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人為制造的“流通成本”推高了物價

2010-11-27 3: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目前快速上漲的物價和各地政府醞釀水、電、煤、天然氣等政府管制價格的沖動,正在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擔憂。我們看到,國家發改委11月25日已要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穩定價格總水平的通知精神,把握好政府管理價格的調整時機、節奏和力度,并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審慎出臺。發改委還同時要求各級物價部門進一步采取措施,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涉及企業生產與群眾生活的收費項目,降低偏高的收費標準和不合理的價格,緩解企業生產成本增支和群眾生活費用增加的壓力。
顯然,由于水、電、煤、天然氣等屬于政府管制價格,如果政府介入,相信能夠保持穩定,但與此相對應,已經完全實現市場化定價的農產品[20.90 0.48%],特別是蔬菜等,除了萬不得已采取臨時的價格干預措施和打擊游資炒作之外,直接針對價格做文章的空間的確不大。
然而如果考察一下農產品的整個流通環節就會發現,目前蔬菜等農產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和供需基本沒有多大關系,除了游資的炒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整個流通環節的成本太高。從農產品的價格構成來看,價格的70%左右產生在流通環節,因此,要穩定目前的農產品價格,除了繼續監控游資的炒作之外,更主要的應該在降低流通成本、減少流通費用上下工夫。在這方面,北京市新近的一些舉措,短時期內應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農產品的價格,抑制物價的過快上漲。
此外,也許我們還應該在國務院提出的減少不合理收費等制度上下工夫。據測算,目前中國的物流成本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比例接近20%,比日本和美國多一倍左右,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一是各種各樣的收費,二是對運輸車輛的亂罰款。單以罰款為例,中國目前的載貨汽車保有量為10465404輛,如果每輛車以每年2萬罰款計,就達數百億之巨。
另外,國家審計署2008年公布的2006年度審計數字則更為觸目驚心:我國16省(市)在100條(段)公路上違規設置收費站158個,截至2005年底違規收取通行費149億元;7省(市)提高收費標準,多征收通行費82億多元;12省(市)的35條經營性公路,由于批準收費期限過長,獲取的通行費收入高出投資成本數倍乃至10倍以上。
這樣,在物流成本占GDP不降反升的情況下,不僅中國制造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而且導致物價人為虛高,制造業把降低成本的希望寄托在擠壓法治空間,寄托在勞動者最低工資的突破上,而國家把降低物價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打擊小商小販上。
就此而言,人為制造的“流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物價高企的真正根源,通過嚴查一些不合理的收費,禁止亂罰款等,可以大大降低農產品的運輸成本,緩解價格上漲的壓力。
基于此,我們建議,以本次控制價格的過快上漲為契機,不僅僅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更是為中國整個物流成本減負。如果將整個中國經濟視為物流業的一個縮影,制約中國未來競爭力的無疑就是高昂的制度成本和交易費用。2009年,中國將物流業定為十大戰略產業,其良苦用心顯然不只是物流業本身,而是看到了整個經濟循環中最大的制度殘疾,通過物流業的振興為整個改革尋找下一個突破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