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做強現代產業體系
2010-11-21 2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以其充滿詩情畫意的大明湖、綠色蔥蘢的千佛山和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著稱于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老殘游記》中對泉城濟南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對于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
未來的濟南更加讓人充滿期待。
隨著近年來濟南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戰略的提出和“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發展規劃的實施,一個充滿“活力之都、現代之城、宜居家園”元素的新濟南悄然崛起。
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焉榮竹說,“今天的濟南已然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進入了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階段,進入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注重民生成為城市發展主題
濟南的壯美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城市的發展不僅需要創新思維,更需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指導。抓發展、惠民生正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支撐。“群眾需求的生活質量不論有多高,濟南城市化發展的腳步都要一直跟上。”濟南市市長張建國如是說。
正是秉持這種理念,2007年4月底,濟南市啟動了覆蓋全市的棚戶區改造工程,38個集中片區和31個零星片區全面開工。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濟南“棚改”目標不改,在原計劃38個片區的基礎上再增加66個片區,使受益群眾增加到6萬戶、18.3萬人。
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前夕完工的大明湖綜合整治工程,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棚改”。在有著泉城“眼睛”之稱的大明湖湖畔,記者看到,昔日周邊密密匝匝的小平房已經被綠地和景觀取代,大明湖也由封閉的“園中湖”變成了開放的“城中湖”。在大明湖南門附近住了40多年的趙淑琴老人自豪地對記者說,“城市干凈漂亮了,不僅我們生活得更舒坦了,外地人也更愿意來濟南旅游了。”
“一年打基礎、兩年大發展、三年大變樣”,濟南市是這樣規劃的,更是這樣做的。聲勢浩大的棚戶區改造不但極大地改善了民生,還盤活了有限的城市土地資源,增加了土地有效供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使用價值,提升了城市商業水平。
位于濟南老城市中區的萬達廣場,周邊配套設施正在抓緊最后建設。昔日臟亂差的棚戶區,已經被這個充滿現代設計元素的城市綜合體取代。據介紹,未來萬達廣場僅文化產業和連鎖百貨這一塊,就可新增1萬個就業崗位,每年帶來約1億元的稅收。
在“抓發展、惠民生”這一理念引領下,濟南市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東部新區、西部新城、濱河新區正破繭化蝶。
未來10年,濱河新區、東部新區、西部新城3個新區450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面積,將使濟南建成區的面積擴大50%;而總用地面積30多平方公里,總投資達4000多億元,總建筑面積約7000萬平方米的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奧體中心、文化中心、樞紐中心等多種功能的16個城市綜合體,分布在“一城三區”內,將為濟南建設新型現代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轉型領飛城市經濟
趵突泉水噴涌如注、甘洌如昔。
在趵突泉景區經營茶館的羅薇經理這樣向記者描述她對濟南的感受,“這幾年是濟南城市面貌變化最大的幾年。作為濟南市民,我們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惠民生”的前提是“抓發展”。粗放式的發展已經難以為繼,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在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基礎上,還確立了打造濟南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模式和目標:立足省會特色和資源稟賦,以高端、高質、高效為主攻方向,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努力形成服務經濟主體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強力支撐、現代農業突破發展的高層次產業結構。力爭到2015年,服務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56%;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物流成本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7%降至14%;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15%;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
作為濟南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尹清忠這樣定義濟南市現代產業體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有機產業群為核心,以技術、人才、資本、信息等高效運轉的產業輔助系統為支撐,并且具有開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續性特征。”
現代物流業是濟南市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在離濟南國際機場僅有5公里的郭店,膠濟電氣化鐵路、膠濟鐵路客運專線縱貫全鎮。物流園內,滿載鋼鐵的運輸車穿梭而過。這里目前不僅聚集了濟南鋼鐵(4.11,0.00,0.00%)集團、濟南魯新建材公司等20多家大中型鋼鐵及上下游產品生產企業,還擁有中大瑞源、國洋物資、順興汽運等30多家鋼材銷售及物流運輸企業,形成了一條清晰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
尹清忠告訴記者,“根據產業聚集情況,濟南市重點規劃了蓋家溝、擔山屯、郭店3大物流園區。隨著這一規劃的實施,濟南市商貿物流、制造業主導產業鏈物流、航空業物流在信息和技術平臺方面得到顯著提升。改造提升后的現代物流產業,不僅優化了布局,更推動了大型城市綜合體的業態發展,拓展了城市綜合體的輻射能力,強化了商貿中心的地位。”
打上這種“現代”元素烙印的例子在濟南俯拾皆是,一批現代產業集群正抓緊布局:
————齊魯軟件園正在成為足以與北京“中關村(7.60,0.01,0.13%)”媲美的高端信息產業基地。通過打造人才集聚、技術支撐、企業協作、融資保障等6大平臺,齊魯軟件園已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同時也是“國家級產業基地”。現在,全國惟一的“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CIIIC)也落戶在這里,并依托齊魯軟件園不斷發展。
————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有序推進。目前,濟南擁有了日立信息、NEC軟件、中創等50多家軟件外包企業。2009年底,濟南市外包業務出口通關額超過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業務也穩定增長,軟件外包業務出口7450萬美元,同比增長49%。
————東部有國家動漫游戲產業基地、中部有齊魯動漫游戲產業基地、西部有長清數字創意產業園,濟南市動漫企業已增至160多家,吸引了像美國power集團、北京三浦靈狐等行業龍頭企業,年產值從不足3億元增至15億元。
————吉利汽車、浪潮產業園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陸續投產。投資30億元的北車風電產業園已實現風機下線,投資30億元的浪潮光電園、投資87億元的魯能電工電氣產業園正抓緊建設。在這些工業投入中,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入占工業投入總額的77.3%。整個“十一五”期間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可望達到572.5億元,投入的累積效應將陸續釋放……
濟南,正在以進取之姿、奮飛之勢,滿懷信心地邁向新的目標: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比2009年翻一番,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4000美元以上。(經濟日報記者向 萌 管 斌 劉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