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10-11-27 0: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東省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是省政府著力推動的一項重要的公路環境整治工程。該活動自去年底開展以來,省交通運輸部門全力牽頭實施,省有關部門、各市人民政府積極支持和大力配合,基本實現了活動確定的目標。
一、全省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取得的成效去年12月,省政府召開全省公路綜合整治工作電視會議。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加強領導,周密組織,全省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扎實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路域環境有效凈化。各市集中開展違章建筑清除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累計完成公路線外綜合整治投資72.95億元,實施路宅分家106萬延米,清理違章建筑11萬間計288萬平米、占道集市貿易2674處、非公路標志29920塊、“三大堆”12.23萬處計181萬立方米,有效凈化了路域環境,提升了行車質量,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路域環境綠化美化效果明顯。各市普遍加大公路綠化力度,截至目前,全社會累計投資27.7億元,栽植補植喬灌花類苗木11009多萬株,公路沿線的綠化體量大幅增加,綠化層次明顯提升,不少市縣營造了森林公路、綠色大道等現代化人文景觀,提高了公路沿線的生態質量,優化了行車環境。在活動當中,涌現出了濰坊、淄博、臨沂、棗莊、威海等先進市,實現了路域環境面貌大改觀,有效地提高城鄉環境面貌,得到群眾的擁護和領導的肯定。王軍民副省長對濰坊的做法充分肯定,兩次到濰坊現場調研,并確定在濰坊召開了由各市分管副市長參加的全省公路綜合整治工作會議,把路域環境整治工作推向了高潮。
二、全省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年活動的主要做法本次活動的開展,充分體現了政府主導、部門配合、聯合行動、齊抓共管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協調推進的綜合整治工作機制初步形成。按照《山東省公路綜合整治年活動實施方案》要求,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結合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了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等部門積極給予政策支持;財政部門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公安部門配合路域環境治理,組織開展高速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有效遏制交通違法行為;林業、環境保護部門把路域植樹造林納入綠色山東建設總體規劃,對沿路可視范圍內的荒山荒坡、破損山體、河道、湖泊等生態環境進行集中整治;建設部門結合推進城鎮化建設,以規劃促整治,取得明顯效果;交通運輸部門舉全行業之力,主動作為、全力推進,抓改造提檔次,抓管理上水平,抓服務優環境,公路路況和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各市黨委、政府把公路路域環境作為展示城鄉文明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納入城鄉一體化規劃,變部門行為為政府行為,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活動開展以來,先后有10多個市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對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各縣(市、區)領導緊緊靠上抓落實,有力推動了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開展。
(二)多頭并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一是強化指導。省綜治辦組織交通運輸系統、山東高速集團開展了公路及路域環境調查摸底,制定了整治計劃和工作標準,量化整治內容。制定印發了《山東省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及相關管理制度》,會同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局下發了《關于完善提升公路綠色通道建設質量的通知》,提出具體要求與目標方向。二是加大投入。采取市縣分擔、市場運作、以獎代補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為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提供資金支持。濰坊市3年共投入路域環境綜合整治資金43.9億元,采取按比例分擔方式,由縣(市、區)、鄉(鎮)兩級承擔,市財政每年拿出資金進行獎勵。僅諸城市近幾年就投入資金2.5億元,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實施了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實現了全市公路發展的跨越升級。滕州市今年計劃投入公路綜合整治資金5.6億元,全部由市鄉兩級按50%分擔,目前已完成投資4.38億元,路域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全省公路綜合整治新亮點。濟南市從財政拿出2000多萬元以獎代補。同時,引入約束激勵機制,考核獎懲。濰坊、臨沂、棗莊、威海、菏澤、淄博、聊城等市把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市政府對縣(市、區)政府工作績效考核。
(三)注重結合,有效利用,提升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效果。各地在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有機地與政府開展的“統籌城鄉發展”、“綠色山東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等其他工作結合起來,借力推進,借勢發展。濰坊等市結合小城鎮建設,把路域環境治理與公路沿線鄉鎮建設規劃、村容村貌整治緊密結合,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工作亮點。臨沂市把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目前開展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相結合,形成了相互支撐、相互推進的良好局面。濟南、聊城、德州等市把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相結合,東營、淄博、濟寧、威海、日照、萊蕪等市與公路綠色通道建設相結合,不失時機地實施了公路綠化。棗莊市把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打造“江北水鄉、運河古城”城市品牌,發展文化旅游、改善城市環境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推動了城市轉型。聊城市與市委、市政府開展的“全面提升年”相結合,深化拓展“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城市品牌內涵;泰安市與強市名城建設相結合。青島、煙臺、日照等市,與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結合,濱州、東營等市,與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相結合,形成了共建、共創、共促發展的工作合力,推動了公路綜合整治工作深入開展。
(四)加強領導,督導落實,健全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定期聽取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匯報,各級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現場辦公,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省綜治辦組織開展了“非公路標志集中整治月活動”、“春季植樹造林大干60天活動”、和“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戰活動”。省交通運輸廳成立了10個督導組,分別由廳級領導帶隊對全省分片檢查督導,于3月底4月初對17市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全面督導。聊城市實施了事關提升聊城形象的路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由6位副地級以上干部分工包靠,著力協調解決征地拆遷、環境協調、資金籌措等棘手問題。濰坊市實行市直8部門包靠8條重點路段,泰安、棗莊等市實行市直有關部門分片督查督導。同時,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和《公路綜合整治簡報》,宣傳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公路綜合整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