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快遞舉步維艱 129家快遞公司面臨監管空白
2010-11-20 18: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未漲過價。內部流傳著一句話: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
從11月1日開始起,市民常用的快遞業“四通一達”除申通外,中通、圓通、匯通以及韻達先后在官網上公 -
布了關于漲價的“告客戶書”,每票加價1—2元。而記者采訪中發現,煙臺的幾家快遞公司對于加價一事卻未敢輕舉妄動,韻達快遞煙臺分公司更因為總公司增加了中轉費而“停擺”。
成本重壓下的漲價難
“網購”快件量的驟增,對于處在盈虧平衡或微利的民營快遞公司來說不是利好而是壓力。目前,煙臺幾家大的特許加盟快遞企業的業務量處于超負荷狀態。
11月18日,家住翡翠小區的市民于雯雯在和賣家屢次溝通后,終于決定去位于黃務的韻達快遞找自己的快件。“聽說都堆成山了,我買的衣服五六百塊錢,萬一找不到怎么辦,賣家那邊也為難。”記者遇到她時,小于正對著一大堆無人投遞的快件不知如何下手。
11月7日,煙臺的韻達快遞“停擺”,其原因來自上游的漲價——上海總公司上調中轉費用,煙臺地區的承包商覺得難以承受,集體罷工。從本月7日起,進入煙臺韻達的快件被堆積在位于黃務的煙臺韻達院內無人投遞。本周開始,韻達總部來人協調解決送件的問題,但目前看,仍有大量積壓的快件沒有投遞,有的被貼上了花兩塊五毛錢買來的其它公司的單子轉到了別的快遞公司。
從記者掌握的情況看,申通、圓通目前派件量猛漲一倍左右,很多派件員用“崩潰”形容自己現在的感覺,一天派100多件,早上到公司領了件,一天馬不停蹄地跑也要派到天黑才能送完。
上調快件運送的中轉費,意味著承包商要多付給總公司一部分錢。然而,漲得不只是這些。油價、人工費用的上漲,都在威脅著快遞公司的生存。
在圓通快遞,公司經理陳云給記者算了這樣一個賬:公司每天有5趟車往來于北京、上海、無錫、濟南、濰坊,一天的總里程6400公里,一輛車百公里是20個油。今年一年時間,油價從6.2元漲到了6.9元,一升油漲了7毛錢,一天下來光是油錢就比年初多出將近一千塊錢,一個月將近3萬。
人工的費用也在漲。煙臺的快遞公司給普通快遞員的底薪從年初的1200元增加到了1500元,送一票的抽成是0.5元,收一票是1元,快遞員騎的車、用的油,都是公司負擔。騎摩托車的快遞員月薪在3000元左右,而開面包車的則在4000元以上。
10元收一票件,其中包括的鐵定的成本包括公司的快遞單一張(2.5元)、快遞員抽成(1元)、中轉費、油費、人工費(分撿裝卸)……而實際上,經過幾年來的惡性竟爭、互相壓價,以淘寶賣家為主要客戶群的幾家快遞公司已經把每票件的價格降到了5—6元。
快遞業的招工困境
快遞企業員工待遇低而面臨“招工難”的困境,90%以上的民營快遞企業招工難。
看似不低的月薪,人卻非常難招,就在記者在圓通采訪時,還有一個快遞員進來告訴經理陳云,干完這個月不再繼續干下去了。
“因為這行太苦太累。”從事快遞員這一行已經近兩年的吳云飛告訴記者。
吳云飛2008年從交通學校物流專業畢業后,進入快遞公司工作。開始干的是分檢員,也就是“坐在家里的工作”。一個月1200塊錢,干到第三個月,他覺得賺錢太少,主動轉了跑外的快遞員崗位。
雖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這一行的苦還是讓他經常有堅持不下去的感覺。快遞員是一個全年無休的工作,一個快遞員包一個片區,快件每天從全國各地發過來,根本不可能休班,休班就會造成件的積壓。也不可能調班,因為一個片區只有一個快遞員熟悉這個片各單位和居民樓的位置,本來正常一天送件80件,如果換個新人頂班,可能一天只能送8件,積壓下來的,還是要第二天補送,壓力更大。
所以很少聽說快遞員休班。遇有大雪天就是快遞員的惡夢,吳云飛說,光是去年冬天一場大雪,他聽說的業內摔傷或是車禍的快遞員,就有五六起。“沒聽說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更多的壓力來自社會的不理解,很多人并不尊重“一個送快遞的”。吳云飛說,最怕的就是大件,樓層高,打電話讓人下來取件,對方非讓送上去。“我們的快件都放在摩托車上,上樓送件下樓別的件就丟了,這樣的事遇到好幾次,都是我們自己賠。”甚至有一次,吳云飛給一個電梯裝有IC卡的業戶送貨,貨送上去了,對方卻不肯刷卡讓他下樓。“當時坐在樓梯間就哭了,下樓就想不干了。可樓下還有一車件沒送,不干也得先送完。”等件送完,吳云飛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第二天又接著上班。
