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至濟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
2010-11-2 13: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構建徐州立體交通網絡 推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多條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大開大合,縱橫交錯,聯網暢通,環網相接。隨著徐濟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徐州所有縣(市)都有了高速公路,“內外成環,多向輻射”的快速高速公路交通網絡已全面建成,一幅氣勢恢弘的“三縱二橫一環”現代化立體交通藍圖正噴薄 -
而出。
從三環路的建成到徐濟高速公路的通車,在徐州境內實現了高速公路與市區的快速互通,與周邊城市的高速公路相對接,加快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高標準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交通網絡,打造出徐州新時速,為徐州特大城市和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聚集、輻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無到有的突破 由線到網的跨越
徐州高速公路建設成就輝煌
徐州市高速公路建設的13年,是徐州交通人拼搏奉獻、鑄就輝煌的13年,從孕育到崛起,徐州人民見證了這場突破性的大跨越——
13年前,徐州主城區外圍45公里三環路和近500公里市縣一級路的建成,使“行路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解決,拉開了徐州較大城市的框架,為徐州經濟社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以及人民群眾對更方便、快捷出行環境需求的日益迫切,高速公路建設成為地區實現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1997年11月連徐高速公路先導試驗段的第一錘強夯落定,全市高速公路建設的“淮海戰役”正式打響,2000年底,京滬高速公路新沂段23.373公里率先建成通車,改寫了徐州高速公路“零”的歷史;2002年10月,連徐高速公路(徐州段)151公里全線貫通,使徐州市成為歐亞大陸橋上的重要節點城市;2003年9月,43.5公里的京福高速公路徐州東繞城段和82.5公里的寧宿徐高速公路徐州段提前一年建成通車;2007年7月, 51公里京福高速徐州西北繞城段建成通車,與京福高速東繞城段、連徐高速南繞城段銜接構成環城高速公路四環,形成了徐州城區新的時空坐標;2010年底,隨著全長79.5公里徐濟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后,徐州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突破430公里,徐州“三縱二橫一環”高速公路網絡主骨架全面建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構建了徐州市 “內外成環,多向輻射”的快速交通網絡。
徐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高速公路充分展現了“大動脈”的強力助推作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極大改善了徐州的交通條件,徐州“所有縣(市)、區半小時上高速”的夢想成為現實,目前從徐州出發,3個半小時就可達南京、濟南、鄭州、合肥4個省會城市,7小時可達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太原。伴隨高速公路的暢通,徐州真正成為京滬、隴海線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上的重鎮,區位優勢凸現。
拉動地方經濟增長 促進區域共同發展
高速路網突出聚集輻射優勢
徐州市高速公路建設的推進,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對交通網絡通達性、快速性、安全性的要求,而且為徐州更好地承接上海、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輻射,更好地接軌長三角,加強都市圈城市之間的合作交流,推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創造了條件。
連徐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在東隴海產業帶構筑了以高速公路為主軸、支撐沿線重大產業布局的大通道,有力地帶動了東隴海產業帶的迅速崛起。徐濟高速公路的建成,解決了徐州與周邊城市的互通發展,為豐、沛兩縣的出行帶來的便利,也為濟寧、菏澤等進入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提供了一條最短的路徑。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建設,對沿線資源開發利用、招商引資,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拉動區域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速公路更成為徐州經濟大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看好徐州交通優勢的客商們紛紛在這里投資興業,如海螺日產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彭城電廠2×30萬千瓦機組擴建、中能硅業等一批大項目落戶徐州。豐縣果蔬、邳州板材、新沂化工、沛縣板鴨等縣區特色產品,沿著高速公路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高速公路帶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讓素稱“兵家必爭之地”的徐州變成了“商家必爭之地”的熱土。金鷹國際、中央百大、沃爾瑪等商業大腕參與到徐州中心商務圈的重組。三環路上的食品城、家具城、裝飾城、汽車城等,已成為日益繁榮的環城商業帶。與此同時,名揚海內外的徐州漢文化,也依托交通優勢充分顯示魅力,各地游客紛紛到徐州旅游觀光,旅游收入大幅增長。高速公路的暢通為徐州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推進徐州特大城市建設進程
加快城鄉一體化 完善立體交通網
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離不開高速公路的強力支撐。1993年徐州市三環路建成通車,使徐州市的城區面積由48平方公里擴大到110平方公里,從此徐州躋身于全國“較大城市”的行列。而隨著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和網絡的日益完善,特別是全長91公里的高速公路四環的貫通,徐州市城市發展空間擴展了5倍,高速公路環內面積達到550多平方公里。
環城高速公路通過8條出入口連接道路與三環路有效對接,實現了環城高速與市區的快速互通,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徐濟高速公路是交通運輸部提出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中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五縱九橫五聯”中橫二的重要組成部分。徐濟高速公路(江蘇段)作為江蘇省西北部唯一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該項目建設對于完善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網,在徐州都市圈重要節點之間構建高等級的公路運輸通道,加強徐州與山東濟寧、菏澤等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系,推進徐州都市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從此豐、沛兩縣也有了高速公路,不僅改善了交通條件,也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依托高標準、現代化的高速公路網,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聚集輻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為實現特大城市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徐州現代化高速公路,展示著一幅交通發展的宏偉畫卷,展現了區域經濟大發展的美好前景!
