層次分析法)
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是將半定性、半定量的問題轉化為定量計算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首先把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然后通過逐層比較各種關聯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建立模型判斷矩陣,并通過一套定量計算方法為決策提供依據。層次分析法特別適用于那些難于完全定量化的復雜決策問題,它在資源分配、政策分析及選優排序等領域有著廣泛的使用。
在社會、經濟和科學管理領域中,人們所面臨的常常是由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眾多因素組成的復雜問題。利用層次分析法分析研究這些問題時,需要把所研究的問題層次化。所謂層次化就是根據所研究的問題的性質和要達到的目標,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并按照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影響和隸屬關系將所有因素按若干層次聚集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
(一)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物流公司選擇MRO供應商時要考慮的因素及層次化的原理,可以構造出供應商遴選的層次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
供應商遴選層次分析模型主要分3層,最高為目標層,即通過對供應商的綜合評價(A),實現科學、合理、正確地選擇供應商,為企業提供所需資源或物資;中間層為準則層,有5個準則,即產品質量(B1)、交貨期限(B2)、成本(B3)、服務(B4)及供應商的財務狀況(B5);最底層為指標層即為實現供應商科學、正確的選擇而使用的評定指標:包括質量穩定性(C1)、進廠檢驗情況(C2)、質量改進(C3)等共12項指標(見C4~C12)。
在層次分析模型中,用直線表明上一層某因素與下一層各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如果上一層某因素與下一層中所有因素都有聯系,則稱該因素與下一層次存在著完全層次關系,如圖1中目標層因素A同準則層因素B的聯系即為完全層次關系。除完全關系外,其余的關系為不完全關系。
(二)構造判斷矩陣及標度
1.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表示相對上一層次某因素時,本層次各因素之間的兩兩相對重要性程度。設A層因素a
k
與下一層次B中的因素B
1
,B
2
……B
n
有聯系,則可以構造如下判斷矩陣(如圖2所示)。
其中,b
ij
表示相對于上一層因素,因素B
i
對B
j
的相對重要性。其值可用數字1~9及其倒數表示,這些數字稱為判斷矩陣標度,其含義如圖3所示。
2.選擇標度
各指標對該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意義和重要性是不同的,因此對該物流公司的貢獻率有較大的差異,客觀公正的指標權重是評價供應商的關鍵。在供應商測評時,必須確定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并對其進行定量化,也即各指標的標度。本文根據層次結構圖和專家意見,通過構造測評指標的兩兩比較矩陣,并通過一致性檢驗得到相應指標的標度如下所示(表1-5)。
(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
求出矩陣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滿足一致性的判斷矩陣對應的特征向量的各分向量即為各指標對上層的權重。N階正互反矩陣A=(a
ij
)
n×n
是一致矩陣的充要條件是:其最大特征根,因此,可以據此來檢驗判斷矩陣是否具有一致性。衡量矩陣不一致程度的數量指標叫做一致性指標。Saaty將它定義為
為了使用CI值作為判斷矩陣A是否具有滿意的一致性,Saaty又提出了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對于1~9階的判斷矩陣,Saaty給出了RI的值如表6所示。
這里為了判斷上述5個判斷矩陣是否具有一致性,采用和積法進行計算。
2.層次總排序
3.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檢驗 CI=0 RI=0 CR=0
4.結果
因此,該第三方另外企業在進行MRO供應商選擇時,所考慮的12項指標的優先排序及其權重值應該如下:
1) 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質量穩定性,權重值為0.280,因為產品質量始終是企業的生命線,所以,應該是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首先關注的要素;
2) 供應商的準時交貨率,權重值為0.193,供應商能否準時交貨關乎到企業的生產計劃能否落實實施,影響到企業是否能夠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果不能按時交貨,可能造成生產活動的中斷;
3) 供應商的成本優勢,權重值為0.12,從供應商處購買的總成本不但包括物料自身的價格,還受運輸成本、獲取成本及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成本等的影響。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價格合理是一個好供應商所必備條件。但進一步探究,是因為其成本管理突出而價格合理,還是因為供應商迫切想得到生意而有意虧本報價,甚至是供應商對自己的成本結構或采購企業的要求不理解而錯誤估價;
4) 供應商的服務水平,可以從售后服務、運輸準確率、以往交易客戶的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考核,權重值為0.0874;
5) 供應商的交貨靈活性,權重值為0.064,該項指標主要是指當企業臨時改變需求的數量或時間等條件下,供應商能夠適應的程度;
6) 供應商的產品在進廠檢驗、質量改進和體系認證等方面,權重值為0.056;
7) 供應商的市場占有率,權重值為0.031;
8) 成本降低配合,權重值為0.030,主要指供應商主動愿意配合企業降低成本的態度及供應商愿意同采購企業分享成本降低的成果;
9) 業務增長率,權重值為0.011;
10) 供應商的財務狀況,權重值為0.006.
四、結論
AHP層次分析法作為一個邏輯嚴謹的決策分析方法,對人們的思維過程進行了加工整理,提出了一套系統分析問題的方法,為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了較有說服力的依據。將AHP層次分析法應用于供應商遴選十分有效,最大的優點在于提出了層次本身,它使得買方能夠認真地考慮和衡量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另外,層次分析法使用起來簡單明了,不僅適用于存在不確定性和主觀信息的情況,還允許以合乎邏輯的方式運用經驗、洞察力和直覺。
盡管存在諸多優點,但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所選要素不合理,含義混淆不清,或要素間的關系不正確,都會降低AHP法的結果質量,甚至導致AHP法決策失敗。為保證遞階層次結構的合理性,需把握以下原則:
1、首先,根據實際情況抽象出較為貼切的層次結構模型;
2、其次,分解簡化問題時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3、再次,注意相比較元素之間的強度關系,相差太懸殊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層次比較;
4、最后,將某些定性的量作比較接近實際定量化處理。
AHP層次分析法方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學者們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論和方法,像群組決策、模糊決策和反饋系統理論等,近幾年成為該領域的一個新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