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福建突飛猛進 閩道通衢連四海

2010-11-23 11: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福建,曾有“閩道更比蜀道難”之嘆。 
  “十一五”期間,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 
  2005年,我省高鐵正式開建;而今,溫福高鐵通車了,福廈高鐵也通車了,動車組飛馳在八閩大地。全省公路通車里程超過9萬公里,增加3.2萬公里,高效暢通的公路網連通港口,連通內陸,連通縣、鄉、村。高速公路通車和在建里程雙雙超過2000公里,在建里程居全國第8位,通車里程翻了一番。 
  2005年,我省港口貨物吞吐能力是1.2億噸;而今,超過3億噸,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新增56個,是“十五”增量的2倍。 
  2005年,我省“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剛開頭;而今,全省98%的建制村全通上水泥路,1.3萬個建制村開通了班車…… 
  閩道通衢連四海,交通之變,一曲華章動人心! 
  港口發展: 
  整合打造三大“規模軍團” 
  開海興閩,八閩劈浪揚帆。 
  5年來,我省港口開發勢頭強勁,完成投資超過300億元,相當于“十五”的3倍。到今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碼頭總通過能力達3.2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近1300萬標箱,增量分別是“十五”增量的5倍和3倍。與此同時,港口貨物吞吐量逐年突破,到今年底,5年里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近13億噸、集裝箱超3000萬標箱,是“十五”時期的2倍。 
  八閩的騰飛需要“大港口”。我省加快港口體制改革,進行跨行政區域港口整合,打造廈門港、福州港和湄洲灣港等三大“規模軍團”,成為時代命題。“破繭脫殼”正是從“十一五”開始。2006年1月,廈門港與漳州的4個港區實現港口生產調度、港政、航政、引航、規劃建設、統計管理“六統一”;2009年8月,湄洲灣南、北兩岸4個港區也實現整合。 
  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審議通過了《福建省港口體制一體化整合總體方案》:鞏固提升廈門港、加快開發湄洲灣港、整合優化福州寧德港,加快建成福州港、湄洲灣港(泉州-莆田)、廈門港3個億噸以上大港,形成面向世界、服務中西部發展的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海西港口群。 
  今年8月底,廈門港-漳州港完成整合,港區從8個擴至12個,我省“大港口”整合再次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整合,讓我省港口走向跨越發展。 
  廈門港形成了規模效應,已位列全國八大集裝箱干線港,躋身全國億噸港行列。今年,廈門港預計貨物吞吐量達1.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560萬標箱,分別比一體化改革前的2005年增加8000萬噸和200萬標箱,在世界集裝箱港口的排名從整合前的第24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9名。 
  湄洲灣港整合后,有效扭轉了過去南北岸開發各自為政,碼頭建設散、雜、弱、小的狀況。根據整灣的科學規劃,重點依托新成立的湄洲灣公司和交通運輸集團、能源集團、國投集團等大企業,連片發展四大片區,東吳、羅嶼、肖厝、莆頭投資140億元,開發態勢紅紅火火;深水航道加快推進,主航道通航等級達25萬噸級,東吳、肖厝航道達10萬噸級。 
  港口整合,仍在繼續。 
  高速公路: 
  “兩縱三橫”主骨架成形 
  1220億元——我省“十一五”期間高速公路完成的投資額,是“十五”的3倍。 
  “兩縱三橫”主骨架已然成形,與周邊省份的高速公路進出省通道增至8條,廈門港、湄洲灣港通往內陸腹地的通道全線貫通,形成了服務中西部發展的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66個縣區可在半小時內上高速。 
  延伸兩翼、對接兩洲。國高“沈(陽)海(口)線”福鼎(分水關)至詔安(汾水關)段,國高“長(春)深(圳)線”松溪至武平段,把海西與長三角、珠三角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縱深推進、連片發展。國高“(北)京臺(北)線”浦城至福州段,國高“福(州)銀(川)線”福州至邵武段,國高“泉(州)南(寧)線”泉州至寧化段,國高“廈(門)成(都)線”廈門至長汀段,八閩盡覽中西部廣闊的腹地。 
  改革開放呼喚大流通,大流通急需大交通。 
  “醒得早、起步晚”的福建高速公路建設,歷經“九五”、“十五”的拼搏,到2005年末通車里程1208公里,但與先進省份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為徹底打破經濟發展的緊箍咒,我省三次重繪高速公路藍圖,規劃從最初的“一縱兩橫”,到“十五”的“三縱四橫”,再到“十一五”的“三縱八橫三環二十五聯”,規模總里程達6100公里。 