徐濟高速公路(江蘇段)簡介
徐濟高速公路是交通運輸部提出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中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網的組成部分,也是《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五縱九橫五聯”中橫二的一部分。該項目(江蘇段)北接擬建的徐濟高速公路山東段,起于蘇魯交界順河鎮安莊村,途經徐州市豐、沛及銅山兩縣一區,南聯北京至臺北高速公路,全長79.5公里;全線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路基寬度28米,設計速度120km/h,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采用公路Ⅰ級;全線設置5處互通式立交(共設匝道收費站4處),設置蘇魯省界主線收費站1處,服務區、停車區各1處,同步建成交通安全設施、監控、通信、收費、房建、供電、照明等設施及景觀綠化工程。工程于2007年10月全面開工建設,工期三年,概算投資約36.53億元。
根據省計劃安排,徐濟高速公路(豐縣北互通向南至徐州西北繞城段)62.2公里于2010年10月底建成通車;剩余路段(豐縣北互通向北至山東接壤處)17.2公里今年暫不通車(路基橋梁工程已施工完畢),為實現有效對接,將視徐濟高速公路山東段的實施情況確定下步建設計劃,與山東段同步建成通車。
該項目建設,對于完善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網,提高京臺國家高速公路通道通行能力,改善蘇北地區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徐州都市圈建設步伐,尤其是對結束徐州市豐、沛兩縣不通高速的歷史,實現全市所有縣(市、區)“半小時上高速”的戰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徐濟高速凸顯
三大特色
徐濟高速公路(江蘇段)不僅有外在之美,更體現了精品工程的內在特色。徐州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以現代化的生態理念、環保理念,科學指導徐濟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注重把保護自然景觀與人為景觀相融合,較好地體現城、鄉、路、景配套協調的容貌格局,建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放心工程。
大面積綠化 融入低碳環保理念
徐濟高速公路設計平均用地寬度45米,其中兩邊的綠化帶,包括護坡和互通地帶,幾乎占到了50%。超大的綠化面積,是徐濟高速公路的最大特點,兩邊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喬灌木和花木,映入人的眼簾,給人以生機盎然的感覺。兩邊栽有雪松、大葉女貞、欒樹和石楠等共90868株,狗牙根、常夏石竹基本植物,面積達639086平方米。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徐濟高速公路五處互通區、兩個服務區(停車區),均綠化與周圍自然景觀協調一致,與城市建設匹配,既呼應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要求,又達到高速公路環境優美的效果。大面積的綠化可通過植物來吸收大量的尾氣排放及灰塵,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還起到了道路景觀的美化作用,給道路增添新綠,使人們在疲勞中得到放松。它還有助于自然生態的保護和人們的宜居生活。特別在高速公路互通的包圍地段,大都設有景觀和人造湖,鳥兒在那里自由自在的飛翔、棲息,不斷傳來鳥聲,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按照林業保護的要求,徐濟高速公路的建設遠遠超過了植被恢復。另外在徐濟高速公路上還設立了11處聲屏障,約3200余米長,大大減輕了汽車行駛的噪聲對附近居民生活的影響,對周圍的環境起到了保護作用。
廢煤渣作填料 最大限度節約資源
徐州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切實加強項目精細化管理,強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做到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最小限度地影響環境,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
項目設計之初在節約投資的基礎上,結合沿線工業廢渣較多的特點和水利規劃等實際情況,全線采用了低路基設計方案,并從環保、技術、經濟等多方面入手,對路基的填料方案進行了多方面比選,盡可能減少取土占地,全線共利用粉煤灰約66萬方,利用開挖河道棄土90萬方,實際少用取土坑約780畝。工業廢渣的合理利用,也有效減少了廢物占地和環境污染。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徐州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高度重視工程施工對沿線生態帶來的影響,落實得力措施規范各種施工行為,取土場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開挖到位、修整規范,棄方堆放整齊有序,臨時用地嚴格按照要求復墾到位以滿足耕種或使用要求,合理化解了工程建設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之間存在的矛盾。
為避免橋面鋪裝混凝土的早期破壞,增加行車的舒適性,延長鋪裝及橋梁主體的使用壽命,徐濟高速公路在全線大橋橋面鋪裝混凝土中摻加了聚丙烯纖維,大大提高了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抗滲水、抗碎及抗折性能。在瀝青拌合設備中,路面單位采用了回收粉濕排裝置,排出的濕粉又可外運再利用,因而生產場地周圍粉塵漂浮問題
得到了解決。該套濕排不僅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又可提高工程質量,在提高生產效率、工程質量的同時也解決了環保問題。
配套建造風格
注入兩漢文化元素
徐濟高速公路沿線車輛停靠休息區,成為一大景觀。建造上把漢文化融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它內外裝潢考究,建筑形態各異,制作的景觀小品,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使過往的人們在觀賞的同時,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放松。
敬安停車服務區,建筑藝術風格具有時代感,體現了和諧之美;大沙河服務休息區,設置了休閑廣場,餐廳、超市、洗手間、車輛維修和加油站等,整個形態高低錯落有序,色調對比鮮明,和周邊的綠色原野渾然一體;豐縣、沛縣、鄭集等收費站造型設計也各具特色,有的簡潔明快、豪情奔放,有的超越自然、飄逸靈動,像一幅幅美麗動人的油墨畫。
徐濟高速公路建成了一條景觀路、環保路,更是一條信息路、財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