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制造業引進香港物流管理模式打破行業僵局
2010-11-25 20: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福建泉州制造業正面臨著被發展緩慢的物流業拉后腿的窘境。“品牌做上來,產品做上來,才發現物流配送沒跟上。”當前,諸多泉州制造業面臨的庫存積壓侵蝕著企業的利潤。
近日,香港物流代表團來福建省泉州市訪問,代表團不少人士認為,泉州制造業急需高質量的物流配送服務相配套,在此節點上,引入香港高速、完善的物流業,將使“泉州物流”跟上“泉州品牌”。
制造業處于供應鏈上游
“目前企業的13個生產基地及82個經營部均各自設立倉庫,造成庫存重復、資源浪費。”在恒安集團,有關負責人向香港物流代表們介紹了泉州市制造業物流倉儲的現狀和不足,他認為,由于淡旺季各類產品銷售波動較大,實現“零倉儲”對當前制造企業而言并不現實,但通過更新現代物流業管理模式、整合企業資源,可大大降低用于物流配送的成本。
“相比中間商,位于供應鏈上游的泉州企業,更具有控制物流配送中心的優勢。”曾替耐克做全球配送的利和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雷瑞強表示,從物流流程上看,一項產品最初是由面輔料供應商及生產商流向物流配送中心,經物流配送中心供給到企業各個區域的分公司及代理商,最后流向終端客戶。“泉州的制造產業正處于物流供應鏈的上游,具備現代物流的巨大發展空間。”
物流拖了制造業“后腿”
據了解,僅在4年時間,全市貨物運量就由2005年的7810.71萬噸上升到2009年的11124.25萬噸。如果依據我市2005年—2009 年的貨運量增長率,可計算出今后我市每年貨運量增長率為11.74%,按此增長率預計,到2015年全市貨物運輸量將達到23325.91萬噸,2020 年將達到40633.29萬噸。
“但相對于制造業的增長,泉州市物流服務業還相對滯后。”一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我市物流業處于加速發展階段,但是比起發達地區還有一定距離,目前,我市物流企業分布較散,規模較小,實力偏弱,而港口作為運輸樞紐、物流節點的大規模集散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IT業送來配送“千里眼”
哪里倉儲充足、哪里急需補貨、哪個季節須減少庫存,考驗的都是物流企業的配送能力。
“泉州企業可與香港的IT產業合作,通過高效信息系統收集各區域產品的銷售狀況,以免出現一邊庫存過多、一邊貨品緊缺的現象。”從事IT產業的射頻科技系統資源有限公司首席執行長黃婉華則認為,一個高效的信息化平臺猶如打開了企業的“千里眼”,使得供應鏈的上下游信息暢通無阻。
雷瑞強表示,香港物流業較為成熟,但在香港當地卻并不具太大增長空間,未來,香港物流業發展方向應該朝異地業務入手,將泉州品牌企業生產的產品運送到國內以及世界各地。
“以往香港企業與泉州企業合作多局限于制造產業,現今,隨著泉州制造業的不斷升級,所須配套物流服務將與香港先進的物流業形成融洽的接合。”一香港物流代表團代表認為,香港擁有的專業、完善的物流配送資源,將為泉州制造業品牌添上“翅膀”,而當地快速的物流配送能力,可將“泉州品牌”傳輸到國內乃至世界各地。(本文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