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西安外向型經濟跨越發展
2010-11-26 7: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1月中旬,“2010第六屆中國國際物流節”為西安市頒發“2010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獎”的同時,西安國際港務區獲得“2010中國十佳物流園區”。
在西安東北部的灞水之濱,一座規劃建設范圍44.6平方公里的物流新城——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在崛起,區內建成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公路港、華南城及綜合保稅區成為西部中國開放型戰略高地。
對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向縱深推進起示范作用
在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背景下,“轉方式”、“調結構”的迫切性再次被提至最高層面。
“西安國際港務區對促進西安鼎立‘西三角’經濟圈,對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向縱深推進起到示范作用。”西安市副市長、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韓松在日前閉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交通運輸與物流博覽會”中“市長投融資論壇”上表示,目前該區已經形成的國際貿易組團、國內貿易組團、臨港產業組團、信息產業組團、生產服務業組團、生活服務業組團等六大百億產業組團體系,將為西安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揮積極作用,而西安國際港務區也將成為西安這座內陸城市最大的比較優勢和核心戰略資源。”
在港務區港務大道的最北端,西安國際港務區常務副主任強曉安指著高聳的塔吊和飛馳的施工車輛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西安華南城、國際陸港現代物流企業總部聚集區、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北醫藥物流基地、西安國際陸港CBD、西安國際酒城以及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等多個項目的同時開工,正將這個西部現代服務業示范園區推向建設高潮。
國土資源部徐紹史部長在11月初結束對西安國際港務區的考察后感言,西安已經具備對外開放的國際陸港條件,是符合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創新杰作,它將為內陸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國際港務區的發展路徑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促進西安外向型經濟跨越發展
有關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西安鐵路集裝箱吞吐量已超過13萬標箱,現有西安鐵路已難以承載,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數字也在大幅遞增。強曉安告訴記者,國際港務區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保稅物流中心的建成和運營,為這一矛盾的解決提供了方案。不久前,該區承接的公路海關監管中心和鐵路國際監管箱區已正式通過驗收,這意味著公路、鐵路海關監管運輸資源已經全部整合到國際港務區內。
“它將對提高西安貨運樞紐發送能力、改善鐵路基礎設施裝備,以及完善園區功能,加快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強曉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該項目之所以被鐵道部重視,是因為在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旁規劃了西安綜合保稅區。目前,保稅物流中心已經封關運營,兩大項目在互為配套的同時,為西部地區貢獻了一個具有口岸服務功能的國際內陸港平臺。
他認為,通過與沿海、沿邊口岸的對接,實現“港口后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及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了西安外向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而園區內正在建設中的現代物流企業總部,則有望成為西安“物聯網應用產業園”。據強曉安介紹,該項目已經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和中國國際海運網共同簽訂的“西安國際港務區物聯信息港”三方框架協議,將實現現代物流從被動告知到主動感知的歷史變革,率先引領西安進入“物聯網時代”,為“大西安”孵化出一個嶄新的物聯網應用示范產業園。
西部現代服務業園區的典范
“事實上,國際港務區已經形成開發區五大主導產業的經濟格局。”西安市發改委主任王學東日前帶隊考察該區后說,它必將成為西部地區建設現代服務業園區的典范。
強曉安告訴記者,目前進駐園區的香港豪德集團、深圳華南城、新加坡迅通集團、泰王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中國移動、青海鹽湖集團、浙江中天集團等企業均具有產業鏈帶動效應。
“此外,還要形成‘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的匯聚,打造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價值洼地。”強曉安說,“這里將成為我國內地直通東部沿海地區、港澳臺、亞太地區、中亞等地區乃至歐洲大陸的開放門戶。到2012年,建成后的國際港務區連同外界的南大門將豁然開朗,最終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產業特色的宜商、宜居、宜創業的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