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借電子商務等創造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2010-11-29 13: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們總結東莞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經驗,可以簡單地用“全面激發動力、加強分類指導”來概括,其主要實踐內容包括:一是引導企業從單純組織加工逐步轉向研發、設計和核心制造;二是推動企業從OEM、ODM到開發自主品牌;三是鼓勵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研發創新水平;對用工需求大、附加值低的加工 -
制造環節有組織地轉移出去,并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四純兩小”企業。這是一個陣痛的過程,但也是一個新生的過程,經過堅持不懈地推進“雙轉型”戰略,為創造新東莞奠定基礎。
我們認為創造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東莞模式”,還應重點調整東莞升級、東莞創造、東莞標準、東莞活力等幾個層面,最終形成立體的多方位優勢。
第一,東莞升級。進一步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實現“雙轉型”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更好的政策環境和產業環境。就產業環境來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與制造業相關的配套產業水平,才能為“東莞模式”構筑更高的平臺。如今的產業發展趨勢是服務業與制造業相融合,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相融合。東莞應在促進物流、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與制造業的緊密聯系方面加大力度,為制造業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廣闊的平臺。東莞處于珠江三角洲,天然的沿海地理位置,物流運輸業的發展也集合了地利人和,因此,進一步掌控物流配送業資源,通過對港口行業和物流行業的扶持和發展,更好地提升東莞制造業的國際地位,增強其不可替代性,從而在國際分工中占據優勢地位。
第二,東莞創造。經歷“雙轉型”和“雙轉移”實踐的東莞人,已經將“東莞創造”作為新型發展優勢的核心,作為東莞人再次領先全國產業轉型的必由之路。東莞“雙轉型”的探索,已經開始推動“東莞制造”向“東莞創造”跨越,通過幾年的努力,確實推動了一些企業在產品創造甚至是品牌創造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推進企業加強產品設計、技術創新,進一步推進自主品牌的建立。利用新興市場的潛力廣闊、很多品牌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層級結構、消費者消費產品的傾向遠遠高于品牌的特點,培育市場,培育品牌。對于批量化生產、有嚴格的品質標準、緊隨世界潮流的產品種類來講,為內銷提供了其他國內廠商所沒有的優勢,中國市場作為新興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莞更是不能錯過。產品創造、品牌創造、價值創造構成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東莞模式”的實質核心。我們認為,東莞創造還應該在推動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尤其是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給予重視并作出努力。商業模式創新能為產品創造更高的價值,能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第三,東莞標準。東莞市經歷了“貼牌生產”,在外國的標準與規則制約下艱難贏利的過程。通過加工貿易而學習成長,通過與外資合作而學習成長,如今東莞市的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管理規則到技術指標制定上都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過去,企業盈利能力差、抵御風險能力低,除了產品質量低、技術水平低外,還有就是必須按照別人的要求加工、按照別人的標準加工,這在早期對學習國外先進生產水平有很大幫助。但在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企業在技術創新、自主品牌創立等方面逐步取得進步的前提下,有較高創新水平和設計能力的企業應該更多地參與行業標準甚至是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一方面,參與標準制定有利于企業在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參與標準的制定就可以在國際分工合作中有了話語權和定價權,也就是掌握了主動權。大力推進“東莞標準”有利于搶占制高點,也是“東莞模式”的新突破。
第四,東莞活力。從改革開放初農業為主的縣,到引進全國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到迅速成長為全國加工貿易和外經貿大市;從2006年提出“經濟社會雙轉型”,提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到2008年成為廣東省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再到今年成為全國試點城市,東莞始終保持著追求進步的活力。具體來看,當下的“科技東莞”工程、“創業東莞”工程,是經濟領域的活力因子。城市企業家精神,還有社會領域、文化領域的活力成為東莞發展的“永動機”。如果說,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和21世紀初期,部分東莞企業家、管理人員、員工等滿足于初級加工貿易的獲利,停滯不前而逐漸落后的話,那么,通過近年來“雙轉型”、“雙轉移”的刺激,迫使東莞人面向市場競爭,面向國際發展,激發出新的競爭活力。東莞各級干部、企業家只有居安思危、“自我革命”,摒棄習慣思維與經驗的束縛,大膽探索科技產業、環保產業、生物產業與加工貿易優勢相結合的渠道,才能開創出具有旺盛生機活力的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