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果蔬流通腐損率達30%助漲菜價 每年損失超千億

2010-11-25 4: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期,全國各地蔬菜價格一路高漲,居民生活成本不斷攀升。據了解,菜價居高不下除了供求不平衡的主因外,流通環節腐損率過高也是潛在的一大推手。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果蔬流通腐損率達到20%—30%,為歐美發達國家的4—5倍。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冷鏈產業大會,與會專家們呼吁上下游企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物流環節的消耗,幫助零售終端降低菜價。
市場現狀:每年損耗1000億元
上周五,由上海市商委與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冷鏈物流產業大會”在上海開幕。大會首發《國家發改委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旨在為全國的冷鏈物流企業樹立統一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從《規劃》中獲悉,我國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大國,目前蔬菜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占40%。近年來,我國生鮮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冷鏈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23%,冷藏暑運率分別達到15%、30%、40%,冷鏈物流的規模快速增長。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后損耗卻十分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耗金額達1000億元以上。而在歐美發達國家,果蔬流通腐損率一般僅為5%—6%。也就是說,物流公司同樣運送10噸蔬菜,在歐美國家只會“浪費”幾百公斤,在我國卻要“蒸發”2—3噸。物流環節的消耗多了,零售終端的成本自然上升,居民需承受的蔬菜價格也自然水漲船高。
流通環節菜價漲幅大
目前,一顆在田頭僅售1元錢的蔬菜,通過層層流通、批發,到居民桌頭,售價可能高達3元錢。但奇怪的是,每個環節的中間商,卻都用手捂緊荷包,聲稱自己“沒賺錢”。
在重慶市潼南縣桂林鎮,菜農以每公斤0.9元的價格把蘿卜賣給蔬菜收購商;蔬菜收購商把蘿卜運到潼南縣盤溪蔬菜批發市場,與批發商的成交價是每公斤1.1元;批發商賣給菜販是每公斤1.2元;菜販把蘿卜拉到南坪正揚農貿市場,以每公斤1.4元批發給市場終端攤販;攤販將蘿卜按照大小,標價每公斤2.7元、2.8元、3元。就這樣,這批蘿卜從田頭到縣城的菜場,價格漲了3倍,流通環節加價幅度達每公斤2.1元。
  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家扁豆生產合作社向菜農收購扁豆的價格是每斤1.1元,到批發市場,成交價是每斤1.4元;在崇明,合作社向菜農收購一斤白菜的價格是0.5元,經過批發市場和菜販環節后,零售價超過1.5元。
  浦東新區的扁豆運輸者表示,所得到的每斤0.3元差價中,0.05元是企業的毛利,0.25元是物流、人工和其他費用。重慶的蔬菜批發商也強調,物流環節的加價,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抵消農產品在運輸途中的損耗。
專家建議:降低流通損耗是關鍵
  “這些在運輸途中的無謂損失,間接導致農產品零售終端售價高昂,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同時,農民增產不增收,也漸失種植、養殖的積極性。 ”
  在冷鏈產業大會上,不少與會代表都表示,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發展冷鏈物流,切實降低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腐損率,可為城市居民減輕來自“菜籃子”的壓力。
  上海市商務委市場體系建設處劉敏處長表示,流通環節中最大的成本就是物流,政府的長遠措施、職責是搭好臺、培育好市場,從社會范圍降低物流成本。“上海在平抑菜價方面已采取不少措施,下周還會出臺一些具體舉措。 ”
  鄭州思念食品公司副總裁秦鵬更是大膽預言,如果蔬菜、肉類在運輸中間的損耗能降下來,目前城鎮居民菜價還有一成左右的降價空間。
三點入手發展冷鏈物流
那么,物流企業該怎么樣在運輸環節中把好關,為國家穩定菜價“保駕護航”呢?大新華華日飛天物流總經理劉原說,要解決好冷鏈物流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采用科技手段,加強監督機制。在很多物流環節中,由于上下游企業沒有做好溫度跟蹤,冷產品變質后,生產產家、物流公司、零售超市都會相互扯皮,把問題推給對方。 “如果在冷藏車上裝置GPS系統實時跟蹤貨物溫度,就能知道在哪個細節出了問題,今后改進時也更方便。 ”
  二是把握好恰當的時間和溫度。過去物流公司去農村運桃子,很多農民都是提前好幾個小時就把桃子采摘好了,一些司機缺乏經驗,又未給保溫車預冷,這樣雙重作用下,桃子運到市區的超市后,已經爛了一半。“冷鏈物流對時間和溫度的要求特別高,溫度達不到,或缺少執行標準,都會造成點到點之間溫度失控,加劇農產品腐損比率。 ”
  三是改善冷藏工具,做好科學運輸。目前,我國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比例僅為0.3%,現有冷凍冷藏設施也普遍陳舊,近一半國有冷庫使用了30年以上,如何促進這些舊冷庫更新換代是國家有關部門及物流企業在今后一段時間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 “另外,引進具備國際標準的優質冷藏設備也成了很多物流企業的共識。如為肯德基洋快餐運送配料時,蔬菜、肉類、飲料都有不同的保質溫度,分批運輸會增加成本,一起運輸又會加劇腐損,這就需要企業引進雙溫車進行運輸。 ”
“調控”組合拳下,物價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今年7月份以來,在國內外各種因素影響下,以農產品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為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國務院11月19日出臺了16條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的具體措施。
