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絲路要塞到黃金通道 瑞麗口岸速寫
2010-11-27 3: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晨霧尚未散盡,通往瑞麗口岸的公路上已是車流如織。
云南瑞麗,這個三面與緬甸接壤的邊陲小城歷史上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要塞,也是中國最早開放的沿邊陸路口岸之一,如今已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經貿往來的黃金通道。
在瑞麗口岸聯檢中心的貨場內,幾十臺來自全國各地的重型卡車、廂式貨車滿載著建材、機械設備、紡織品等各類貨物,正排隊等待檢驗通關。
“從前我們都在口岸外的公路上排隊,有時能排一兩天,現在短則個把小時,最長一個上午也肯定能過關了。”重慶來的大貨車司機侯功林說。
據瑞麗市口岸辦主任楊仕勇介紹,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服務意識的增強使得口岸通關能力大大提高,預計今年全年通關貿易額將從2000年的1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80億元,通關人次達到900萬,通關貨物預計達120萬噸。
走出聯檢大樓,越過橫跨瑞麗江的姐告大橋,就進入實施“境內關外”特殊監管模式的姐告邊境貿易區了。與緬甸最大的邊境口岸木姐市毗鄰,經過姐告進出口的貨物額歷年均占全國對緬貿易的四分之一以上。
姐告,是傣語“舊城”的意思?稍谕辽灵L的姐告人孟泳壽看來,記憶中“一條泥土路、幾間竹泥房”的落后村寨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簇新的居民小區、林立的邊貿商鋪和繁忙的交通。
正是依托口岸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匯聚效應,這幾年孟泳壽的物流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不僅3.1萬平方米的倉庫被境內外的客戶訂購一空,就連2萬平方米的停車場也常!耙晃浑y求”。
在他經營的停車場里,記者看到200多輛重型貨車排放得井然有序,其中大部分來自鄰國緬甸。跑運輸的緬甸司機身著筒裙,臉上涂滿傳統防曬霜“特納卡”,有的已能熟練地用中文與街邊小販討價還價。
已經在姐告安了家的緬甸商人阿五告訴記者,他從2004年開始在中緬之間跑長途運輸,從瑞麗運小家電到緬甸仰光或曼德勒,再運回玉米等農產品。他說,隨著瑞麗通往曼德勒公路實現高等級化,從前需兩周的路程現在只需一周左右。
在姐告邊境貿易區不足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像阿五這樣的中外“個體戶”還有3千多名。
歷史上,作為320國道、“滇緬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的交會點,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讓瑞麗人頗為自豪,而如今作為建設中的中緬油氣管道入境口、泛亞鐵路西線出境口以及被列入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瑞麗面臨的機遇更是前所未有。
兩千多年前,馬幫商隊馱著中國的絲綢、茶葉,印度和緬甸的珠寶玉石,在云南崎嶇的山間小道艱難行進,進行著最古老的商業貿易,開辟了一條我國通往南亞,西亞甚至歐洲的古老商道。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上人口最多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已經全面啟動,昔日的沿邊口岸已經變為連接東盟各國的物流中心,一條從云南出發通往東盟國家的國際公路大通道已具雛形。
楊仕勇說,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國際通道、邊境城市和口岸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這無疑又給瑞麗的發展帶來了新一輪機遇。(采寫記者:王希、杜宇、羅沙、李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