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創三方共贏
2010-11-24 6: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陳倩劉立
日前的一個上午,河北某輪胎經銷企業的倉庫,中國外運河北公司員工李賓開始每日例行貨物清點。
李賓的職責不是簡單的貨物看管,而是專職的監管員,即銀行的“看家人”。據了解,去年,這家輪胎經銷公司將擁有所有權的輪胎作為質押物向中信銀行石家莊分行申請質押融資,銀行委托中國外運河北公司(以下簡稱河北外運)對該企業所提供的質押物承擔客戶倉庫的倉儲、監管責任。“涉及貨物的占有、運輸與監管等大量物流環節,非銀行專業所長。”中信銀行石家莊分行一位客戶經理這樣解釋這種融資模式,“單純依靠銀行自身的力量,既不經濟也難以監控操作風險,銀行需要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對企業提供的質押商品代理物流與監管。因此,業界又稱貨押業務為物流金融業務。同時,物流金融的快速發展,改變了銀行擔保貸款集中在不動產領域的狀況,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為解決企業融資難提供了新渠道。”
■ 盤活流動資產
“貨壓在倉庫中,資金周轉不了,很多中小企業正處于這種窘境中。銀行貸款一般傾向于不動產、大項目和大企業,中小企業份額很少,再加上有些企業因自身廠房、土地權證不齊全等問題,通不過抵押貸款申請,加大了融資難度。”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物流金融的魅力在于,它讓企業的原材料和生產半成品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
近兩年,物流金融已成為多家銀行業務的一大亮點。工商銀行河北省分行中小企業部一位負責人認為,物流金融就是銀行通過物流企業搭橋,并讓其當“看家人”,然后給質押流動資產的中小企業借貸。“當然,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作為質押品。用于質押的商品必須符合易于處置變現、質量穩定等特點,比如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石油及其制品、鋼鐵、汽車等。”這位負責人說。
據了解,我國物流金融業務發展較晚,“銀行一般也只和中外運、中遠等‘中’字頭的國有物流企業合作,而且在鋼材、黑金屬等產品所屬行業占的份額最大。”中信銀行石家莊分行產品部一位經理告訴筆者,目前在中信銀行開展的物流金融以存貨質押融資業務和先票后貨等業務為主,早在2005年就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簽訂了長期合作的協議。
河北經貿大學金融系專家認為,商業銀行和物流企業都是供應鏈金融天然的參與者。在國際上,物流公司與商業銀行互動、聯姻乃至購并提供供應鏈金融即是佐證。典型的案例包括:1998年UPS收購美國第一國際銀行,將其改造成為UPS的一個部門,提供物流金融服務,轉型為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商。2005年摩根大通銀行收購了一家物流公司Vastera,并在亞洲組建了一支新的物流團隊,專門為供應鏈及分銷鏈提供金融服務和支持。
■打造 “三贏”局面
“物流金融不僅解決了企業融資難,還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銀行規避貸款風險,也成為物流企業獲得客戶資源以及決定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外運河北公司總經理李清會分析,“在現代物流業中,倉儲、運輸等基礎性物流業務的門檻低、競爭激烈、利潤趨減,主要利潤來源已轉向包括物流方案設計、包裝分裝、多式聯運等各種增值服務。而物流金融業務更是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受到業界的關注。
李清會認為,從最早開展質押業務的一些國內金融機構的實踐來看,銀行與物流公司的合作可實現多方共贏。首先,銀行借助物流公司在傳統物流及貨物監管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得以構筑“防火墻”,拓展貨押業務新興市場;其次,對客戶而言,在基本不改變經營現狀(如廠家自有倉庫、第三方監管)的情況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盤活存貨,增強資金實力;第三,對物流公司來說,他們在當銀行代理人,保障信貸資產安全,并就企業經營活動向銀行提供預警的同時,通過對銀行客戶的合理共享,也將為自身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和客戶增長渠道。
從中國外運集團統計數據上看,2009年他們協助銀行幫助500多家中小企業獲得貸款638億,自身業務收入近4億,利潤近1.5億;2010年預計協助銀行幫助近800家中小企業獲得貸款近1000億,自身收入預計7億元以上,利潤預計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