對于圓通快遞經理陳云來說,招人難是他現在最急迫解決的問題之一。就在記者采訪的一小時時間里,先后有兩個片區的快遞員跑來和他要人,如果再沒有幫手,件就送不完了。同時也有一位因為工作太累,向他請辭的:“干完這個月就走。”
韻達的停擺直接造成了其它快遞公司派件量的猛增。昨天,在位于煙臺魯東大學西門公交站點對面的申通快遞,經理洪金國告訴記者,平日里申通的業務量約在6000票/天,本月中旬開始統計已經過萬。“我們送貨的三輛大車已經增到六輛,現在新雇了不少人,才剛能忙過來。”
置之死地而后生
企業所提供的快遞服務產品單一,服務模式雷同形成了同質化競爭,同質化競爭的必然結果就是價格戰,也就是“低價競爭”。行業內仍存在散、亂、差的現象。
煙臺的快遞業伴隨著“淘寶”網購之興而興,幾家大的快遞公司都是在2003年前后網絡購物業起時進入煙臺。一家公司的經理回憶說,在2005年前后,煙臺的快遞費用還維持在每票10—15元。“四通一達”幾乎瓜分了95%的淘寶業務量,另外的順風、EMS等數快遞公司走的則是高端路線,價格貴,提供的服務也好,抓住了機關企事業單位這塊大的蛋糕。
同質化的產品,類似水平的服務,競爭的最后落腳點就落在了價格上,從15元,到10元,現在是淘寶的大客戶一票只收五六元。快遞公司之間互相排擠,客戶不愁有人不低價接貨。為了保證較高的公司收益,快遞公司就會用最少的快遞員接送最多的快件,甚至為了節省油費,一個地方的件攢夠幾天一起送。服務環節因此漏洞百出,讓快遞業形象每況愈下。
煙臺市消協日前公布的我市快遞服務行業評議結果顯示,由于部分經營者管理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操作的不規范、以及員工素質和業務水平的參差不齊,造成目前快遞行業物件誤送、錯送、遺失、損壞等問題時有發生,消費者投訴日益增多。
低價競爭的最終惡果則是直接導致快遞公司無法生存,韻達的停擺就是一個例子。
記者從煙臺市工商管理局了解到,目前煙臺商場上注冊的快遞公司一共有129家。
工商部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還沒有專門對快遞公司服務質量進行監管的部門,工商部門只負責快遞物品損壞、快遞公司進行賠償等有形行為的監管,而對于無形的服務質量,并不在工商局的管轄范圍內。
圓通公司經理陳云說,離煙臺最近的快遞行業協會在濟南,而且人家根本不可能來管煙臺的事,以至于煙臺快遞業目前的監管是空白。
服務才是競爭的砝碼
快遞企業要想生存,必須擁有自身的網絡,有一支優秀的員工隊伍,必須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和服務模式。
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快遞業巨大的撈金潛力。煙臺圓通的經理陳云,名片上分別印有煙臺、威海兩家快遞公司經理的頭銜,這位今年3月剛剛接手煙臺圓通的浙江人,現在頂著的,是每個月凈虧損3萬多元的攤子。
陳云剛剛接手煙臺圓通時,公司只有四五個內勤、十幾個快遞員、上千份積壓的件,以及一個不太好的名聲。他用了半年時間增加了15名客服、60多個分撿員、60多名送件員,把辦公場地搬到了黃務一處大的院子里,前前后后投了100多萬。雖然沒有看到盈利,但用他的話說:“我看好這個產業,我不覺得是在賠,而是當投資。”
11月19日,在煙臺圓通公司的倉庫,記者最大的感受是,早上七八點鐘時,人員進進出出,車輛擠滿了院子,到了10點左右,所有的人和車都出去派件了。各工作崗位的墻上,都有崗位工作責任書,比如規定,分撿工作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卸車時間必須在幾分鐘內完成。
“漲不漲價,不能完全決定快遞業的生與死。”陳云告訴記者。這個并不善談,甚至一開始拒絕接受采訪的年輕人說,服務才決定一個快遞公司的生與死。“口碑好了,客戶自然會來找我們。”不過他也承認,沒有價格的支撐,也很難形成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