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加快完善應急物流保障體系

2010-11-28 7: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張華義
    11月20日下午,第四屆軍事物流學術論壇應急物流與采購保障分論壇的氣氛格外熱烈。與會代表就“如何提升各大戰區物資保障能力”、“軍民融合式物資應急保障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應急物流”、“軍民融合式應急保障”等應急物流相關話題展開了研究探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紛紛就如何發展應急物流表達意見建議。
建設綜合保障基地
    我軍傳統的物資保障模式條塊分割,部隊所需的軍需、衛生、油料等各類物資按專業進行劃分,用彼此分割的物流系統進行保障,導致物流資源分散、功能單一、專業分工過細及重復性建設等現象突出,而且各物流節點還存在信息溝通不暢,視野局限在小團體中,僅追求局部效益而忽視了整體效益等問題。“這些問題給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形成障礙,嚴重制約部隊參與搶險救災、反恐維穩及未來戰爭過程中的反應速度,與我軍全面建設現代化后勤目標不相符。”軍事經濟學院軍事物流教研室主任劉筱蘭向本報記者分析說。“因此,建設綜合性的保障基地,把分散在各軍兵種、各專業勤務、各機構部門的物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勢在必行。部隊需通過頂層設計,建立起以戰區軍事物流管理部門相協調、以保障基地為中心節點的戰區物流網絡,實現對物流資源的統一管理協調、統一規劃建設、統一調度使用。”濟南軍區聯勤部物資采購站助理員李錚在會上提出了解決途徑。
    眾所周知,部隊無論是參加未來信息化戰爭,還是參加搶險救災、聯合軍演、國際援助等多樣化軍事行動,其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因素的交互影響對物資保障快速性、精確性、應急性和機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會專家認為,只有依靠綜合保障基地專業的保障力量、科學的保障技術、先進的保障理念和透明的保障資源,通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加快物流信息的傳遞速度,以精確、靈活高效的保障方式在準確的時間、地點為部隊及其他聯合力量提供科學合理的各類物資保障,才能滿足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需要。
    記者在分論壇中了解到,10月中旬,川藏兵站部某兵站在事先無通知的情況下,僅用5小時20分鐘,就完成了2400余名官兵的應急物資保障任務。快速、及時、精準的物流保障得益于該兵站“綜合保障基地”目標建設。據了解,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該兵站部兵站保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保障范圍由食宿向衣、食、住、行、醫、娛等多功能拓展,實現了從“驛站”到“綜合保障基地”的轉變,物流綜合應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李錚在會上進一步談到,只有利用保障基地集約使用物流資源,簡化物流的煩鎖環節,縮短流通時間,改變過去物資保障以行政為主要手段、不計物流成本的局面,才能建設起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的高速、高效、高精準度的軍事物流保障體系。
    與會專家在討論中達成共識,未來應急物流建設必須做好資源整合工作,告別“小、散、慢”的老物流模式,建設大型的綜合保障基地應成為軍隊在應急物流建設上的重要目標。李錚告訴本報記者,要達成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統籌規劃,抓好頂層設計,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及實施步驟,并通過定期組織軍地聯合協商會議,溝通解決應急物流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問題;通過制定一系列具體、清晰的實施細則來規范物流保障程序和工作流程,明確好軍地雙方在平時和戰時保障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并根據應急物流需要,簽訂相應的保障合同或協議。通過建立資質審查制度嚴格供應商準入,在國家和軍隊相關機構重點審查企業的設備設施情況、技術力量、安全保密等,最后做到讓軍地各方力量都為應急物流所用。
建立統一指揮體系
    從近幾年的汶川抗震救災、玉樹抗震救災、舟曲災后救援及反恐維穩等多樣化軍事行動中來看,由于任務性質多樣、影響面廣,通常都是黨、政、軍、警、民聯合行動,參戰力量多方,組織系統多元,處置情況復雜,可謂點多、面廣、線長,加之體制上的條塊分割,致使應急物流的組織指揮與協同動作難度加大。
    針對這些困難,與會專家紛紛亮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其中軍事經濟學院軍隊采辦系教授封少娟的意見,受到與會專家學者們的一致肯定。
    封少娟認為,要解決上述應急物流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就必須從應急指揮機制上動“大手術”。應急指揮機制,是軍隊處置突發事件行動的應急指揮體系及其制度的總稱。她告訴記者,軍隊在參與處突、救災等多樣化軍事任務時,往往參戰力量多元,組織指揮復雜,指揮協調難度大,要使各單位一體化聯動,就必須建立由駐地黨委政府和各軍警單位主要領導參加的聯合指揮機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行動協調一致,保證物資能夠適時、適地、適量前送,滿足多樣化軍事任務需要。
    蘭州軍區聯勤部物資采購站站長閤明強介紹,在玉樹抗震救災和舟曲泥石流災后救援過程中,災區往往是大軍云集,陸、海、空軍并肩作戰,同時,氣象水文、導航測繪、航天測控、航空遙感以及民航運輸、鐵路運輸和國際救援等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對應急物流指揮體系是個很大的考驗,其中暴露出了許多漏洞。“這需要在高度集中的指揮協調下,有效地發揮綜合優勢和潛能,建立起軍民融合的應急物流指揮體系;只有各方力量在統一的指揮體系下行動,才能保證完成好各項任務,否則就可能出現打亂仗,從而導致應急物流不應急,相關任務完不成的后果。”封少娟強調。
    軍事經濟學院軍隊采辦系物資聯勤教研室主任楊騰馳還指出,未來我國還需要完善應急物流的管理機制,建好應急物流的預警預測機制;只有建設并完善涉及應急物流的各類體制機制,才能真正構造起高效、快速、精確的應急物流體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