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龍:依據行業需求確定培養目標
2010-11-24 7: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衛衛
“現在我國的物流發展還很不完善,致使物流人才的培養超前于物流實業,所以培養出來的很多人才沒有用武之地。我認為,我們在如何對物流進行正確定位這一問題上,還需要冷靜思考。只有行業的位置找準了,人才的需求才能把握得更準確。”北京城市學院物流與連鎖經營專業委員會主任杜文龍說。
在杜文龍看來,目前我國對于物流業的整體判斷,還需要一個成熟的過程。因為教育是為實業培養人才的,如果對物流業態的定位不準,那么物流教育肯定跟不上。所以,要使物流教育真正為行業發展服務,弄清楚我國物流行業當前究竟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實屬當務之急。
杜文龍認為,可能現在高校向學生教授的內容也是企業需要的,但在培養方式上卻“問題很大”,導致學生根本無法達到培養目標要求的技能;即便是掌握了相關技能,能不能應用到企業實踐中也是一個未知數。這也是造成“企業招不到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現象。
而為了解決物流畢業生實踐能力差的問題,很多高校都試圖在實踐教學方面謀求突破。而在杜文龍眼中,這并不是物流人才培養中最根本的問題。“高職高專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本身就要求擁有較強的動手和實操能力。這類人才的培養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是直接為學生的就業服務的,是一種職業化的教育。但是本科及以上層次的教育是一種素質的提升,培養的學生以及所教授的內容、教學過程并不完全為了就業,更多的是對學生文化素質和整體內涵的提升。”杜文龍頗為擔憂地說:“但現階段,在我國卻出現了一種趨勢——把本科變成了職業教育,甚至是就業教育。現在一些學校從學生一入學就開始教他們如何就業——專業怎么建設、學科怎么建設、心態怎么對接,最終也是為了學生能夠順利就業,但是冷靜下來一思考,就會發現本科以上的教育如果按照這個路子走是有問題的。”
他認為,大學教育的定位,應該是提高個人的基本素質,基本出發點并不是就業。希望經過高等教育的人,學習期間培養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能用一輩子。而后再進行的繼續教育只是培養他對某個環境的適應,對某項工作能力的勝任。“從本質上說,本科教育應該交給學生的,應該是如何掌握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的如何把某項工作做好。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不能拿就業率去評價一個學校辦得好壞。”杜文龍強調說,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將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實現兩者的兼顧。學校在完成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同時,考慮到學生就業的需要,可以留一些空間讓學生同時接受職業教育,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增加求職競爭力。
杜文龍告訴記者,現在一些學校在本科培養中提倡所謂的“通才教育”,其實就是在踐行這種培養思路。其實,對院校來說,究竟是將培養方向定位于專才教育還是通才教育,除了要搞清楚自己的培養目標在社會人才結構中的層級之外,還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條件。
他說,對于一些生源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來說,可以著力在寬口徑、厚基礎上。但是對于那些主要培養操作類人才,且缺乏生源優勢的院校,則可以著力在專才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