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離北京更“近”了坐動車三小時就到
2010-11-24 19: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北京到太原,2005年至今,距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隨著2009年動車的開通,旅途時間從原來的8小時縮短為3小時,還有和趙峰一樣的一群人,他們在北京工作,家卻在太原,動車的開通,也讓他們的幸福指數劇增。
回家旅途曾經讓人發愁
2004年,在北京某大學上學的趙峰畢業了,幾經周折,他進入北京市海淀區一家網絡公司工作,雖然沒有大學時代悠閑,但趙峰依然會在節假日返回太原老家看望父母。
大學四年,寒暑假返回故鄉,陪伴趙峰的是不變的火車車輪滾動聲,“從2000年第一次到北京,我就是坐的火車,路上大概要走8個小時左右吧,晚上坐車有時候睡不著,我干脆就聽一夜車輪鐵軌的撞擊聲。工作后,每逢五一節、國慶節、過年三個假期回太原看父母,大部分時候仍然是坐火車。”趙峰回憶,從2000年一直到2008年,回老家一直是比較頭疼的一件事,無論是黃金周,還是春暑運,永遠是擁擠、緩慢,晃晃悠悠八九個小時,枯燥乏味。“飛機只坐過一次,花五百元買的票,確實挺快的,但是加上兩地機場進市區的費用,還是有些貴。2006年國慶回家,因為沒買上火車票,坐了一次長途汽車,結果在太舊高速公路遇上了堵車,全程花了13個小時,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旅途,當時我就常想,什么時候回家能夠順暢快捷,不這么讓人頭疼呢!”
通了動車周末就能回家
2009年開通的太原至北京動車組列車,讓趙峰的歸家之旅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是2008年年底聽人討論這件事,三個小時從太原到北京,當時想都不敢想。不過這一切都是真的,2009年五一節回家,我第一次坐了動車。”趙峰現在回憶起來仍有些激動,“2009年,我比以往多回了兩三趟家。”
“父母現在也年紀大了,開通了動車,我可以經常回家看看。”現在趙峰經常在周末乘動車回一趟太原,“周五下午回來,周末下午返回北京,什么都不誤。這幾年太原的變化也不小,國慶節全家人去了趟五臺山,走了新修的高速公路,看來山西不只是鐵路方便了,公路條件也比以前大大改善了。”趙峰笑著說,以后回家會越來越方便了,現在飛機票平常也不過三百元左右。將來計劃買輛車,自己開車回家,京大高速、太舊高速、太長高速都能走,旅途中的發愁事慢慢就成歷史了。
“十一五”期間,我省鐵路營業里程由2512千米,增加到了3536千米,尤其是石太客運專線的通車,為我省鐵路發展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十一五”最后兩年,我省規劃開建了大西鐵路、中南鐵路出海通道等,將使鐵路交通邁入高鐵時代。
公路里程數由111227千米增長到12733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1686千米增長到1965千米,尤其是“十一五”最后兩年,全省規劃投入2000多億元,開工建設了28個高速公路項目,高速公路網由原來的“人字骨架,九橫九環”調整成了“三縱十一橫十一環”。交通條件的提升使旅客運量不斷上升,鐵路年客運量由2953萬人次,上升到了5320萬人次。全省民用航空航線數量增長到了90條左右,太原、大同、長治、運城4個機場基礎建設水平提高,客運量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