  當前,我國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工業消費品生產能力遠遠超過國內需求。從國內農產品收成、儲備情況和政府調控物價總水平的決心、能力和措施來看,我國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的態勢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今年以來,我國遭遇嚴重自然災害,但記者綜合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部和東北、湖南、湖北等糧食主產區獲得的信息,我國糧食連續7年獲得好收成,生豬、蔬菜、水果、雞蛋、水產品等農產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占消費的比重超過40%,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本月9日表示,今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最高點,食用油庫存也較為充裕。食用油“庫存差不多每個人有10斤”。今年的大豆獲得豐收,進口也比較多,食用油供應沒有問題。
  調控物價離不開必要的財力和物力。隨著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貫徹落實,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國家財力和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使得各級政府有能力通過提供補貼等手段,幫助低收入群體應對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的壓力。近日,一些地方財政陸續增加了對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補貼,減輕價格上漲對他們生活的壓力。浙江、江蘇、北京等地建立了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我們堅信,只要堅決按照國務院相關通知的要求,堅持扶持生產、保障供應與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結合,實施短期應急措施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理順價格關系與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相結合,維護企業正常經營活動與打擊價格違法行為相結合,依靠經濟、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就一定能夠保持消費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
“我們煤價已高于國際市場價格”
發改委:煤炭行業應加強自律穩定市場價格
22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針對目前煤炭價格上漲過快,部分地區電煤偏緊的問題,發展改革委已要求煤炭行業加強行業自律,穩定市場價格和預期,嚴格履行合同,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穩定供應。
  據價格主管部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煤炭企業利潤過高,高煤價導致火力發電企業經營困難,迫使部分煤炭用戶從國外市場進口煤炭,而巨額進口帶動了國際煤炭價格的上漲。“我們的煤價已經高于國際市場價格”。
  據了解,煤炭價格上漲過快有人為的因素。當前,煤炭資源整合是好事,但一些地方政府對煤炭銷售的控制在加強,煤炭出省需要地方的“路條”才能放行。
本市蔬菜在田面積將擴至50萬畝以上
各區縣簽責任書保證蔬菜供應
為穩定物價,中央日前開出涉及16個方面的“藥方”,主攻農產品供應量和流通成本,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在今年11月底前將貫徹落實本通知的情況報告國務院。記者昨天從上海市農委和商務委處獲悉,為了加大本市農副產品供應,降低流通成本,相關部門已經加緊研究政策,目前部分措施已經投入實施,并將根據效果進行調整和擴大。
綠葉菜自給率保證九成
在10月15日召開的上海“三秋”工作現場會上,市農委表示將在完成蔬菜秋播34萬畝次的基礎上,切實抓好43萬畝次的冬播蔬菜生產,其中綠葉菜種植面積不少于蔬菜面積的1/3。在11月9日下發的最新文件中,這一數字上升到45萬畝。昨天,市農委副主任殷歐在接受電話采訪中表示,目前本市的蔬菜在田面積為48萬畝,計劃不久后擴大至50萬畝以上。
“上海的蔬菜自給率底線為30%,生豬本地供應底線是25%,在2020年以前,這些底線不能突破,更要在近期擴大自給率,達到本地供應和大市場大流通的全國供應各占50%。”殷歐表示,未來上海2200萬的消費人口將吃上對半開的郊菜和客菜。 “上海的蔬菜種植將以優質、新鮮、安全和品種豐富為目標,為市民提供90%的綠葉菜,而番茄、黃瓜、土豆等土地種植成本較高的品種則將通過客菜來補充。 ”
除了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穩定農副產品供應,針對國務院提出的“保障化肥生產供應”,殷歐表示,上海的各類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充沛,沒有發生過如外地一樣的供應緊缺。
市政府與區縣簽下責任書
上周四,市政府和區(縣)長簽訂責任書,要求各區縣在穩定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潛力,保證供應。除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各區(縣)長也要對老百姓手中的菜籃子負起責任,上令下行。
“市長負責制除了可以保證蔬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外,還將從政策上著力。”殷歐說,政府將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民多種植老百姓最關心的綠葉菜。同時,推進規模化種植,通過科技下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復種次數。“有的農田一年只能種三五茬口的綠葉菜,有的最高一年收十茬,相關部門將指導農民提高種植水平和復種次數,通過合理安排增加產出。”他透露,政府還將為交通不便的郊區提供更多的菜籃子工程運輸車,幫助農民將農副產品盡快運往市區。
建議設立蔬菜市場指導價
產地價和零售價相差數倍,如何降低農副產品最終價格?對此,殷歐建議實行市場指導價,讓老百姓買菜時心中有數,打擊流通環節隨意加價。
“菜價太低,會造成菜賤傷農,太高又會菜貴傷民,要避免這兩種情況的出現,建議設立市場指導價。將生產、流通和零售環節的成本加在一起,再加上合理的利潤,來指導菜場的零售價格,允許其售價在一定幅度內上下波動。”市場指導價能夠讓老百姓在買菜時心中有數,避免部分商販漫天開價。
四區菜場試行直供直銷
“普陀、楊浦、閘北、虹口四個區已經開始試點蔬菜‘直供直銷’模式,郊區的蔬菜專業合作社與標準化菜市場簽訂合同,實現從田頭到市場,無中間環節的直接銷售。”市商委市場調控處副處長李子順表示,如果此項措施效果良好,將全面推廣。
“通過讓郊區生產的綠葉菜直接進入市區的標準化菜市場售賣,這樣就能夠減少中間環節的流通成本,進一步降低市場價格。”此外,部分區縣、街道正考慮減免部分標準化菜場的攤位費,一些生鮮超市或將降低入場費
“在各項措施之下,以蔬菜為首的農副產品價格下降已初見成效,最終效果如何還需實施一段時間再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