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打造中部物流樞紐城市 大力推進現代物流發展

2010-11-24 6:4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 石建躍 通訊員 蔡晚生
    湖北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十分有利于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而現代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可以帶動武漢市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因此,中共武漢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并把其作為武漢市重點發展的8000億元產業之一。
    武漢市緊緊圍繞《武漢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和培育現代物流企業,推進現代物流標準、物流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應用,完善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政策,推動了全市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2009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達11070億元,近4年年均增長20%以上;物流業實現增加值480億元,近四年年均增長18%,物流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20%以上;物流需求系數較“十五”期末提高0.13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較2005年下降了1.09個百分點。在促進全市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物流運輸骨干網絡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間,武漢市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武漢北鐵路編組站和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成并投入運營;天興洲公鐵兩用大橋及武漢火車站建成通車,區域化、國際化、物流化的武漢鐵路貨運新格局逐步形成。武漢新港建設全面提速,陽邏港二期碼頭投入運營,啟動了武漢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漢臺快運”和武漢新港“鐵水聯運”新模式,2010年全市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60萬標箱,武漢港將逐步成為中西地區出口中轉的國際港口。武漢連接周邊地區的漢孝、漢麻、青鄭等7條高速出口路全部建成通車,繞城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全市形成了由內環、二環、中環、外環等四條環線和17條放射性道路構成的公路運輸網絡。T2航站樓投入使用,T3航站樓今年5月份舉行了開工奠基,東海航空公司全貨機投入營運,友和道通國際貨運航班即將開通運營,武漢航空貨運中心和航空樞紐地位進一步顯現。截至2009年底,全市物流貨物運輸量由2005年19612萬噸增加到34409萬噸,貨物周轉量由2005年1278億噸公里增加到1900億噸公里。
    物流園區集聚力不斷增強
    按照重點建設5大物流園區、7大物流中心和9大類配送中心的要求,“十一五”期間,武漢市加強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的規劃和建設,先后完成了黃陂天河航空、東西湖高橋、新洲陽邏等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總體規劃和發展戰略研究;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設施建設項目65個,總投資400余億元,一大批物流園區和中心的建設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時,加大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的招商引資力度,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先后入駐,中國基建、國家糧食物流基地、華中鋼鐵物流基地等12家投資過億元物流企業入駐陽邏地區;新地、德邦、盛輝、荷蘭TNT等物流企業入駐東西湖高橋物流園,東西湖地區已集聚各種物流企業近600家;深圳友和道通、宅急送等航空物流企業落戶黃陂天河航空物流園區;捷富凱、中外運、東本儲運等第三方先進物流企業進駐沌口經濟開發區。
    物流產業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十一五”期間,結合武漢市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需要,大力發展重點物流產業。積極推進保稅物流發展,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行以來,充分發揮“境內關外”的保稅功能,積極拓展進出口保稅物流業務,截至今年10月31日,為湖北、廣東、江西等10多個省市90多家企業辦理進出口業務14830票,貨運量13.8萬噸,總貨值23億美元,征收稅款7.7億元。大力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組織全市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推介會、供需對接會,為制造業與物流業對接聯動提供溝通平臺。推進農產品和商貿物流發展,在中百、武商量販等龍頭商貿企業加快配送中心建設,提高了商品運輸、配送、分撥能力,商貿企業營業額逐年遞增;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今年10月底,全市冷庫總容量25萬余噸,人均冷庫容量是全國人均容量的4倍多;全市新建冷藏庫15萬余噸,是“十五”期末的1.5倍,武漢肉聯、萬噸冷儲、山綠物流等冷鏈物流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為全市果蔬、肉類、水產品保鮮、冷藏、冷凍商品流通提供了支撐。2010年武漢市被國家商務部批準為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適應國際貨運快速流通需要,推進航空物流發展,武漢市成為中部地區惟一開通全貨運定期國際航線城市。
    企業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十一五”期間,通過引進、整合、積極扶持等形式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入駐武漢,帶動了全市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中原、車城、捷富凱、東本儲運等企業成為全市汽車產業物流服務的骨干企業。通過內部整合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中儲、中遠、中外運等中央在漢企業通過整體改造、整合內部物流資源,以武漢為基地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業務;武漢商貿控股集團、武商聯集團等本地企業通過合資合作等資產重組方式進行流程再造,形成了一批國有控股和民營操盤的混合所有制物流企業。積極扶持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爭取國家和省、市專項扶持資金,近年來先后支持了九州通醫藥配送、誠通物流配送中心等28家物流企業的34個重點物流項目建設,促進了全市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截至目前,全市與物流相關的企業近3000家,其中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物流企業達150余家,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確認并授牌的5A級物流企業有3家,4A級13家,3A級15家,2A級9家。物流企業的運行效益不斷提高,九州通集團成為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第3名;武漢商貿控股集團位列2009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第29名,在中部6省排名第一。
    企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十一五”期間,積極推進物流標準化、物流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物流信息化建設。一是在中百、武商及副食品倉儲物流企業中推廣標準化托盤、數字高架倉、自動分撿等物流技術,物流企業的配送能力顯著提高;在省汽運、誠通、東本儲運、德邦等物流企業中積極推行廂式貨車、集裝箱、甩掛運輸為主的運輸方式,標準化運輸得到發展;在山綠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建立了高架立體數字化冷庫,建立并推行使用了S-ID定位集成系統和WMS倉儲管理系統;推行物流信息化管理技術,一大批物流企業建立了與企業自身相適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十一五”期末,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物流信息技術為核心,高架立體自動化倉儲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等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發展新格局。
    外部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十一五”期間,全市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武漢市現代物流發展的意見》、《武漢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制訂了《武漢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了《關于武漢航空發展引導專項資金獎勵辦法》,每年拿出5000萬元資金,鼓勵航空公司新開直飛或經停武漢的國內外航線,通過物流扶持資金支持了物流企業發展。積極向國家申報物流企業稅收試點,九州通、正達物流、捷利物流等10多家物流企業納入了國家物流稅收試點范圍。武漢市規劃、公安交管等部門出臺了物流用地“綠色通道”、物流車輛道路通行管理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