  完善建設管理體制,成為高速公路跨越發展的強勁引擎。 
  “省市共建,建設以市為主,運營全省統一”的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激發了地方建設高速路的無限熱情。這兩年,又創新推行“標準化施工”,創新推行“無障礙施工”,推進了又好又快的建設。 
  提速再提速。2008年,交通部門響亮地提出了力爭“10年計劃任務5年完成”。 
  趕超再趕超。過去,一年建成通車、開工建設不過一兩條高速公路,而從2009年起每年開工10條,一批“十二五”項目提前實施,目前在建里程超過2700公里,居全國第八。 
  號角聲聲,激情似火。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干150天、實施五大戰役后,我省又采取超常辦法、超常舉措、超常力度推動實施,泉廈高速“四改八”擴建實現了“9·8”前通車的莊嚴承諾,在9月2日提前半年通車,成為我省第一條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 
  鐵路: 
  邁入發達的高鐵時代 
  1000億元!過去的5年,我省完成鐵路投資遠遠超過歷來投資的總和。 
  從2005年起,我省在建的全是時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2009、2010年,溫福鐵路、福廈鐵路相繼建成通車,福建自此結束了只有單線、低速鐵路的歷史,跨入雙線快速大運力高鐵時代。福州到廈門只需1.5個小時,到杭州4.5小時、到上海6小時…… 
  鐵路夢,是福建人民的強省夢。 
  為徹底改變鐵路落后的局面,夯實經濟騰飛基石,福建樹立了部省合作的典范。幾年來,省政府與鐵道部進行了5次部省會談,僅去年部省領導就先后3次舉行高層會晤。發展的步伐,在部省緊密合作中跨越前行。 
  藍圖宏偉。從最初的重點加快建設“一縱兩橫”,到最終確定的“369海峽鐵路網”,即建設沿海、杭閩廣、浦建龍梅等“三縱”;北京-合肥-福州-臺北、昆明-漳州-廈門-高雄、衢州-寧德、橫峰-福州、向塘-莆田、長汀-泉州等“六橫”;形成連接海峽西岸與東岸的九條環狀鐵路。 
  前期超常。向莆鐵路從項目提出到國家列入“十一五”規劃綱要僅1年半時間,從立項到國家正式批準可研籌備開工建設僅僅一年時間;合肥至福州鐵路在一年半時間內,完成了設計方案競標、立項、可研、初步設計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福州至平潭鐵路,從提出到計劃開建僅僅一年時間。 
  溫福鐵路、福廈鐵路、廈深鐵路、向莆鐵路、合福鐵路……第一輪建設高潮尚未落錘,第二輪建設高潮又緊鑼密鼓地展開,目前我省鐵路正線通車里程超過了2132公里。 
  “10年計劃任務5年完成”的鏗鏘之聲,在八閩高鐵建設大地響徹。 
  上下同力,萬眾一心,朝向這樣一個目標:到2015年左右,我省鐵路網總規模將達6000公里左右,完成投資約3500億元,進出省鐵路通道從目前4條增至12條,路網密度將從目前135.42公里/萬平方公里增至500公里/萬平方公里,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形成發達完善的福建鐵路網。 
  農村交通: 
  建制村都通上水泥路 
  走上水泥路,這是農民世代的夢想,如今已成現實。 
  這5年,農村公路投資157億元,新增農村水泥路2.7萬公里,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到今年底,全省98%建制村都將通上水泥路,1.3萬個建制村開通班車。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太多的鄉間小路羈絆經濟發展的腳步。省委、省政府為此決定,從“十五”后期開始計劃投資140億元,實施“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連續多年把它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 
  “陽光政策”激發了農民修路建橋的熱情。交通部門制定全國最高水平的補助標準;出臺一系列管理辦法,創新農村公路計劃管理新機制,建立農村公路項目庫,以項目庫替代年度計劃項目進行管理,補助資金實行“以獎代補、完工兌現”機制,有力推動了我省農村公路建設。 
  在全面推進過程中,我省創造了全國的諸多“第一”,在全國首推利用世行“部門貸款”建設農村公路,在全國首推“一縣一議”建設農村公路,在全國首推“代建制”建設管理模式…… 
  非凡力度取得非凡成效。“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比規劃提前2年完成,而今農村公路又向網絡化發展,把村道、鄉道、縣道、各旅游景區的專用道與國道、高速公路銜接起來,組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同時,由建制村延伸向自然村,提高通達深度。 
  5年來,一條條現代化交通大動脈快馬加鞭地在海西大地上延伸,一條條嶄新的農村水泥路星羅棋布于八閩廣袤村莊農野上。 
  “大動脈”與“毛細血管”相互輝映,服務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助推著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