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礦“給力”鐵礦石談判
2010-11-18 14: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短期內,想依賴國產礦和自主礦并不現實,首先,國產礦的品位大多較低,與澳礦、巴西礦乃至印度礦不可比;其次,從總體數據看,我國鋼企還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礦,且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把持著全球70%的鐵礦石市場和金融化程度極高的海運市場。 盡管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中鋼協”)“2011年度鐵礦石談判已經開始”的表態沒有得到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響應,但在“年年談,年年敗”的不光彩歷史背景下,我國相關企業和部委仍在對外釋放鐵礦石談判的籌碼和優勢,積極為中鋼協造勢。
昨日,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在天津舉行的國際礦業大會上表示,隨著我國國內找礦成果迅速擴大,國內企業海外找礦的步伐加快及鋼鐵產業的重組整合,國內鐵礦石供求將得到逐步緩解,“近兩年中國國產鐵礦石供應能力持續提升,預計未來3至5年,國產鐵礦石有望超過13億噸”。
自主礦比例增加
不光五礦集團,我國相關部委也在間接為中鋼協造勢。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薛迎喜稱,“我國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新發現礦產地900余處,其中新增鐵礦石資源量50億噸。”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介紹,今年1至9月,全國鐵礦石產量達7.8億噸,同比增長25.9%。
與國產礦相對照,我國對國外鐵礦石的依賴正在下降。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進口鐵礦石4572萬噸,比9月減少688萬噸,降幅19%。所以,國內龍頭鋼企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日前就預測,“今年全年鐵礦石進口量將與去年持平,或最多同比增長1%,整體供需格局不會有明顯變化。”
與此同時,我國權益鐵礦石的比重正不斷提升。今年以來,武鋼等大型鋼企與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加強合作,保證鐵礦石的“自給自足”。周中樞則介紹,“目前中國正在建設的海外鐵礦石權益礦大體在1.9億噸產能,相當于中國進口量的30%。”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出席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開幕式致辭時強調,“中國將按照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把立足國內開發與加強國際合作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資源保障能力。”
礦價上漲仍難避免?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舉措和信號都表明,中國正進一步構建自己的鐵礦石保障體系,并擺脫鐵礦石談判幾乎年年敗北的尷尬和對國外鐵礦石的依賴。根據媒體報道,中國冶金礦業協會同樣預計,“到2015年,我國自產鐵礦和海外權益礦能夠滿足我國鋼鐵原材料需求的70%左右,比2009年提升30%。這樣就初步具備了立足國內、打破國際鐵礦石壟斷、創建國際鐵礦石市場新格局和鐵礦石資源安全穩定供應體系的物質基礎。”
“必須承認,這是件好事,某種程度上更是中國鋼鐵行業的進步。”一位長期跟蹤鐵礦石談判的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但短期內,想依賴國產礦和自主礦并不現實,“首先,國產礦的品位大多較低,與澳礦、巴西礦乃至印度礦不可比;其次,從總體數據看,我國鋼企還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礦,且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把持著全球70%的鐵礦石市場和金融化程度極高的海運市場,優勢非常明顯。”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赫榮亮認為,短期鐵礦石供應商強勢難改,但我國鋼鐵行業未來可期。他同時預測稱,“按現有機制,季度礦漲幅難有大漲,一季度礦石漲幅估計在一到兩成間。同時,一季度礦價上漲,并不代表明年礦石價格將在高位運行。隨著我國礦石資源越來越豐富,以及礦石企業的投資開始逐步達產,2011年季度礦走勢將出現波折。”
徐樂江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明年第一季度鐵礦石價格將保持穩定,并將維持現有的供需關系。但上述業內人士堅稱,“自主礦的不斷增加,難以阻擋中鋼協在今年鐵礦石談判中簽下‘城下之盟’。”
對此,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顧問焦玉書“老調重談”,“首先,相關部門應對進口礦實行聯合買斷,集中領導統一指揮。其次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控制鋼鐵產能投資,增加國產礦的產量。最后形成國產礦產量13億噸,進口權益礦3億噸的規模,滿足國內鋼企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昨日從現貨市場了解到,目前市場“風向標”63.5%印度粉礦已經從7月中旬的124-126美元/噸跳漲至目前的165-169美元/噸(到岸價)。這將給鐵礦石談判增加不確定性。不過,赫榮亮指出,“在中國啟動加息、美元有一定反彈的前提下,投機性需求難以形成長期價格支撐,部分鐵礦石品種大幅跳水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強。”