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袁東平:轉變發展方式 推動科學發展

2010-11-2 1: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袁東平 中堂鎮委書記、鎮人大主席 
  只有樹立科學發展的意識,才能確保產業的升級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推動經濟切實轉入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
  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要繼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為推動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要擺脫當前中堂發展的方式,順利實現轉型升級,關鍵就是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產業結構在內容、技術、效益上有較大的突破和成效。
  一、轉變發展方式要以貫徹科學發展觀為基礎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在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核心的任務。我們要科學、客觀地看待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升級的方向,既要看產業規模,也要看有沒有形成雄厚的產業基礎,有沒有形成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既要看增長速度,也要看增長的持續性。為此,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抑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堅持走科技型、循環型、節約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只有樹立科學發展的意識,才能確保產業的升級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推動經濟切實轉入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
  二、轉變發展方式要以產業優化升級為支撐
  一是優化提升支柱產業。中堂的紙品產業特色優勢突出,轉變發展方式要以提升紙品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為“助推器”,突破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要推動紙品產業在紙箱生產、印刷包裝、生活用紙、特種用紙等方面進行延長和充實;同時積極發展紙品物流和產品深加工,加快規劃建設大型紙品印刷包裝材料批發市場和抓緊籌建造紙博物館項目,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大型紙品集散交易基地;加快紙品產業基地截水專管的建設,努力實現達標排放、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大力打造綠色環保產業;要加大對紙品產業的人才引進培養,采取由鎮財政定期資助一批本地大學生到造紙專業院校進行定向技術培訓,學成歸來后服務本地造紙企業的方式,為紙品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充分利用好造紙技術創新平臺,促進紙品產業產、學、研一體化,為企業技術研發和創新改造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要著力培養新的支柱產業,大力推進IT電子產業和食品加工業的集聚發展,扶持本地一批有較強實力的鋁材、鋼材企業發展,提升建材業的發展空間。要借助現有的服裝產業基礎,加大服裝設計和技術研發力度,大力培育品牌,促進做大做強。二是做大做強物流產業。利用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引進成熟的專業批發市場總部遷移落戶,規劃建設紙品專業市場、木材批發專業市場、布匹交易市場、環保建材批發市場等,帶旺人流、物流、資金流,大力打造“商貿物流重鎮”。三是重點繁榮第三產業。主動接受廣州及市區的經濟輻射,順勢而為,深挖潛力,做好配套服務,探索發展具有水鄉特色的酒店業、餐飲服務業、中介服務、生態旅游、高品位娛樂服務、房地產業、文化創意等產業,做大第三產業“堆頭”,優化三大產業結構。四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生態園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園區內配套酒店服務和建設高爾夫球培訓基地等休閑設施,吸引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周邊地區群眾前來旅游、休閑、度假。設立大型花卉批發市場,培訓農民轉型從事花卉種植的技能或扶持其在花卉種植、景區配套等方面進行創業;推動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高農業產出效益。
  三、轉變發展方式要以城市升級改造為載體
  一是著力推進“三舊”改造。要按照“統籌規劃、試點先行、因地制宜、連片改造”的原則,加快在成熟社區中建設農民公寓,逐步推動鎮中心區周邊村、舊廠房、“一河兩岸”沿江區等的拆遷改造,充分利用鎮中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一河兩岸”景觀,促使其他片區轉型發展第三產業。進一步加強鎮村統籌規劃,引導社會參與,對符合條件的改造項目優先提供用地保障。二是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圍繞“兩橫四縱”骨干路網規劃,重點加快市級投資重點工程建設,抓緊協調啟動沿海公路中堂段、聯網1號路及四鄉大橋、東太大橋建設,加快郭洲大橋前期報批手續,增加中堂對外交通出入口;加快完成下蘆大橋重建,繼續完善鎮內路網,完成槎滘大道、馬四路改造、中堂大橋底蕉利段輔道等工程建設;動工改建中東路奧林匹克中心至下蘆大橋段,改善舊中心區道路環境;加快水利工程建設,提升水利防災減災能力和交通疏導能力,形成富有特色的“水文化”城市景觀。三是著力強化城市管理。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全力做好亞運安保工作;加強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推進國家衛生鎮的創建工作;同時加強對交通環境和市場秩序的管理,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穩定、整潔衛生的城市環境。
  四、轉變發展方式要以土地集約利用為保障
  一是推進鎮村用地統籌。采取鎮一次性付款統籌征地或村以地作價入股、實行固定分紅回報等方式,集中力量對未使用的土地進行提前辦理相關用地手續,使“生地”變成“熟地”,集中資源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引進大型項目、優質創稅型項目,實現鎮村共同發展。二是優化用地布局。合理確定各項建設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化率,優化設計,科學選址,嚴格按照建設規模、類別及相關控制指標等規定提供用地。切實增強用地保障能力,既要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保護耕地,又要保障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重點傾斜國家、省、市重點項目以及對經濟發展具有明顯促進作用項目的用地需求。三是以集約促節約。通過對土地的統一規劃、統一征用、統一儲備、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的“五統一”形式,積極引導工業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徹底改變“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情況,發揮園區集約用地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將土地出讓和項目評估有機結合起來,優先考慮優質項目的用地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四是加強用地監管。加大違法用地查處力度。重點查處村(社區)未經國土部門批準,擅自將集體土地出讓或出租用于非農建設行為;加大對閑置建設用地的清理整頓,對違反出讓合同約定逾期不開發建設甚至長期閑置的土地,通過收取閑置費、協議收回、公開出讓等方式予以處置,規范用地秩序,盤活有限的建設用地存量,為推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用地保障。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