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多措并舉打造水陸綠色生態交通網
2010-11-23 3:3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深秋時節,浙江省湖州市劍山村的環保屋迎來一批批參觀者。來自同濟大學的一位建筑系教授說:“這些環保屋節能、節水、節材、節地,既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建筑優秀傳統,又注入了現代元素和環保理念,既有前瞻性,又有推廣價值。”環保屋的主人是該市的港航管理人員任衛中。多年工作中的潛移默化,促他萌生了修建環保屋的想法,并付諸實踐。湖州市交通局局長夏堅定說,通過把生態化建設作為構建和諧交通、打造綠色通道的重要工作來抓。和任衛中一樣,生態交通建設如今已成為每位湖州交通人的自覺行動。
湖州是浙江的北大門,干線公路直通江蘇、安徽等地,公路交通狀況的好差不僅關系著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還關系著全省的形象。該市交通部門通過采用高新技術,努力扮靚這張“臉”。每條公路在規劃選址、設計、建設、養護和運行管理過程中,盡可能考慮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追求對生態環境最小的破壞和最大的恢復,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之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以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為例,這項技術利用專用再生設備對舊瀝青路面進行銑刨,同時噴入泡沫瀝青進行拌和,形成泡沫瀝青混合料,再經過平地機整平和壓路機壓實成型。由于原位利用路面材料,且無需加熱,既可延長路面使用壽命,又減少大中修次數,大大節約了資金。目前,泡沫瀝青冷再生技術已經在09省道、11省道、04省道、湖鹽公路等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武漢、溫州等地的公路管理部門獲悉后紛紛慕名而來,希望在相關技術方面進行合作。
沿著船舶穿梭如織的內河航道,湖州交通部門更是將生態理念應用到最大化。浙江省內河第一條千噸級航道湖嘉申線在建設中,為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嘗試采用親水性,透水性護岸斷面技術。為保護文物古橋,新開挖航道5.9公里繞道;為節約建設資金和土地資源,對航道上的屺風大橋采用橋梁頂升方案,創下了國內橋梁整體一次性頂升2.5米的最高紀錄。由于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湖嘉申線實現了航道建設與自然環境、生態環境、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為中國內河水網航道建設提供了成功范例。同時,每條駁船均配備了垃圾箱和油水分離器,沿線水上加油站設置了紅色環照燈。截止目前,全市在冊營運船舶5100余艘,136.5萬載重噸,今年未發生一起重大船舶污染性事件。
在道路運輸方面,該市致力引導客運企業發展觀念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高方向轉變,走整合增效、集約發展之路。近年來,先后組織完成了到嘉興、蘇州、上海以及湖州至轄區三縣客運班線改造,減少客運運力42輛。在嚴把好新車選購關的同時,還督促企業車輛定期維護檢測,保持車輛狀況良好,引導客車行駛速度控制在90—100km/h最佳經濟時速,達到安全節油的效果。2007年開始,該市采取“政府補貼一點、燃氣公司贊助一點、經營者免費享受”的模式,啟動了“雙燃料”出租車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改造942輛,占全市出租車總數的62%。僅此一項,每年就可少消耗燃油約7922噸,折合標準煤11678噸。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湖州市生態交通建設行動方案》目前已經出臺。該《方案》對“十二五”期間的生態交通建設已經進行了詳細周密的安排。即:到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318公里、普通國省道里程達到530公里,公路網總規模達到8458公里,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317公里,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4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45萬標箱。通過優化道路網,計劃比2010年節約標準煤6.6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1.1萬噸,通過加快水運建設,計劃比2010年節約標準煤6.4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0.5萬噸。同時,全市公路大中修瀝青路面再生利用里程累計達到 80公里,瀝青路面廢舊材料再生利用達到9萬立方米,每公里公路隧道照明耗能比2010年下降15%,干線公路預防性養護比率達60%,全市高速公路所有出入口均實現不停車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