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寧夏騰飛的翅膀
2010-11-2 13: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期間,我區吹響交通發展集結號,大規模、高速度的交通建設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公路建設創多項寧夏之最
2009年3月,總長42公里、投資13.66億元的石嘴山市大武口至銀川的石銀高速公路開工。今天,在這條高速公路上奮戰的建設者們,正在全力沖刺,預計今年11月初將如期通車。
石銀高速公路的建設,只是“十一五”期間我區道路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一五”期間,我區開工建設的公路總里程近1.5萬公里,5年累計完成公路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213.23億元,超過原計劃15.18%,比“十五”期間增加32.98%,是“九五”投資的3.38倍。
“十一五”是我區交通建設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五年。
較高等級道路建設改造速度快。“十一五”期間,我區新增高速公路490公里,國家高速網青銀高速公路寧夏段、青銀高速定武聯絡線寧夏段、福銀高速同心至什字段建成或即將建成,國家高速公路網寧夏段已有90%建成,剩余工程業已開工建設,走在了西部12省(市)區前列。國道211線高速公路白土崗至太陽山段、滾泉至紅寺堡高速公路等省級高速公路也逐步開工建設。2005年,我區二級以上公路為2998公里,而到2010年將達4040公里,5年新增1042公里。2005年,我區有鋪裝及簡易鋪裝路面里程8635公里,2010年達到14000公里,5年新增5365公里。其中國省干線里程從2614公里(不包括國家高速公路)增加到3250公里,國省干線高級、次高級路面鋪裝率由95%提高到99%。
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大。“十一五”期間,我區累計開工建設農村公路1.2萬公里,實現了鄉鎮通瀝青(水泥)路、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標,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的比重達73%。“晴天一身土,雨天滿身泥”的土路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成為歷史。
大交通打通寧夏外聯門戶
交通大發展促進了我區公路運輸量持續增長。2009年,我區民用汽車保有量近40萬輛,是2005年的2.28倍;公路客運量1億人次、旅客周轉量近60億人次、貨運量近2億余噸、貨物周轉量近490億噸公里,分別是2005年的1.76倍、1.51倍、4.11倍、7.33倍。預計到2010年,全區公路客運量將達1.28億人次,旅客周轉量將達64.8億人公里,貨運量2.48億噸,貨運周轉量524.2億噸公里。
大交通帶來大發展和大流通。王興民是賀蘭縣漁業第一養殖大戶,也是賀蘭縣漁業技術協會的掌門人,這個協會聚集了800戶養魚大戶,今年協會近80%的產量銷往區外。有近20年養魚經歷的王興民說,魚能大量外銷,得益于有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如今,經穿越我區的京藏高速公路將鮮魚運到拉薩只需要36小時,通過其他通過我區的高速公路,將鮮魚運到延安等周邊市場只需五六個小時。暢通無阻的公路網使我區的鮮魚躍上了雪域高原、延河岸邊。而今,拉薩市的活魚市場幾乎被我區壟斷,蘭州、延安、烏海等地市場一半的活魚來自我區,西寧80%的活魚出自我區。王興民自豪地說:“現在路通到哪里,我們的市場就開拓到哪里!”
據統計,5年間,我區共建成125個鄉鎮客運站,鄉鎮通班車率達到100%,全區有近29%的行政村建成了“招呼站”,行政村通班車率95.1%。而隨著銀川客運站、鹽池縣客運站、海原縣客運站、固原市客運總站等客貨運輸站場的建成使用,更是使我區公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服務“三農”的能力不斷增強。
540億投資再繪交通新版圖
“十二五”期間,我區用于交通發展的投資將達540億元。這一數字將超過自治區成立以來450億元交通投資的總和。此外,我區還積極籌劃儲備800億元公路交通投資項目。這800億元的儲備項目包括:高速公路投資324億元,其中續建項目140億元,新開工項目184億元,投資約130億元建設2000公里二級公路(包括城市連接線等項目);投資127億元新改建三、四級農村公路2萬公里;投資217億元用于運輸場站、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投資2億元用于其他項目建設,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540億元投資將為我區描繪出交通新版圖:“十二五”結束時,我區公路通車里程將達3320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為50公里。屆時將實現高速公路網與周邊省區完全對接,高速公路連通各市縣;國省道中二級以上公路比重占80%以上;高級、次高級路面里程占通車總里程的63.25%;全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所有鄉鎮建成客運站,90%行政村建成“招呼站”。
屆時,公路交通必將成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強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