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科技撐起西部交通脊梁

2010-1-12 2: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通過沙漠公路,我們的運輸時間能節省一大半。”從內地到新疆和田的客商常常對首次到和田的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在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一條高等級沙漠公路蜿蜒穿行。在沙漠上修公路,是人類創造的奇跡,而這奇跡的背后,則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十年來,從雪域高原到塞上江南,從天府之國到八桂大地,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處處可覓科技創新的身影。 
鏡頭1
  2000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在談到西部開發時說,西部大開發,科技要先行。要通過科技進步,推動西部地區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較高技術層面上加快發展,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利用和加工增值。
  交通要發展,科技要先行。在財政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部于2000年啟動了“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計劃”。每年列支不超過兩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西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科技攻關。目的在于凝聚社會科技資源,攻克長期困擾西部地區交通建設的技術難題,打破制約西部交通發展的技術瓶頸,促進西部交通又好又快發展,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
  在近十年的攻關歷程中,遵循部黨組提出的“以實用工程為主,以重點公路、水路交通建設中的技術問題為主,以長期想解決而現在還沒有解決的技術問題為主,以交通運輸發展需要的共性技術和基礎研究為主”的指導原則,西部項目圍繞西部地區9條國道主干線、8條省際公路通道、9條主要通航河流等重點工程,依托2098個公路實體工程和124個水路實體工程建設的技術需求,用近20億元的財政撥款支持了756個項目的研究,涵蓋了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建設與養護、運輸服務、交通安全和綠色交通五大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有力支撐了西部地區的交通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據測算,西部項目總經費的投入產出比為1∶27,直接經濟效益達到800多億元。西部項目的實施,還有力支持了交通運輸部重點工作的開展,為西部地區的交通科技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在創新科技成果、提升科技水平、帶動科技投入、培養科技人才、鍛煉科技隊伍等方面,發揮了重大推動作用,開啟了西部交通科技的新時代。
鏡頭2  
  2007年4月20日,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客人——國際隧道協會(ITA)主席哈維·帕克先生。年過7旬的帕克先生足跡遍及世界無數座隧道,他說:“秦嶺終南山隧道長度是世界級的工程,是國際隧道界的驕傲。我參觀過世界很多國家的隧道,但對秦嶺終南山隧道印象非常深刻。”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榆靖沙漠高速公路、巫山長江大橋、茅草街大橋等西部地區一系列高難度交通工程成功建設,離不開先進的交通科研技術。十年里,交通人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在公路建設方面,圍繞長期制約西部地區公路交通建設發展的特殊地質筑路技術難題,從勘察、設計、施工、養護等方面開展系統性研究,形成了沙漠、凍土、膨脹土、巖溶、黃土、鹽漬土等6大特殊地質筑路成套技術,攻克了沙漠高速公路路基壓實、多年凍土地區公路病害機理、膨脹土路塹邊坡穩定、隱伏溶洞頂板變形監測、黃土浸水入滲工程特性、鹽漬土四場耦合等世界性技術難題,支持了特殊地質地區1.2萬公里高等級公路建設,推動了大規模國道主干線和省際通道建設向西部地區的延伸。
  在橋梁建設方面,重點攻克了橋位勘測、適宜大跨結構設計和生態保護施工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形成了大跨千米級鋼桁懸索橋、鋼管混凝土拱橋、高墩大跨彎坡斜橋、大跨鋼筋混凝土箱型拱橋、鋼-混凝土組合橋梁等的設計施工成套技術;圍繞在役橋梁安全運營方面亟待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重點攻克了橋梁檢測診斷、安全與耐久性評估、維修加固改造、剩余壽命預測與全壽命周期設計等關鍵技術,大幅提升了我國橋梁養管技術水平。
  在隧道建設方面,重點解決了特長公路隧道通風、防災、運營、監控,特殊結構形式公路隧道設計計算方法、爆破控制、合理支護設計等技術難題,見證了我國特長公路隧道從不敢建到敢于建、善于建的全過程技術發展周期,使我國山嶺公路隧道建造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鏡頭3
  2009年12月15日,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小勐養至磨憨公路,路側大片大片的原始雨林恣意地生長,仿佛從未被驚擾。旁邊的田園、傣寨安靜悠然,仿佛童話仙境。路邊的一塊塊提示牌上都有一只可愛的小象,形態各異的小象時刻都在提醒注意行車安全;交通標志上的雙語提示讓國際大通道的意味濃厚。在村寨口,還按城市交通的方式設了太陽能紅綠燈和左轉等待口。為了方便農民運輸路邊的經濟作物,經過勐臘縣時特意把路基改低了1.5米,為了不破壞勐侖、勐臘、尚勇3個自然保護區,工程增加了7900萬元投資架設橋梁……
  和西雙版納相似,豐富多樣的自然物種、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和封閉脆弱的生態環境是西部地區的特性,造福西部,呵護西部,則是交通人的使命和責任。十年間,在西部的交通建設中,新的建設理念在一系列典型示范工程建設中不斷得到體現和充實,以突破解決生態選線、植被恢復、地景融合等技術為重點,“在設計上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壞和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態”,“輕輕地進入,完美地實施,悄悄地離去”支撐了云南思小路、四川川九路等生態示范工程建設,引領了我國公路建設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
  “材料節約與循環利用專項行動計劃”大力推廣了機制砂、巖瀝青、硅藻土、火山灰、工業廢棄物等地方性材料筑路技術成果,有效降低了工程造價,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以廢舊橡膠粉應用、路面材料再生、溫拌瀝青路面為代表的資源節約技術的普及應用,改善了區域環境,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為交通行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年攻關歷程中,西部項目取得了30個方面的重大突破,形成了特殊地質條件下公路建設成套技術、世界級橋梁隧道建設技術、港口建設技術、交通安全保障技術及綠色交通技術等一大批重大技術成果,在提高工程質量、延長設施壽命、降低工程造價、加快工程進度、保障交通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和節能減排等方面成效顯著,為西部交通建設的順利實施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